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甲型血友病骨折手术1例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顾松琴

成分输血在甲型血友病骨折手术1例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顾松琴

(青海省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科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 目的:重视成分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9日骨科收住的甲型血友病右股骨干骨折患者1例,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经合理成分血输注,病情平稳。结果:甲型血友病术后失血性休克采用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显著、病情平稳。结论:针对需输血的患者,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输注,既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染病,又能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的输血。

【关键词】 成分输血;合理应用;甲型血友病;骨折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59-02

患者,男,22岁,未婚,无输血史,于入院前40天不慎致右下肢骨折,行X线检查表示,右股骨干骨折,以“陈旧性股骨踝上骨折(右)”为诊断,硬膜外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右大腿外侧术区及腰部麻醉术区出血,给予包扎,效果不佳,查体,贫血貌,双眼睑结膜苍白,双下肢感觉正常,血运良好,急查凝血六项显示:PT:14.6s(参考范围:10.0~14.0),PT%:62.9%(参考范围70~175.68),PT INR:1.22(参考范围0.84~1.4),APTT:141.1s(参考范围22~38),FIB:1.49g/L(参考范围2~4),TT:14.7s(参考范围14~21),D-Di:17.1ug/mL(参考范围0.0~1.50),P-FDP:50.22ug/mL(参考范围0.0~5.0)。血常规显示RBC 2.78×1012/L(参考范围3.8~5.1),HGB:78g/L(参考范围115~150)。立即请血液科会诊,怀疑凝血障碍或血友病,急查Ⅷ因子、IX因子,结果显示F(Ⅷ)对照77.3%,病人F(Ⅷ)7.6%,F(IX)对照68.7%,病人F(IX)48.3%。刚入院时检查PT:11.3s(参考范围:10.0~14.0),PT%:109.5%(参考范围70~175.68),PT INR:0.94(参考范围0.84~1.4),APTT:100.3s(参考范围22~38),FIB:3.086g/L(参考范围2~4),TT:16.2s(参考范围14~21),D-Di:0.6ug/mL(参考范围0.0~1.50),P-FDP:4.18ug/mL(参考范围0.0~5.0),RBC:5.52×1012/L(参考范围3.8~5.1),HGB151g/L(参考范围115~150),HCT45.9%(参考范围35.0~45.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6年3月5日手术后出血至3月9日病情稳定,共四天,共用红细胞悬液23u,血浆2160mL,冷沉淀22u,重组人凝血因子Ⅷ3750IU,出院前复查凝血六项:PT:10.9s(参考范围:10.0~14.0),PT%:120%(参考范围70~175.68),PT INR:0.91(参考范围0.84~1.4),APTT:43.8s(参考范围22~38)s,FIB:3.475g/L(参考范围2~4),TT:13.5s(参考范围14~21),D-Di:4.8ug/mL(参考范围0.0~1.50),P-FDP:11.9ug/mL(参考范围0.0~5.0),RBC:3.23×1012/L(参考范围3.8~5.1),HGB100g/L(参考范围115~150)。

讨论

我省从2000年中心血站成立,开展成分输血,由当时的成分输血只能达到60~70%,至现在达到100%成分输血,但是临床科室,尤其是外科对成分输血的知识比较欠缺,输血还是一贯维持在全血的输注方式,即红细胞悬液加血浆。此患者术前检查凝血六项,APTT明显异常,主治医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直接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请血液科会诊,怀疑凝血障碍或血友病,急查Ⅷ、IX因子,结果显示Ⅷ因子明显异常,到输血科取血时,立即建议结合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同时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前后共输注红细胞悬液23u,血浆2160mL,冷沉淀22u,重组人凝血因子Ⅷ3750IU,病情稳定,几天后出院。

在此重述冷沉淀的作用,1U冷沉淀容量为20~30mL,其中凝血因子Ⅷ含量≥80U,纤维蛋白原(Fg)含量≥150mg,还有一定量的凝血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结合蛋白(Fn)和vWF,不仅可以增强血小板的粘附作用[1],还能促进快速损伤修复。因此,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合理及时的使用冷沉淀,能够改善凝血障碍,恢复凝血功能以及控制出血,在临床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2]。

从这一病例反映出临床输血科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的规定,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临床输血科应改变以往的单纯配发血的模式,指导临床按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3]。

临床输血治疗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其目的是治病救人,传统的输血方式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输全血的弊端和成分输血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燕,陈方祥,腾方,等.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2):8-9.

[2] Wagner N,Rotthauwe HW. Hepatitis C contributes to liver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hemophilia[J].KLINISCHE PADIATRIE ,2013,26(01):148.

[3]李斌.单中心780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

论文作者:顾松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成分输血在甲型血友病骨折手术1例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顾松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