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_唐金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_唐金亮

唐金亮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中学 266706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本位观。这场改革给物理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提高素质教育成果,促进新时期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重视试验,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除了常规实验,《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探索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提倡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改进、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不能仅把它看作是解决新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的权宜之计,更应把它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种创新,而且还可以拉近物理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应注意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做。老师能做的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尽量做给学生看。例如,在讲《光的直线折射》一节时,虽然学生在小学里也认识过,但有一些现象仍是他们没有仔细观察到的,也是他们渴望看到的。我从家里找来饮料瓶、香、牛奶、香水瓶等瓶瓶罐罐,准备了这节课上的“烟中的直线”、“雾中的直线”、“水中的直线”、“玻璃中的直线”等简单易做、效果明显的小实验。在课堂上学生做、老师做,师生一起做这些自己设计的实验,大家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也倍受鼓舞。

二、注重细节,培养思维品质

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多以板块形式呈现,但学生的思维是连续的,在课堂教学中将板块知识结构用初中学生易接受的合理方式呈现,我觉得应该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恰当连接,平稳过渡。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启发和诱导学生感想、敢说,不怕说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创新,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逐步形成。例如,在讲《光的反射》一节时,教师先提问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回答沿直线传播。教师演示手电筒照射到墙壁上,学生看到一束直的光束。这时用一面平面镜将手电筒的光束反射到天花板上,则学生发现传播方向改变——光在镜面上发生了反射。这样引课,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这节课的探究充满期待。如果这时直接拿出光的反射演示仪去演示,和学生一起找规律,会使学生感到太突然,有强加硬塞之嫌,一时回不过神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知,此时学生急于想知道反射现象有何规律,但是看不清明显的现象,教师便引导学生想办法显示光的传播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大家想到了用白纸来显示会更明显,学生上台演示将激光手电沿着白纸面照射,大家看到一束红光,把白纸竖放在平面镜上,再演示反射时,同学们发现白纸太软,于是大家又想到用硬纸板,以及用木板固定(即将白纸贴在木板表面上),此时再拿出教具,同学们就会觉的亲切、可信。并且这样做还给学生一个启发,解决问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完善,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坚毅、创造意志品质。

三、传授方法,培养答题技巧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二学生刚开始学物理,摸不着头绪,不知怎样学,最显著特点是:不会用物理语言答题。有的语言啰嗦,有的语言不连贯,有的答题抓不住要点。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纠正,帮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请设计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虽然这个实验课堂做了,效果也很好,提问时学生却回答:“我去找一只闹钟,或一只电子手表,借爸爸的手机用也好,上弦,或调节出铃声,把它放在一个大杯子里,向里吸气,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再找其他同学,都能说出意思,但不够到位。语言啰嗦,抓不住关键是通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锤炼语言,共同商讨怎样用最省的、最准的、最易懂的语言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此后的设计实验中,学生通过练习逐步找到了窍门。

四、关注学生,培养健全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也就是说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每一堂课教室都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那门科学的起码知识理解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平面镜成像》一节,教师给学生准备比课本所给器材多的平面镜等多种器材,让学生自己去选,并让他们说出选择的理由,甲:因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所以要选平面镜。乙:若选用平面镜,则镜后物体的像的位置找不准,不如用玻璃板,玻璃板能透光,它既能成像,又能较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就对可操作性的简单检验后,同学们有了共同的正确选择——用玻璃板做实验。这样的教学环节看似可有可无,但就在这些环节中,学生才真正体会到物理是需要研究的,在作出判断时应有合理的依据支撑,解决问题不仅仅是设计一套方案,还要考虑到其可操作性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适应现代化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向社会输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人”,而不是装满知识的“书架”。

以上仅是我反思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认识还不够全面,也不一定深刻,但我觉的要真正教好学,做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应注意以上所谈,还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论文作者:唐金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0

标签:;  ;  ;  ;  ;  ;  ;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_唐金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