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综述_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论文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综述_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论文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类法论文,中国论文,图书馆论文,版述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4.112

CLASS NUMBER G254.112

1 修订的背景

《中图法》第3版于1990年出版,但实际定稿于1988年,至1998 年已经10年。10年来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社会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反映新科学技术和我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文献层出不穷,诸多的新学科、新事物、新主题需要在分类体系中得到反映,以满足文献标引的需要。10年来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的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编目和检索已相当普及,各种数据库大量生产,区域联网和国际联网正迅速地在图书情报机构中实现,由此对检索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对分类法的修订周期,修订出版形式,修订方法,修订改版后文献的处理方法,对新学科、新主题以及各种类型出版物和网上信息归类的实用性等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中图法》的修订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2 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方法和组织

1996年7月《中图法》第5届编委会在京成立,决定开始对《中图法》第3版进行修订。会议确定了修订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修订原则、 重点、方法与组织。修订《中图法》第3版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以下3点:

1.在保证图书馆排架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中图法》的科学性、实用性,优化其检索功能。

2.在保持综合性分类法的基本前提下,照顾专业图书馆文献分类的需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保证各学科专业类目适当深度。

3.在类目类号编排上,应贯彻连续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原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修订指导思想,制定了《中图法》第3 版修订原则,确定了修订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保持《中图法》基本体系结构和标记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中图法》进行完善、充实和提高,全面审查类名和注释并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增加和补充新学科、新主题。

2.在修订技术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完善《中图法》已经采用的分类方法和技术。如:类目复分、仿分法、多重列类法、交替类目法、参见类目法、主类号直接组配法等。

3.本次修订要照顾到新版使用以及新旧版更换带来的分类法连贯性等实际问题,决定在出版分类法的同时出版使用手册,在新版中增加类目修订的沿革注释。

4.本次修订的重点大类确定为经济、通信技术、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规定重点修订类可根据需要局部进行结构性调整。

5.本次修订同时研制《中图法》机读格式(CLCMARC )和《中图法》编辑管理系统,使《中图法》的修订、管理、维护尽快全面进入计算机化阶段。《中图法》第四版不仅出印刷版,还随后出机读版。《中图法》系列的各个版本将与《中图法》同步修订。

本次修订基本遵循了以上的修订原则和指导思想。为适应资料分类的需要,本版修订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一卷(分类表)为母本,涵盖第三版《中图法》和《资料法》的全部类目。

本次修订的方法采取委员分工负责制,即由部分委员牵头并邀请有关专业单位参加,负责一个或几个大类的修订。编委会成立技术审定组,负责对初稿进行审查、修改和技术加工。

《中图法》第3版修订准备阶段可以追溯到1990年, 即《中图法》第3版出版后就开始了连续性修订,编辑发行《中图法》信息简报。 《中图法》编委会从1993年定期发行有关《中图法》的信息简报,利用简报的形式向用户通报对《中图法》的局部修订。如:“世界地区表”的个别国家与地区号码改变修订就是在1993年经《中图法》编委会研讨、作出决定,通过简报公布的。

为搞好本次修订,编委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事先对《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分类号—主题词”的规范数据库,为计算机编制分类法提供数据准备;广泛进行文献调查,对北京图书馆馆藏50余万种图书及近几年来发表的论文进行分类标引频率统计,使修订工作建立在文献保证的基础之上;在全国各省区召开不同规模的研讨会,广泛征求用户对《中图法》修订意见和建议,并整理成册。上述准备工作为《中图法》的修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修订工作于1996年下半年开始,至1997年9月完成初稿, 初稿经技术审定组初审后再由各分工的委员进一步修订。1998年初,编委会将修订稿汇总、印刷成册,发到全国各有关单位试用、征求意见。1998 年5月编委会召开正副主编及个别编委在内的终审会议,根据各单位提出的意见,综合审定并定稿。1998年6月提交编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编委会终审组对原则通过后的分类法用半年多的时间又作了一次全面仔细的审定。于1999年1月底交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由于修订后的第4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扩大了分类和检索的功能,成为既能类分图书,又能类分资料的工具。应广大用户的要求,在征求全体编委意见的基础上,经1999年1月17 日在京编委会议决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正式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与英译名不变,仍为《中图法》和“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与此同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也相应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

3 修订概况

3.1 重点大类的修订

(1)经济大类的修订的概况

近1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变革,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论在经济理论还是经济管理方面,都出现大量的新观点、新方法、新事物,特别是在金融、贸易、税务、保险领域更为突出。第4版主要根据这些新变化, 大量补充新的主题,并调整了部分类目结构。据初步统计:一共增类163个; 增改注释123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5处、增组配编号法1处;修改、规范类名43个;删除停用类为11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2个,改交替类的9个;在社会科学大类中增改量属于较大的类,仅次于政治法律类。

①经济理论部分重要的修订

将“F0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济学”,将“F01 政治经济概论”改名为“经济学基本问题”,这样更能概括经济理论类目的主题。

在经济理论部分增加了“经济效益”、“经济机制”、“资本与剩余价值”、“私有制经济”等新主题和概括性主题。

理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F05商品生产与交换”的隶属关系, 明确类目概念和结构体系。

在经济思想史类下修改增补注释,明确了除三位代表人物以外的经济学家的综合性著作的归类问题,解决了在分类实践中长期混淆的问题。

②中国经济类的重要修订

将“F123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改名为“国民经济及其管理”,增设“F123.9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F124.8经济波动”等新内容。

调整了“中国经济”的类目体系,对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单独设类,与“国民经济计划及管理”类并列列出,以便容纳市场经济部分的内容。

③经济计划与管理类重要的修订

扩充“F235各部门会计和簿记”的交替类列,并修订规范类名。如增加了旅游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文化、电影、新闻出版企业会计等交替类目,银行会计改为金融保险业会计,基本建设会计改为基本建设、物资、施工企业会计,商业会计(贸易会计)改为商业会计、外贸会计等。

为审计类进行了扩充和订正。如:增设了“国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类;订正了原“工业、交通审计”类为“工业、交通、邮电、旅游审计”,等等。

④各部门经济类重要的修订

增设“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二级类), 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列出。

“F59旅游经济”,升为二级类目,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列出。

在邮电经济类增加“F626.5通信网络企业”,有关网络工程企业、网络服务商(ISP)、网络经营管理、网址及其管理方面的文献入此, 网址资源入TP393.091。

⑤贸易经济类的重要修订

扩充“F713.3商品销售”为:

F713.3 商品销售

.31

批发贸易

.32

零售贸易

.33

城乡贸易、集市贸易

.34

民族贸易

.35

期货贸易

.359 拍卖

.3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中国及各国商品流通类也作了同样的扩充。

扩充“F719服务业”,增加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子目。在“F717各种商业企业”、“F721中国商业经济体制和组织”类增加了私营商业、股份制商业企业、超级市场、专业贸易企业等子目。

⑥财政金融类的重要修订

增加了“农村合作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金融危机”等新内容。在“F830.5信贷”(理论)和“F832.4信贷”(中国)的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房地产信贷、科研信贷、个人信贷等子目。

⑦保险类的重要修订

对各类保险进行了系统补充,并修订了部分险种的类名:

F840.6 各种类型保险

.61

劳动保险、社会保险

.62

人身保险(人寿保险)

.63

交通、运输保险

.67

养老保险

.681 工商企业、工程保险

.682 金融信贷保险

.684 医疗保险

.685 涉外保险

(2)通信技术类的修订概况

通信技术是近年来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原TN91/94类目设置相对陈旧。为适应这一领域通信网、通信技术、电信设备文献剧增的实际,以及该领域发展趋势的需要,对该类局部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系统扩充了新主题、新技术的子目。一共增类183个, 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615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32处, 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3处,增组配编号法2处;修改、规范类12个;删除停用类为28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2个,改交替类的2个。在工业技术类中,通信技术类的增改量仅次于轻工业、手工业类,排在第二位,增改比例排在TS、TE类之后。

①将实际文献甚少的“TN915有线通信”与TN913中的通信线路工程合并为“TN913有线通信、通信路线工程”,将TN915改为“通信网”,并建立新的类目体系:

TN915 通信网

.0 一般性问题

.1 数字通信网

.2 ATM(异步传输模式)网

[.41] 数据通信网

[.43] 图象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

.5 智能网

.6 接入网

.81 公用通信网

.85 专用通信网

.9 其他通信网

②将原“TN919数据通信、图像通信”重组为“TN919数据通信”和“TN919.8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两个并列的4级类。在数据通信类增加了电子数据交换、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数据网等内容。

③“TN929.5移动通信”原来只有一个类目,第四版扩充为:

TN929.5 移动通信

.51 无线寻呼系统(BP机)

.52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53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大哥大)

.54 无绳电话系统

④对“TN93广播”进行了系统扩充,增加23个子目。

⑤在“TN94电视”类,对“TN946录像系统”、“TN948电视中心、电视设备”进行了系统扩充。增加了激光录像系统、多功能录像系统、电视节目传输、电视中心管理系统等。

⑥在TN949.1/.2各类电视中,增补了数字电视、多媒体电视、 图文电视、交互式电视、电脑电视等。

此外,在TN类还删除了不少陈旧过时的类目。

(3)计算机类的修订概况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一样,也是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针对第3版部分类下反映新学科、新事物不充分, 部分类目列类不当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整、扩充。一共增类95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198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13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处、增组配编号法2处;修改、规范类名10个;删除停用类为1个。在工业技术类中,计算机类的增改量居中。

①根据有关各类数据库文献大量出版的实际,对“TP311.13数据库系统与理论”类进行了系统扩充,解决了大量数据库系统的细分问题。

TP311.131 数据库理论

.132 数据库系统:按类型分

.1 层次数据库

.2 网状数据库

.3 关系数据库

.133.1 分布式数据库

.2 并行数据库

……………

.135.4 超文本数据库

.138 数据库系统:按系统名称分

依据数据库系统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区分。

②第3版有关“操作系统”的列类标准选择操作系统的类型, 但绝大多数文献著述的角度是某种具体操作系统,为此第4 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按名称划分的类目,使原集中在TP316类下的文献得以分散:

TP316 操作系统

TP316.1/.5 操作系统:按类型分

TP316.6/.8 操作系统:按名称分

.6 DOS操作系统

.7 Windows操作系统

.8 网络操作系统

.81 UNIX操作系统

.82 XENIX操作系统

………………

.86 WindowsNT操作系统

.9 中文操作系统

③对“TP317程序包(应用软件)”进行细分, 增加办公自动化系统、文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图象处理软件等。 界定了与“TP391信息处理”的内容范围的划分。

④第三版“TP334外部设备”按设备的原理列类, 与多数文献著述的角度不符。第四版改为按设备的功能列类:

TP334 外部设备

.1 终端设备

.2 输入设备

.3 输出设备

.4 输入输出控制器

.7 接口装置、插件

.8 打印装置

⑤第三版“TP393计算机网络”类目欠详,且与通信网络有交叉,文献标引较乱。第4版扩充了类目体系并规范类名,基本结构是:

TP393 计算机网络

.0 一般性问题

……………………

.09 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

.091 网络浏览器

……………………

.098 电子邮件(E-mail)

.1 局域网(LAN)、城域

网(MAN)

Novell网入此。

.11 以太网

…………………

.14 FDDI网(高速光纤环网)

.15 ATM局域网

总论ATM(异步传输模式)网入

TN915.2。

.18 校园网、企业网(Intranet)

.2 广域网(WAN)

.4 国际互联网

因特网(Internet)入此。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入TN915。

3.2 其他大类的重点修订

(1)A类改名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应增设了邓小平著作、邓小平传记、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等类目。一共增类20个;增改注释12处;修改、规范类名8个。

(2)B类改名为“B哲学、宗教”,“B9无神论、 宗教”改名为“B9宗教”,“B91无神论”改名为“B91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B 类重点完善了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各国哲学增设了“二十一世纪哲学”类目。一共增类43个;增改注释27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5处; 修改、规范类名8个;删除停用类为1个,改交替类的2个。

(3)C社会科学总论类,将原“C915民族学”升为二级类目,改号为“C95民族学”并进行了系统扩充;新增设“C97劳动科学”类。一共增类51个;增改注释43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3处、增组配编号法3处;修改、规范类名15个;删除停用类为7个; 在社会科学大类中增改量居中。

(4)D政治、法律类, 在中国政治运动、 政治事件类增设“D6531976年10月~1978年12月”、“D654 1979年1月~”两个子目,以容纳相关的文献。取消或修改归并政治类中一些带有倾向性或观点性类目。如:取消“D018消灭阶级剥削”类,归并到“D011阶级的产生与消亡”;为避免类目交叉,理顺关系,修改归并一些类目。 如:取消“ D034.6国家表征”归并到“D521政治制度”;取消“D523.91 难民”归并到“D815.6难民问题”;“D66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 版改为交替类,宜入D627。为适应港澳文献分类的需要,增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的专类复分表,同时加细清、清以前的政治和民国时期政治。

法律类一表对一些新概念、新法增设类目,如:仲裁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将第三版金融、银行法、保险法、货币法类停用并做了类级和隶属关系的调整。法律类二表类号改为DF;体系作了一些变动,修改“法学各部门”类,取消专类复分表中“中国法”、“各国法”类和类表中的刑法、民法首先依国列类的类目。

政治法律类一共增类122个;增改注释113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7处;增专类复分表1个;修改、规范类名45个;删除停用类为30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36个,改交替类的3个。 在社会科学大类中增改量属于最大的类。

(5)E军事类,根据各国军事复分表的体例,规范了“E1世界军事”的体例,增加了司令部工作、政治工作等类目;对E271/275 类仿分和复分的使用做了明确的注释;重组并扩充了战术学的类目。一共增类57个;增改注释16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处;修改、规范类名10 个;删除停用类为6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 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11个,改交替类的8个。

(6)G文化科学教育类,“G112专题文化研究”规定了文献分散与集中的办法;把第三版“G124文化团体类”归并在“G123文化事业组织与活动”类下,启用了G124类,为“文化产业、 文化市场”类; 停用G5类,并入与其含义等同的G51类,停用G6与G7类,并入其上位类G4; 取消3版中设列不当的G649.28下的专类复分表;总论基础教育、普通教育的著作,从G62改入G63;G623和G624类下专类复分表的某些类目进行了调整和归并,以解决文献标引中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课外读物界限不清的问题。

一共增类93个;增改注释98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21处;增专类复分表1个;增加组配编号法2处;修改、规范类名43个;删除停用类为14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6个, 改交替类的5个。在社会科学大类中增改量属于较大的类, 仅次于政治法律类和经济类。

(7)H语言、文字类增补一些新概念。如:H127汉字编码、H129.3近代汉语,H310.4英语水平考试”并细化为中国的和世界的等类目。一共增类15个;增改注释26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处;修改、 规范类名25个;改交替类的1个。

(8)I文学类,增重庆、香港、澳门地方剧,删除I 23戏剧文学下的时代专类复分表;细化报告文学类,下列8个子类;细化现代、 当代散文,按体裁分。修改类名:五四前文学改为古代至近代文学;五四后至建国前文学改为:现代文学; 建国后文学改为当代文学。 一共增类18个;增改注释14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3处;修改、规范类名23 个;改交替类的1个。

(9)J艺术类,增加“艺术市场”、各种宗教艺术、各种艺术流派与研究等类目;通过含义注释和使用注释明确绘画技法、雕塑技法、书法等类的概念和体系结构;通过规范类名和类目体系明确了各国某种艺术作品和某种艺术事业的归类问题;对各种摄影艺术类扩充和加细并进行了调整。

一共增类35个;增改注释107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20处; 修改、规范类名32个;删除停用类为12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2个,改交替类的2个。在社会科学大类中增改量属于居中偏上的类,排在政治法律类、经济类和文化、教育类之后。

(10)K历史地理类, 对两个分裂国家统一或一个统一国家分裂后的历史集中问题做了处理,如有必要集中的,则对新成立国家设交替类目,指引到原有类目并扩充类名,增加分裂后国家的断代史类目。如俄罗斯、南斯拉夫历史等类采取这种处理方法,将“K511.2俄罗斯”改为交替类目,将“K512苏联(1917~1991”)改为“俄国及苏联(1917~1991)”,增设“K512.6 1991年以后的历史”,使俄国各时期的文献(包括苏联)不至于分散;将世界人物传记下按地区分的人物总传改为交替类目,分入K833/837各国传记类下;细分K815、K825 按学科分的传记,根据文献需要,增列了若干个学科分类传记类,并按时代表分,增列社会各界人物传记类并细分为工人、农民、公务员、民族人物等类目。文物考古类扩充了“K878遗址”的子目,将“K878.2革命纪念地”改名为“纪念地、故居”,其下位类改划为古代、近代、现代时期,扩大了类目的涵盖范围。地理类对世界地理部分作了重点增补,增加了聚落地理、专类地理。

一共增类70个;增改注释24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2处;修改、 规范类名14个;删除停用类为7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 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7个,改交替类的2个。

(11)N自然科学总论,增设了“N93非线性科学”,以容纳总论性文献。重点扩充了文献极多的“N94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 其基本结构是:

N94 系统科学

—02 系统哲学

941 系统学、现代系统理论

.1 一般系统论

.2 系统动力学

…………………

[.92] 突变理论

[.94] 生命系统论

945 系统工程

.1 系统分析

.2 系统技术

949 系统科学在各方面的应用

N自然科学总论类一共增类34个;增改注释10处;修改、 规范类名8个。

(12)O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将“O19整体分析、流形上分析、突变论”改类名并扩充类目体系:

O 19 动力系统

192 整体分析、流形上分析

193 微分动力系统

194 突变理论

在物理类增设“O415非线性物理学”,并展开为:

O415.2协同学

.3耗散结构与组织

[.4] 突变论

.5混沌理论

[.6] 动力系统

这样,连同N94、O23一起就把《中图法》第3 版出版以来有关老三论、新三论文献的归属问题界定清楚了。

第三版有关波谱分析及仪器、能谱分析及仪器、质谱分析及仪器等问题归属不清,第4版对此进行了补充和规范化处理:

O657.61 质谱分析 TH843 质谱仪

O657.62 波谱分析 TH841 波谱仪

O657.63 能谱分析 TH842 能谱仪

O657.7 色谱分析 TH833 色谱仪

O数理科学和化学类一共增类72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644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149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4处,增组配编号法5处;修改、规范类名33个;删除停用类为8个(包括传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1个,改交替类的5个。

(13)P天文学、地球科学类。根据《中图法》专业分类表, 扩充与调整“测绘学”、“地震学”等大类的体系与类目。第3版“P35高层大气物理与空间物理”、“P42气象基本要素”两类交叉较多, 第四版修订将“P气象学”改名为“大气科学”,同时对P35、P40、P42的类目及涵义作了调整。

P35 空间物理

[351] 高层大气物理

宜入P401

〈4版改为交替类〉

P40 一般理论与方法

401 大气物理学

402 大气化学

P42 气象基本要素

421 大气性质及结构

[.1]

大气物理

宜入P401

〈4版改为交替类〉

P天文学、地球科学类一共增类109个; 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882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107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6处;修改、规范类名35个;删除停用类为8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 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1个,改交替类的11个。

(14)Q生物科学类。《中图法》第3版增设了“Q81 生物工程学”,只列出“仿生学”(属生物物理学),而生物工程学的主要学科却未能列出,第4版重点对此进行了调整。考虑到仿生学3版已在此列类、“Q78基因工程”类下已类分了大量文献的实际情况, 配合交替类目的使用,构建了该类的基本框架:

Q81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811 仿生学

[812]

基因工程

813细胞工程

814酶工程

[815]

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

[816]

蛋白质工程

819 生物工程应用

Q生物科学类一共增类186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2386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117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8处;修改、规范类名33个;删除停用类为10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改交替类的6个。

(15)R医药、卫生类,主要是通过注释增加了一些新概念, 如:人畜共患病、瑜珈功、健康学、社区扩理学等。对R873 运动性损伤、 R874运动性疾病、R73肿瘤学、R91药物基础科学等体系结构、类名、类目使用做了一些规范性的调整。总之,医药、卫生类修改量较小,一共增类33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1326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18处,增专类复分表1个;修改、规范类名16个; 删除停用类为17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1个, 改交替类的10个。

(16)S农业科学类。重点调整了S143.8植物生长剂、S482 各种农药、S63蔬菜园艺、S68观赏园艺中部分类目的隶属关系; 扩充了“S41植物检疫”、“S851.34动物检疫”的类目体系。

一共增类225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2015个类, 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的213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29处,增专类复分表1处;修改、规范类名90个;删除停用类为63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3个,改交替类的21个。在所有修订类中,S类是修订较大的类。

(17)T工业技术类。除TN、TP作为重点类修订之外,TB、TE、 TH、TM、TS类也作了不同程度的扩充或调整。

①TB一般工业技术类,重点对材料学进行了扩充,在各种材料中增加功能材料、智能材料、特种结构材料等划分标准。此外,还增设了“TB47工业设计”等新学科。共增类11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153 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24处;增专类复分表1个。

②TE石油工业类的修订比较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为满足专业单位集中相关文献的需要,将部分交替类目展开,规定了启用交替类目的细分方法,并相应增设了新的交替项目,例如:

[TE12]石油、天然气地质,系统展开了39个子目。

[TE13]石油、天然气调查与勘探,系统展开了22个子目。

[TE132.4]地球化学方法直接找油,规定可仿P623细分。

[TE51] 海上油气田地质与勘探,为集中有关地质学方面的文献

增设交替类目。

[TE99] 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系统展开了11

个子目,并为交替类目的细分增设了专类复分表。

[TE51] 海上油气田地质与勘探,增加交替类目, 规定可通过仿

TE1分全面展开。

第二是调整局部类目结构或隶属关系,使类目设置更趋科学,例如:

TE32 油气田设计、建设与规划,其中“规划”改入TE4 油气田建

TE832.3 管道输送工艺,系统展开,将“加温、 保温”由TE832

.4改入此。

TE866 油气集输工艺,增加TE866.4,将TE867 “加温和保温”移

TE97 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调整结构。增加TE974泵站设备, 将原

TE973油气管道中的泵站设备、加热设备改入本类。原TE974油槽车、

油罐车改号为TE976。

TE985 机械设备和管线的腐蚀与防护及其子目停用, 重新组织类

目体系,并使用TE982/988为各种设备的腐蚀与防护配号。

共增类100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224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61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4处,增专类复分表1个;修改、规范类名15个;删除停用类为10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2个,改交替类的63个。在工业技术类中, 它的增改量仅次于轻工业、手工业类,通信技术类,排在第三位,增改比例排在TS类之后。

③TH机械、仪表工业类,重点扩充了“TH6专用机械”, 除将邮政用机械、商业用机械系统展开之外,还增设了金融用机械设备。本类共增类36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375个类,即带有“+”的类; 增改注释13处,修改、规范类名5个;删除停用类为1个,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1个,改交替类的1个。

④TM电工技术类,重点对家用电器部分进行了扩充,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家用电器文献标引的需要。另外,把在TS类重复列类的家用电器均集中到TM类。共增类65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393个类, 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4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处,增组配编号法1 个;修改、规范类名2个;删除停用类为1个。

⑤TQ化学工业类,增设“TQ59光学记录工业”,并展开15个子目。共增类46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2223个类,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24处,增专类复分表26个;修改、规范类名5个; 删除停用类为2个,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8个,改交替类的3个。

⑥TS轻工业类,第4版也做了较大幅度的扩充, 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衣、食、住、行、用”方面的文献激增,原第3版所设置的有关类目已不能满足文献进一步细分的需要。TS 类扩充主要集中在:

TS6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 将有关“家具”的类目集中列类,增设“一般性问题”,从材料、用途和功能、地区三个方面列类。

TS8印刷工业,重点对“TS803机械设备”进行扩充,增补电子、激光等印刷设备;增设“TS85特种印刷”、“TS89印刷技术的应用”的类目;调整“TS87其他印刷”的类目结构。

TS94服务工业、制鞋工业系统扩充,使用多重列类的方法,增加服装的区分标准;增设“TS942服装表演、服装展示”。

在体育器具制造工业增设“TS925.8游乐活动器具”,容纳电动、 电子游乐器具的文献。

TS958玩具工业系统扩充,由原来的1个类目,扩充为50个类目。

TS97生活供应技术,是一个体系庞杂、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类目,由于该类下已类分大量的文献,既使原有体系不尽合理也不便于做结构性变动。本次修订,只在原体系基础上加以扩充,重点是饮食、清洁、家庭管理部分,修订后的类目框架是:

TS 97 生活服务技术

971 美食学

972 饮食调制技术及设备

973 洗染、缝补

974 美容、沐浴、清洁

975 居住管理

976 家庭管理、家庭生活、家庭服务

.1 家务管理

[.2] 家庭卫生保健

.3 家庭生活

.4 穿着

.7 家庭服务

.8 家庭用品与设备

.9 家庭自动化

共增类570个;为资料分类需要增加了1461个类, 即带有“+”的类;增改注释328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09处;修改、规范类名32个;删除停用类为6个,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2个,改交替类的19个。这是工业技术类修订幅度最大的类。

(18)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的修订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的修订主要集中在“X3环境保护管理”、“X7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和“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三个大类中。在X321/324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类下不仅增加依地区表细分的注释,还增加了1个专类复分表,以便细分类目。同样,在“X82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类下增加1个“一般性问题”,并调整理顺该类目体系。 “X7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类下集中并增设各行业的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包括各行业的环境污染。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共增类86个;增改注释54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5处;增专类复分表1个;修改、规范类名3个;删除停用类为8个,原号被占用需改类的1个,改交替类的5个。

3.3 通用复分表的修订

(1)总论复分表,在“-1 现状及发展”类下增设一个专类复分表,包括水平、规划、预测等子目,以增加该类的细分程度。增设“- 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用于非印刷型文献的复分。

共增类9个;增改注释6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2处, 增专类复分表1个;修改、规范类名7个;删除停用类为2个。

(2)世界地区表,在“2中国”下增加了“如有必要,可依中国地区表分”的注释,中国地区已明确镶嵌在世界地区表中。增加“19按语种、人种、宗教、集团区分的地区”和“198古代地区”,共下设30 多个子目,使文献中诸如英语地区、发展中国家、古代地区等非行政区划、非自然区划的地区有了区分依据,尤其对古代地区的使用做了规定。对近年来分化、新成立的国家(地区)调整或配以新号,与历史类处理方法和配号相同。

共增类64个;增改注释39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处;修改、 规范类名6个;删除停用类为2个,改交替类的2个。

(3 )中国地区表对国家地区号的“()”和跨类地区复分的使用方法通过注释和示例做了明确的规定,说明了中国地区镶嵌在世界地区表中的使用方法,目的在于区分世界地区号与中国地区号重号问题。共增类1个;增改注释6处,其中增仿分复分注释1处。

(4)国际时代表,以“世纪”为划分阶段, 对各时代进行了细分,增加了国际时代表的区分能力,例如:

3 中世纪

31 中世纪早期

311 6世纪

………………

共增类19个;修改、规范类名3个。

(5)中国时代表, 主要是通过注释和示例明确规定时代区分号的使用方法。共增类20个;增改注释4处。

(6)新增设了“世界种族与民族表”, 用于世界种族与民族的区分,共列类439个,包括:

1 世界种族

2 中国各民族

3/7 按洲分的各民族

其一配号方法与世界地区表基本一致,这样可以兼容原来以世界地区代替世界民族区分的类号。其二中国民族表已镶嵌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避免世界与中国民族号码重复。

(7)中国民族表, 主要是通过注释和示例明确规定民族区分号“”的使用方法。

4 修订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4.1 由于第4版修订重在完善和提高,大量新事物、新主题的增补以及重点类目的扩充便成了修订中的主要工作。为保持类目体系和分类标记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因分类法修订带来的文献改编工作量,对新主题的增补,主要使用启用空号增类、通过注释增加新主题、调整类目体系、扩充加细类目,通过修订类名或设置类组扩大类目的外延等。对类目的纵深扩展根据文献量需要而定,一般不受限制。由于预留的空号有限且不一定位置合适,修订时大量采用借号法、八分法、双位制编号法扩充标记系统。

4.2 规范类目名称,规范注释用语和注释引用次序。 规范类目名称、完善类目注释是《中图法》修订中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修订中,改动类名往往很少涉及大类与二级类,此次修订则作了不少的改动。例:将“TK动力工程”改名为“TK能源与动力工程”;在历次修订中对规范注释用语和注释引用次序上存在不足,此次修订,专门起草了注释用语和注释引用次序的文件,明确并统一了注释用语的行文,规定了注释的引用先后次序,例:将“入此”注释与“入他类”注释分段行文;含义注释位居最前、沿革注释位居最后等。

4.3 区分类分图书用的类目和类分资料用的类目。 《中图法》有一系列类目详略程度不同的版本。在编制《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将用于类分图书的类号与类分资料的类号的有机结合。这种方法作为在一个版本中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的有效方法被首次引进《中图法》的第4版,在明确类目含义、确定分类法使用本、 促进分类检索工具的兼容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4.4 新增“沿革注释”,即增加本版与上一版分类法在类号、 类名、内容范围方面变化的注释,使用户充分了解新一版分类法与前一版分类法的差异、衔接、变动的去向等信息。这对掌握和使用新分类,进行已编藏书的改编是十分有用的。沿革注释采用“〈〉”标识,排在注释的最后一项。《中图法》第4版共增加“沿革注释”1106条,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注释类名的变化。例如:

J647.65 管乐合奏曲

〈3版类名:吹奏乐曲〉

(2)注释交替类目的变化。例如:

[TB852.25] 静电复制机

宜入TS951.4。

〈4版为交替类〉

[S157.6] 水利改良土壤措施

宜入S278

〈3版宜入S156.4+6〉

S482.8植物生长调节剂

〈3版为交替类,宜入S143.8〉

(3)注释由该类分出去的内容。例如:

TS914.215理发工具

〈电动理发工具,4版改入TM925.4〉

(4)注释由其他类划归本类的内容。例如:

S330.2 种子生理、生化

〈种子生化,3版入S330.29〉

(5)注释类目移动改号的情况。例如:

TE976 油槽车、油罐车

〈3版入TE974〉

(6)注释分类体系的变动。例如:

TP334 外部设备

参见TP344。

〈以下TP334.1/.4为新体系, 原类目分别改入新

(7)注释删除停用类的变化。见“5”

4.5 为使用户使用新版分类法,并改编那些类目、 类号发生变动的藏书有一定的时间,避免新旧号的冲突,本次修订规定,凡删除类目的类号,原则保留一个版次,不予启用。但当某些类系或类列的分类号十分紧张时,也酌情予以使用。停用的类号用{}标识。

(1)原类号保留不用。例如:

{O421.3}振动的发生方法

〈停用;4版改入O421.2〉

据统计:《中图法》第4版停用类共276个(包括复分表类目)。

(2)原类号被新的类目使用。例如:TE974泵站(压缩机)设备

〈3版类名:油槽车、油罐车;4版改入TE976〉

据统计:《中图法》第4版被启用的类共86 个(包括专类复分表类目)。

4.6 增设“指示性类目”。 当类列某一个区间的子目是使用同一分类标准划分的,或需采用相同标准予以细分的,或需说明分类规则的,则增设“指示性类目”,也称“居中类目”,用“/”连接该区间的子目,同时在其上端画一横线以示醒目。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明晰类目的划分标准,减少类目的划分层次,注释细分方法和特殊分类规则。该类目类号只起指示作用,不用来类分文献。第4版共增设指示性类目233个,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指示总论性著作的归类。

────────────

B302/305亚洲各时代哲学

总论性著作入B3。

二是指示类目复分、仿分、组配方法等使用分类的规定。

──────────

U469.1/.79各种汽车

可依下表分。例:轿车的设计

为U469.110.2。

────────────

TN958/959.74 各种雷达

涉及多重分类标准的著作,入最前编列的类。

──────────

TM53/59 各种电器

如有必要按上列观点区分时,可用组配方法。

三是指示特殊类型文献分类的规定。

─────────────

Q949.326/.328.6(特殊分类规定)

图书分类时,Q949.326/.328.6

类下的图书归入Q949.325。

指示性类目的增设,使《中图法》中的每一条注释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类目,为《中图法》机读数据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4.7 扩大字母标记法和按事物名称排列的使用范围。 对于某些宜按事物名称区分的主题,使用字母标记法;对于宜按事物名称或自身序列排的类目,注释按名称或序列排。例如:

TP311.138 数据库系统:按名称区分

按数据库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如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时,则取第三位字母,以此类推。

如:dBASE 数据库为TP311.138DB。

4.8 当某些类资料分类可依国家地区细分, 而图书分类不需要依国家地区细分时,为图书分类设置固定的分类号,而资料分类号可加以扩展。这种配号法可满足图书分类与资料分类的不同要求,减少了分类号的划分层次。例如:

TS972.168.3 各国宗教食谱、菜谱

如有必要,可依世界地区表分;类号扩展为TS972.168.3/.7。

4.9 增加多重列类法的应用。采用多重列类法编列类目, 由于在一度划分中使用了多个分类标准,因此可以增加对主题不同属性的揭示,有助于提高文献的标引深度,提供更多的检索入口;而在机检系统中还可以用于组配检索。本版修订中,在扩充类目体系时更为广泛地使用了多重列类技术。例如:

TS958 玩具制造工业

.1 各种玩具:按造型分

.2 各种玩具:按结构、性能分

.4 各种玩具:按材料分

.5 各种玩具:按使用人分

.6 各种玩具:按用途分

4.10 进一步扩大了组配编号技术的应用。体系分类法组配技术的应用包括类目的仿分、复分和主类号直接组配(冒号组配)等。使用组配技术有利于提高文献标引的专指度和标引的灵活性,有效减少类表的篇幅,主类号直接组配在计算机编目时可重复使用分类号字段著录,从而在机检时实现组配检索。本版修订时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编目与检索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了组配技术的应用,并规定在资料分类标引时可根据要求灵活使用。例如:

TD8矿山开采

85 金属矿开采

TD861/868 各种金属矿山开采

可仿TD85分。

4.11 对交替类目有选择地展开。交替类目是为专业单位选择聚类方向设置的非正式类目,用户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使用。《中图法》前几版的交替类目只在相关的位置设置一个类目,当用户决定选择使用某交替类目、且该交替类目包含众多的学科或主题时,用户难以将其展开。为此,本版修订时根据专业单位的需要选择部分交替类加以展开,并在交替类目下设置专类复分表。例如:

[TE12] 石油、天然气地质

宜入P618.13。

石油天然气专业机构如愿将此类文献集中于此者,可按下列子目细分。

[TE121] 油气区域地质

[TE121.1] 含油气盆地

[TE122] 油气田(藏)地质

5 基本评价

《中图法》第4版总体上看是相当成功的,其科学性、 实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科学而可行的修订规划,修订周期掌握的较好, 正确处理了渐变与突变、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修订中把重点修订和一般修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使每一版次有新的发展,又保证了基本体系结构的稳定。

(2)对新学科、新主题、新事物的增补是全面和系统的, 不但使近10年来出现的新主题在新版分类法中得到充分的揭示,而且在增补中体现了瞻前性和预见性,对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或主题,也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列类,从而使分类法更能体现当代科学分类、知识分类的现状和水平,缩小了分类法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相对的滞后性。

(3)由于本次修订是建立在用户调查、文献调查、 学科发展趋势调查基础之上,所以修订的针对性更强,使类目的设置与文献更加匹配,提高了分类法的实用性。

(4)重视分类表编制、修订的规范化,在统一配号、 统一列类体例、统一注释格式与用语、规范类目名称、实现参照的双向化等方面,较第三版有了明显的提高。

(5)重视“用户保证原则”,修订中不但充分采纳用户的意见, 同时还为用户使用分类法提供便利,如增加沿革注释,使用户了解类目修订的来龙去脉、掌握修订的情况,便于改编已入藏的文献;使用“停用类目”,尽量避免两版分类法类号的冲突,为用户改编文献提供了一个版次的时间;类目修订号码不敷使用时,尽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扩号、配号,减少类号冲突的可能;《使用手册》的编写与分类法修订同步进行、同时出版,使用户学习、掌握、使用新版分类法有了依据。

当然,《中图法》第4版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应该在今后修订中引起重视:

(1)各类修订不够平衡。 除去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不同修订幅度外,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某些类基本没有修订。

(2)《中图法》编制中原来存在的类目设置不平衡、 细分深度差异较大的问题,在本次修订中没有得到根本消除。

(3)虽然修订中也删除、归并了部分陈旧过时、 使用频率很低的类目,但这方面的修订还存在不足,不少类中还保留着无文献保证或陈旧的类目。

(4)类目的规范化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还存在遗漏。

(5)本次修订工作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既影响修订的速度, 又影响修订的质量,如果能先研制《中图法》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修订效果无疑会更好。

(6)《中图法》第4版的印刷版没能与机读版同时出版,从方便用户角度来说也是一个缺憾。

来稿时间:1999—03—16。

标签:;  ;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综述_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