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

汪贵合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经史子集”的文化大观,孕育了独特魅力的民族气质,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之最。本文着重探讨了儒家文化的特点与政府公关之间的联系,对儒家传统精华文化与我国政府公关的研究,可以指导目前我国政府进行公关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政府公共关系;儒家文化

公共关系(P.R.,亦可称为“公关”)是由“Public Relations”英文单词翻译过来的,也可以解释为“公共关系”或者“公众关系”,在这里,政府公关的作用就是介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政府的形象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公众,跟公众进行双向地交流,指导公共关系的开发、疏通、建立,政府公关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合理的原则和途径,经过有计划的并且是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 组织协调和调整改善政府组织机构与社会公众的内外关系,已达到让政府机构出台的各项政策和策划的各种活动能迎合人民公众的需求,这样政府就可以社会公众中建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和权威,也进一步或者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组织机构的认识、信任、支持从而获得双方共赢的效果。

一、关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定义

1.何为政府公关

(1)定义

目前,总结出的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四层:一是政府收集尽可能多的公众信息去管理和解决社会问题,这就引起了在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需要来往的信息越来越多。二是政府运用公众舆论手段解决出现的社会问题,因为任何政府组织都处在外界各种特定的公众舆论环境之中,那么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各种行为就会受到社会上的公众舆论的束缚和影响。三在我国,社会公众关系是政府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着政府组织目标的设定、政策的执行以及行政行为的成败。四是政府对组织的公众形象的处理,政府公关就是通过设计、分析、控制和传播政府组织对外形象的影响因素,并创造、维护、协调和升华公众对政府组织的认知度。

(2)特点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可分为五点:一政府主体具有权威性,政府组织是从社会组织中衍生出来的但又位于社会组织之上的一种特殊的权威机构组织。二客体事务十分复杂,政府公关的客体除了数量十分庞大之外,而且客体结构也十分复杂。三公关目标独特,政府公关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四公关传播途径优越,这得益于政府控制了众多的大众传播媒介;五我国政府本身的性质的独特性,政府公关的信息传播职能就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发展依据。

2.政府公关的影响

由图2可看出,几种混沌序列的自相关峰值比都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较短的长度下,几种混沌序列的自相关峰值比相差较小;随着长度的增加,渐渐出现差异,并且,复合混沌序列的自相关峰值比逐渐高于其它混沌序列,表现出良好的自相关性。

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型就是依据政府公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重点是进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政府要强化在处理公共关系事务方面的职能,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关系的转型。公关工作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职能在我国实行政企分开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平等,这也使得政府必须用平等的态度进行公关引导,以及协调政社关系,处理政企和政社之间可能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2)有利于加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我国倡导的政社分开需要政府进行公关,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隔离,就是把处于政府权力运行范围的“公共领域”与处于个人自主活动范围的“私人领域”区分开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政府方面通过进行公关活动,可以使政府工作被群众所监督,保证上情下传和下情上达,也在另一方面拓宽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渠道。

(3)有利于维护全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社会是不断变化着的,它需要政府进行公关活动,政府通过开展迅速有效的公关活动,可以除了在和公众进行双向沟通交流之外,了解社会大众各种需求和喜好的变化,帮助政府更快速地引导舆论走向,妥善处理好社会各界关系,树立政府对外形象,进而达到提高社会向心力的目的。

(1)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提升政府国际上的形象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传统源远流长,这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与现代政府公关的交相融合证明了可行性。政府公关活动就需要对一切有益的营养进行吸收,以成为自身应对公关危机的有利武器,这就说明政府公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可行的。

二、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价值的文化体系,文化不是静止的、固定的,它总是体现为某种流动和演变的过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主张的“贵和”、“诚信”等伦理道德理想,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PD1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CD279是一个CD28家族的共抑制分子。它主要在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及Tregs细胞表面表达,也可以在活化的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特定的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PD1可以与其配体PD-L1和PD-L2相结合,参与调节外周T细胞的耐受性,导致T细胞增殖降低,使其失活并凋亡,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PD1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是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目前已经在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肺癌等肿瘤的研究中有阳性结果。

中国传统人际交往关系准则中的“义”与现代政府公共关系准则中的“利”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存在矛盾。儒家文化与政府的公关过程存在着相通之处。政府公关活动的对象和传统人际交往关系的对象都是社会公众,两者的活动目标都是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儒家文化的第四个特征是强调天地合一。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并且特别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在政府公关过程中,一切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矛盾,实现政府与人民、社会等的和谐发展,所以更要注重“以和为贵”。

儒家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人伦。在公共关系中长辈、领导、权威人士的影响力大于社会一般公众的号召力,因此亲情和个人关系网络是公共关系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这为政府组织在危机公关时提供战略方向,使政府公关更高效。

儒家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强调个人和组织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对外公关的过程中要以政府组织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中心,要考虑到公众对于政府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符合社会公义。

儒家文化的第三个特征是提倡以礼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因此政府公关要注意面对不同的社会层次的人民或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不考虑事实的差异性,处理任何公关问题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先礼后兵。

《鲁迅小说》前100、字中独有的17字为:“眼、便、吃、几、见、老、两、年、气、却、三、声、十、四、似、太、阿”;《北语字表》独有的17字为:“种、当、儿、尔、发、会、开、能、情、如、身、斯、特、现、意、用、把”。

三、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1.可行性

特征:

磁共振检查无电离辐射,可能具有电磁辐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曾建议,为免胚胎形成和发育期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妊娠前12周禁止行磁共振检查。但有学者经过大样本研究发现,妊娠12周前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并未增加死胎,先天缺陷,听觉损失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证实了磁共振检查所产生的磁场不会增加妊娠结局的发生率[2]。

我国政府要在国际民众面前树立权威良好的形象十分重要,而政府若有效地开展国际间的公关,将有利于我国与世界的双向信息传播沟通,让中国人更了解世界,让世界也更了解中国,那么在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建立友好的国际信任合作关系,最后我国将树立起和谐、共赢、发展的中国政府新形象。

“乡愁”“童年记忆”“情怀”“家人”等词语体现了游客入住民宿的情感价值。所谓情感价值主要指的是入住民宿的体验对于人情感的影响,即民宿及民宿体验从整体上有益人的心理,强化人的认知,呼应人的情感,进而强化游客的认同感和精神象征。“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民宿让我忆起了淡淡地乡愁”“住在民宿里竟然体会到家的感觉,五湖四海的小伙伴更是像家人一样彼此照顾”“蛙叫蝉鸣都是童年的记忆”等游客评论,体现了游客与具体的生活环境即民宿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种复杂情感联系,形成了一种充满记忆的情感体验。

2.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为政府公关提供思想指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为政府公关提供各种策划思维。其次中国走上国际舞台,西方思想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陈腐观念随之越来越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受这些腐朽观念的影响变得利令智昏,敲诈拐骗等现象充斥社会,这迫切需要政府公关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净化社会环境。

3.必然性

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交往来看,中国已不是一个与世隔绝、闭关锁国的封闭式国家。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外向发展,必然使得中国政府公关的对象国际化、多样化,方式变换化,这就更迫切地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府公关活动过程相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关模式。

四、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关融合的表现

1.儒家文化对政府人员公关意识上树立“仁”、“信”与“义”

政府公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关人员的思想意识,它是政府公关在公关人员思维中的反映。政治组织的公关需要树立“君轻民贵”的思想,同时在管理上能够做到“外仁内礼”,树立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儒家文化深深影响了政府公共关系中人员公共意识的形成,它要求政府组织公关人员在处理问题时,民为贵,对社会公众有仁爱之心。

2.政府公关手段注重“人际关系”与“情面”

孟子主张“仁言不如仁声入人心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就是强调了舆论传播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政府公关网络包括人际关系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因此政府的公关活动必须考虑到家庭成员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公务员制度中的规避制度,同时公关过程要注重晓之以情,毕竟产生了感情就会好办事情。另外,儒家文化还注重“礼”,在传统意义上“礼”其实是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关键。在政府公关策略中,首先要找有影响力的人物,掌握了重要人物的思想模式和方向,就不再有难题;其次对外公关宣传时要选择有影响力的媒体。因此在政府公关过程中要重视个人关系在公关事件中的影响力。

此次调查是通过问卷星完成的,调查对象为福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受访人数共计386人。其中大一学生共292人,占比75.65 %,大二学生共60人,占比15.54 %,大三学生共34人,占比8.81 %。调查对象的覆盖面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关于学生社团问卷调查,大一新生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性,侧面反映出,他们更愿意通过调查反馈问题,甚至希望能解决问题的意愿。而大三学生面临就业等问题已逐渐脱离社团,参与问卷的热情不高。

3.政府公关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注意“以和为贵”

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和为贵”等理念与现代政府公关实践中重视人际交往、沟通协作、创造良好的思想是殊途同归。在政府公关事件中,有时候会遇到突发性、影响较大类事件,那么公关人员就要格外注意处理方式和态度,否则会让公关事件恶化,进而影响政府组织的形象,加深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甚至危害到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和谐。

第二,产业链。农资的生态产业链以农资仓储物流为核心,包括农药定制化生产、农资电子商务等在内的产业链业务,其目的是进一步补充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其优势在于可以延伸主导产业,根据产业需求对接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最终形成合作共赢的农资生态产业链,这种产业链运作模式会凭借着其多重优势而受到农资企业们的青睐。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关的融合,就要说到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其最具体的说明。和谐社会它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和谐的经济、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郭纪金.论公共关系与中国文化环境[J].深圳大学学报,1988(4).

[2]胡强.论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

[3]晁惠芳.儒家文化对中国公共关系的影响[J].文化艺术研究,2007.

[4]刘小芳.试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3).

[5]单爱珍.试析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3(2).

[6]潘玥.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影响[J].前沿,2009(6).

[7]杨谦.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公共关系[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6).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1-0405-02

标签:;  ;  ;  ;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