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S对裸鼠胆管细胞癌移植癌的抑制作用论文_霍胜军1,吕忠诚1,邹晓鹤1,宋建文1,王康1,曾

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3科 411101;2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2科 341000

摘要:目的:观察LPS通过调节趋化因子12的受体对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杀伤效应。方法:皮下接种QBC939建立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LPS,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描绘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测量体积大小。结果:对照组全部接种部位均有移植瘤生成,且肿瘤体积大,成瘤率为100 %(8/8);试验组成瘤率为87.5 %(7/8),移植瘤生长缓慢,瘤体小。经过28 天的治疗,试验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于接种细胞后12天触及肿瘤,而试验组平均为15天,且生长较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LPS可明显抑制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胆管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关键词:胆管癌;CXCR4;脂多糖;基因治疗

趋化因子是一类可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CXCL12(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属于趋化因子家族,CXCR4是CXCL12的特异性的唯一受体,与肿瘤的生长、趋向性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应用CXCR4抑制剂已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本实验选用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在BALB/C(nu/nu)裸鼠皮下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局部注射LPS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以期在整体水平对LPS的作用作出评价。

材料和方法

1材料:人永生化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王曙光等建株。胰蛋白酶:购自湘雅医学院细胞中心。新生小牛血清:购自天津灏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试验方法:(1)实验动物:BALB/C(nu/ nu)裸鼠共16只,4~5 周龄,体重18~22 g,均为雄性,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饲养于SPF级无菌饲养室,用高压灭菌的饮用水和饲料定期喂养。

(2)细胞培养: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用含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于37℃,5%CO2浓度的培养箱中培养,0.25%的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3)实验分组:裸鼠16 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每组8 只。

(4)人胆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洗涤、清除死亡脱落的细胞。0.25%胰蛋白酶消化贴壁细胞,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和胰酶并重悬细胞,充分吹散细胞后计数。室温下1500rpm离心,弃上清。用不含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充分洗涤细胞2次,以去除可能诱发裸鼠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血清成分。离心,沉淀,用少量不含血清的RPMI-1640重悬成高溶度的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使细胞数达到5×107/ml。将每只裸鼠给予0.2m1细胞悬液接种右腋皮下(附图1)。当肿瘤长至直径4-5mm时,即认为成瘤。各组的不同治疗:在接种48 h后,试验组每只裸鼠于接种部位皮下缓慢注射1ug/ kg 体重的LPS,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青霉素,隔日1次,共14次。

(5)人胆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的测量:每3天测量肿瘤最长径(L)和横径(S),换算出肿瘤的体积V[V(mm3)= 0.5×L×S2]。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称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抑瘤率(%)=(1 - 治疗组瘤重/ 对照组瘤重)×100 %。

(6)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SPSS13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各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别有显著性。

结果

1.人胆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成功建立

各组裸鼠皮下接种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单细胞悬液后均存活并有肿瘤形成,局部接种点无红肿破溃表现,皮下移植瘤随时间逐渐增大,15只裸鼠中均有明显移植瘤形成,模型建立的成功率为93.75%(15/16),瘤块呈现出不规则结节状,色灰白,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质硬。

2 LPS治疗抑制肿瘤的生长

2.1LPS 对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1)成瘤性:对照组全部接种部位均有移植瘤生成,且肿瘤体积大,成瘤率为100%(8/ 8);试验组成瘤率为87.5 %(7/8),移植瘤生长缓慢,瘤体小(附图1、2)。

(2)移植瘤在裸鼠皮下的生长与瘤重的变化:经过28 天 的治疗,试验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于接种细胞后12天触及肿瘤,而试验组平均为15天,且生长较慢(表1、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差异有显著性(P<0.05)。

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P<0.05.

讨论

胆管癌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发生转移,肝门部胆管癌因解剖部位复杂,切除难度大,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如何对胆管癌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和综合治疗一直是困扰胆道外科的难题。基因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而定义可靠的靶基因是基因治疗的前提条件。CXCR4基因不但在胆管癌中有表达[2],而且在胆管癌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其表达,可望达到抑制或延缓肿瘤的生长与转移[3]。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刺激剂,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体外实验表明,LPS能通过抑制CXCR4而有效的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而且有浓度相关,LPS联合5-Fu虽然不能加强早期5-Fu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杀伤效应,但可以有效的防止耐药性的产生[4]。

LPS的主要成分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虽易于获得,价格低廉,但最大的缺点是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我们采用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来对抗可能出现的炎症反应,结果显示裸鼠未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说明通过药物对抗,是能预防LPS导致的炎症反应的,且没有使LPS的治疗作用下降。但我们采用的LPS肿瘤内注射,如采用全身用药是否也能有此效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但将LPS作为胆管细胞癌的靶向治疗,不失为一种新的手段。

附图:

图1移植瘤生长情况:试验组 图2移植瘤生长情况: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霍胜军、汤恢焕、曾祥福。CXCR4抑制剂LPS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2):669-672

[2]霍胜军、汤恢焕、魏伟。CXCL12及受体CXCR4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4):658-660。

[3]Tamamura H,Hori A,Kanzaki N,et al.T140 analogs as CXCR4antagonists identified as anti-metastat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FEBS Lett,2003,550(123):79-83.

[4]霍胜军、邹晓鹤、吕忠诚等。LPS对5-Fu杀伤QBC939细胞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

江西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20091198)

作者单位:41110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通讯作者:霍胜军

论文作者:霍胜军1,吕忠诚1,邹晓鹤1,宋建文1,王康1,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LPS对裸鼠胆管细胞癌移植癌的抑制作用论文_霍胜军1,吕忠诚1,邹晓鹤1,宋建文1,王康1,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