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生时间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探讨论文_施燕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生时间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探讨论文_施燕国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4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中,学生对于时间的观念一直处在时间观念淡薄、时间管理能力薄弱、时间管理效能低下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构建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制订相关改进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时间管理;计划行为理论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学生如何把握好自己的青春时光,关乎其人生价值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潜力能否得到更充分的挖掘,社会责任能否实现最大程度的担当。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都与“时间管理”这个主题密切相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哲学家们过去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要实现更好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时间管理方面的功夫必不可少。很多大学生在青春期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很有可能是在对知行合一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在实践中出现了脱节,由此才产生了“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回应学生最关切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生群体的时间管理倾向特点

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为调查工具,以高职学校的3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初中起点和高中起点的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存在差异,并提出六点时间管理策略;吴强对624名高职生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系别、是否具有明确学期目标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性别、就业危机意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的148名三年制护理生和123名四年制护理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调查发现,中专组护士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分量表的得分高于大专组护士生的得分;通过对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共230名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该校高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呈正态分布,时间效能感水平较高,但时间操作性差,即计划往往难以付诸实施,并提出时间管理的五大建议;研究发现,高职班干部的时间管理倾向显著强于不是班干部的同学,男生高于女生,大三最强,大二最弱,城市高于农村;以一所地方高职院校作为特定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非正式访谈法对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现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生管理时间的态度和行为存在一定的特征,他们普遍存在时间观念薄弱、目标不明确、不善于规划时间、时间分配不合理、缺乏自制力、实施阶段低效率、学习和生活习惯不佳、缺乏时间管理技巧和生涯规划不明确的现象,并提出解决对策。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生时间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2.1电子娱乐便利

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上网常态化。据调查,高职生上网的主要休闲娱乐活动是打游戏、看视频、网购、通信等,为此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很多学生甚至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现在网速越来越快、网费越来越便宜,网吧条件越来越好、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这为高职生提供了随时进行电子娱乐的外在条件。同样的时间,相比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电子娱乐,放弃对时间进行规划,所以电子娱乐的便利性影响高职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意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

不记录,就不存在。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通过书面语能够更好地记录文化,并且极大的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他通过对时间的记录来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56年,直到逝世。时间的记录能够帮助你对时间的感知越来越精确。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记录财务开支的习惯,把金钱的消费记录在专门的“小账本”中,其实时间也是一种资本和储蓄,“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时间的消耗也可以记录一个专门的账本,从而能够清晰地看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确定优先级,及时调整、及时总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孜孜不倦。

2.3高职生时间管理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1)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执行特定行为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即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实现目标行为,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时间管理水平高的人其自我效能感也高[13],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会自信心不足,无法从掌控时间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感到厌倦、沮丧、失望和挫折等。大部分高职生对时间管理行为的主观评价不高,也不会主动采用各种方法对时间进行管理,同时还认为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欠缺一定的能力,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的时间浪费现象。2)未来规划当进入高职院校这样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后,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一部分学生不仅没有学习计划,也缺失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数据显示,48.79%的学生没有学期学习计划等短期目标,58.60%的学生没有学习生涯规划,43.3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对于未来没有太大的期待,意识不到将来工作生活的压力,对未来的风险缺乏防范意识,以至于在学校肆意挥霍时间。

2.4善于使用激励的方法

激励包括来自外界的和自身赋予的。自我激励特别强的学生往往更容易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更能够完成相对复杂的任务。在自信心崩溃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寻求外界的帮助或者自身加强调节,不在意志消沉上消耗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一个要点。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青春期迷茫、困惑、踌躇、焦虑,这些情绪不会带来任何有益的帮助,也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不利。这些情绪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不是有益的,大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调整情绪,转移注意力,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为实现自身的人生规划而踏踏实实前进。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事务,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管理好时间,就是管理好自己,自我管理才是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促进高职生时间管理行为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开设时间管理课程,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的指导,强化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提高学生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惜时教育,突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学生实际时间管理教育者的作用;科学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手段,记录每日时间的流向,规划日程等。由于高职生时间管理行为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不同,今后还需进行深入细致的数理统计分析,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依据轻重缓急提出更有实际意义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静,高萍.高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4):102-103.

[2]彭璐.时间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7(9):141-142.

[3]高永梅,沈海娟,王玲.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5(5):43-47.

论文作者:施燕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生时间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探讨论文_施燕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