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张宝振

品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张宝振

张宝振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中心小学 251800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强调:“思品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使小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热爱生生活,自主创造性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品社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感悟。

一、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记得在教四年级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时,我对本单元做了一个系统的整合,把零零总总的东西整合为四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介绍家乡的土特产与学生生活密切,以这为教学重点,学生们大都是农村的孩子,认识这些土特产,从劳动入手,分享劳动果实的生活体验,学生在介绍中饶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深有感悟,了解了它的影响、知名度,从中产生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学习中,学生乐于学习,因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了生活的基础,进而在学习上去综合认识,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教学实效性不言而喻。

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打开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从前翻到尾,不多的图片,不多的文字,这个教学如何完成,最基本的是让什么牵住学生的视线,如何进行完这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这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知识目标的落实,情感目标的实现,能力目标的获得,课本怎样去运用,依托它,离开它?当我们不断地听课,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授课过程,不断地总结教学成就时,我发现,多媒体的教学把《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它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完善它。于是,我便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在课堂上。记得一次讲《绚丽的民族服饰》时,三个标题,几幅图片。学习什么,认识什么,教会什么,我都有些茫然,我首先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再去弄清教学目标和重点,要去落实这些,必须去求助于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当不同服饰的民族服装大赛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变了,注意力高度集中,跃跃欲试回答问题,猜猜我是哪个民族,再次运用多媒体进行训练,歌曲演唱,学生参与其中,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奇的地球》一课中,这是一课有关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又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力求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人类的母亲,是一个神奇的地球,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球,进一步体会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在教学开始,就是多媒体演示:太空中看到的晶莹的包裹着水蓝色外衣的地球,图片的导入,让学生自主的想象,随后回答自己对地球了解多少,而后多媒体出示地球表面的地表状况,在视觉上有全新的认识,再去理解书中为数极少的一句文字:养育了人类,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初步了解海洋和陆地时,再熟悉海洋和陆地名称时,也用幻灯片出示,对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读图能力等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那就是在教材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挖课本内涵,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了解自然,认识社会。

三、灵活的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学科教师,我发觉仅仅是课本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素养和人文精神得以提高,我们需要“变通”我们的课本,还有就是课本的发展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尽管我们一变在变,一改再改,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地方不尽人意。作为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胆量,在把握整体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进行知识的组合与拓展。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才能取得实效。在教学中常常有的课本的细节不适合教学过程,我就自行变通。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人圆了“航天梦”》一课中,的确这一课仅此圆梦是可以的,但是落实目标还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来说,这就涉及到不只是神舟五号飞船的知识,适时补充了神舟六号、神州七号的相关内容,进而能更好的落实我们的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影响着世界》中,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是需要添加的,在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中,书上只有四幅图画,而这不足以说明中国正走向世界,需要联系中国的经济,政治大事作补充,让学生去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教师对教材要好好把握。在上册《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一课中,我把教材做了很大变动,反复研读教材,从教材中走出去,加以延伸,由课本小故事引出两本书即萨拉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和杰克.贝尔登的《震撼世界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学生不拘于课本,从媒体去认识中国,很有见解,还积极参与。

论文作者:张宝振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7

标签:;  ;  ;  ;  ;  ;  ;  ;  

品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张宝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