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以壮促汉之我见论文_ 罗爱花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以壮促汉之我见论文_ 罗爱花

罗爱花(上林县大丰镇皇周小学 广西 上林 530500)

摘要:浅谈壮汉双语教学对促进学生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突破壮汉双语教学中难以理解和识记的汉字,提高学生汉文作文水平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壮汉双语教学 以壮促汉 启蒙教育 学习兴趣 识字效率 提高作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66-01

有人说,壮汉双语教学好比一块地种上两种作物,将顾此失彼,到头来两者都会失收。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壮汉双语教学不但没有相互影响、不失收,反而会起着相互促进、两者兼收的作用。如何做到两者兼收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壮汉双语教学中以壮促汉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母语优势,能促进壮族地区启蒙教育。

多年来,壮汉双语教学实验证明,学壮文对提高壮族地区启蒙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汉语拼音教学进度。过去学生没有学壮文时,汉语拼音教学需要80个课时左右,而学生学了壮文后,掌握了壮文的声母、韵母、调号,并基本具备了对壮文音节直呼的能力,同时学会了对26个拉丁字母书写,到学汉语拼音时接受较快,又省了拉丁字母认读、书写以及拼读法教学,这样节省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一般学生学过壮文后,汉语拼音教学只用35—45个课时。

二、利用母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知识必须借助于实物或图形的演示才能使学生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提供生动形象教具、学具,并结合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快地学会壮语语音,壮语中的22个声母的读音与本地的方言都有对应,可以配合实物和方言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壮文声母n时,可以借助实物进行形象识记,指着脸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就会说是“naj(脸)”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n的发音,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个读音。可见,借助方言教学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方言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壮汉对比分析,多举例子,充分发挥壮语的母语优势,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充实课堂教学,落实“以壮促汉”的教学原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声母。

三、利用母语优势,提高识字效率。

以壮促汉,顺应壮族儿童感知事物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增加学生的识字量。通过壮、汉翻译知识的渗透,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如“yawj”(看)字,学生一听壮文“yawj”,就很自然地想到我们每天所见的事物都通过眼睛,很显然“看”字与人的眼睛有必然的联系,既具体又形象,不用讲解,甚至不用引导,学生也知道“yawjraen”(看见)、“yawjdoz”(看图)、“ndeiyawj”(好看)等一些常用词;有的学生甚至会用“yawj(看)”来说一两句话:Seizcou daeuj lo,doengh bya couhdwg fukdoz ndei yawj ndeu”(春天到了,那些青山就是好看的一幅画。)学生知道了字的音义以后,我又引导学生记住字形:“yawj dwg aeu gijmaz guhbaenz?”( 看是怎么做成? )学生自然回答道:“Yawj dwg aeu lwgdah daeuj guhbaenz.”(看是要眼睛来做成 )我又进一步引导:“平时我们远眺远方时,一般都怎样做?”学生根据平时所见回答:“把手搭在眉头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继续引导:“看”字上头是什么?下边又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快得出“看”字上头是“?”、“ ?”是“手”的变写,下边是“目”,“目”是眼睛的意思,表示把手搭在眉头上看远方时就会看得清楚。这样学生对“看”字的音形义都记住了,完成了由字到词到句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利用母语优势,突破壮汉双语教学中难以理解和识记的汉字。

小学生,学习形象、具体、生动的壮文,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要学习难以理解和识记的汉字就不容易了,特别是汉语基础差和还不能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学习汉语难度更大,有时会产生歧义或闹笑话。碰到这些难以理解和识记的汉字,不少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机械记忆,这种方法虽然能记住汉字了,但不一定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记得也不牢固,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急着记汉字,首先要把壮文课学好学透,特别是壮文课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句子,要求学生多读、读熟、读透。然后再学习汉文,把汉文中难理解和识记的汉字以及精彩句子通过壮汉对照,慢慢理解和识记,以壮促汉。比如,在教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第二段中的“菜畦、光滑、紫红、轻捷、皂荚树”等汉语词语,如果在壮文课的学习当中能读出并识记这些词语,到汉文学习时遇到这些词语,学生不知道什么意思,老师用壮语解释,学生就会很快理解和识记这些词语。还有,文中的“缠绕”、“ 陌生”、“ 鉴赏”“臃肿”“蟋蟀”等这些陌生的词语,如果没有用壮语“doxsan doxgeuj”、“ boux najseng”、“ cimyawj”“gawhbiz”“daekdaeq”解释或不事先学习壮文课,即使学生将这些汉文词语、短语和句子都背下,也是不甚其解或记不牢。教学实践证明,壮汉双语学校学习壮文,对学生学习汉语文生字是有促进作用的。

五、利用壮文优势,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大家都知道,语文科最难的是作文,特别是壮族地区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壮文写作对壮族学生来说是顺思维的,选材、组合材料、表达方式都比较容易,学生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只要加以条理化、生动化,壮文作文就写出来了,并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说、写的能力提高很快。那么,就以壮带路,以壮作文为拐棍,逐步向汉文作文过渡。,笔者这样做:

1、上好纯粹的壮文作文课。会说壮话的孩子,用壮语交流非常流利,那么,在壮文作文课时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上好壮汉兼用作文课。同一篇作文,能用汉文表达意思的就用汉文写,不能用汉文表达意思的可以用壮文写。这样能让学生有话可写,不害怕写作文,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积累的汉语言逐渐增多,学生自然会用汉文表达写作。

3、训练学生壮汉互译。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壮中有汉,汉中有壮,互相渗透。翻译的时候,注意壮汉语在语序句式和语法上的差异。壮语定语和中心词的位置正好和汉语相反,汉语的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壮语的定语在后,中心词在前。这样壮汉文互相翻译练习,掌握汉语语序后,随着学生掌握汉字的增多,用汉文写作也就没有什么障碍了。从而达到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壮汉双语教学中,确实能要做到以壮促汉,壮汉双语教师只要能结合壮族地区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就能达到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效果,壮汉双语学校的汉语文教学水平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备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度壮汉双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影响研究》(2017ZMJ007)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 罗爱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以壮促汉之我见论文_ 罗爱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