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它是一种水泥和砂骨料和水相互混合,然后从综合建筑材料中添加一些附加材料,因为有很多优点,所以它广泛用于建筑。但是在施工中,如果不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会增加裂缝的发生率,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1 混凝土结构的相关概述
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据我们所知混凝土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建筑材料,主要由水、水泥、石材和沙子等组成。通过充分的搅拌和混合,材料将熔化形成混凝土。混凝土是各种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相应的结构材料同时形成混凝土结构,有多种类型的混凝土结构,如普通钢筋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坚固稳定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可塑性好,完整性合理,便于运输,因此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要根据其特点和独特的性能实施相应的设计。
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作为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良好的运输能力;第二,耐久性好,混凝土结构在一般环境中不易被腐蚀和非人为损坏;第三,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因为混凝土是不良的导热体;第四,塑性好,未固化混凝土可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模板成型为各种形状;第五,混凝土结构可通过内部钢筋等材料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可用于抗震,防爆等用途。第六,构成混凝土结构的大多数材料是沙子和石头。
2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的配比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质量也不符合国家的要求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自身安全意识的监督管理不高,或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则造成整个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其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根据施工习惯添加一些硅粉。通过添加硅粉,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自收缩值。因此,二氧化硅粉末与混凝土的比例应呈正相关。在混凝土中加入煤灰会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值。二氧化硅粉末和煤灰具有相似的特性,与混凝土的自收缩值成正比。
2.2 在实际施工中忽视温度对施工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注意温差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当温差大时,混凝土结构易于变形或开裂,因此需要控制温差。一旦温度超过混凝土温度的极限就会降低其原有的张力,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开裂现象。但在实际施工中,很难控制施工现场的温度,因此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材料来降低温度。
2.3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使用振动器辅助施工,因此在浇筑时应注意不要浇注过多的混凝土,一旦混凝土过厚,就会影响振动的效果。经过这些程序,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损伤性和耐用实用性。但一旦施工人员疏忽,或不按照施工标准,很容易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
2.4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一些工期较紧的工程,这就使施工方常常出现消极施工的现象,而这些不良施工现象就降低了混凝土的浇灌质量,尤其是在搭建模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误差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样就延长了施工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 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首先,利用减少水泥的方式控制温度应力,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时,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受施工特点影响,导致热量难以释放,主要聚集在混凝土内部,进而对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应力。开展实践工作时,必须合理应用水泥,或利用增加减水剂的方法操作,此外,还可加强搅拌,更好的释放混凝土产生的能量。
其次,生产过程中加强浇筑温度控制。外界温度对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而影响了建筑质量。因此混凝土浇筑尽量避免在夏季高温进行,如果受工期影响,必须做好降温,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施工范围内,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
3.2 降低混凝土约束力
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地基来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力,当混凝土的温度出现过高时,就会增加内部的应力,这样就增大了混凝土发生开裂的可能,所以想要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就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来实现。另外,可以对混凝土采用覆盖或采用蓄水池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并使之达到恒定的状态,通过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若是遇到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时,可以采用设置一些滑动层来减小混凝土的施工厚度,并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应力与外部约束力。
3.3 提高混凝土抗裂缝能力
施工中较容易出现裂缝,为了减免施工裂缝对工程的影响,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第一,增加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材料。添加物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材料,可控制混凝土自缩值,实际操作中要求按照添加物相关要求操作,避免添加不当影响混凝土质量。一般可给混凝土中加入有机纤维物质,主要原因是有机纤维的拉伸力较强,提高了混凝土质量,满足了施工要求。
第二,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由于混凝土材料配比与混凝土质量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配比工作。施工中加强原材料测试和检测,结合原材料情况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比。同时要求相关人员还要进行大量的配比实验,利用规范的检测数据了解建筑材料可行性,最终给工程选择较适合的建筑材料,满足混凝土与土木工程质量要求。
混凝土质量是决定土木工程最终质量的重要方式,由于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据较大部分,因此为了控制混凝土质量,要求施工人员选择骨料时,可以从骨料耐久性与密度进行分析,而且要求建筑材料中有机杂质与粉状物均要满足国家规定要求。
3.4 对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过程进行控制
在浇筑前,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要制作好试件,待日后送质检站进行监测,方便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行监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用振捣器进行充分的振捣,振捣器的插点要均匀分布,不允许遗漏;混凝土的浇筑不应间歇,如确实需要间歇,则应在下层混凝土完成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浇筑结束后,应当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两到三次抹压,再及时用塑料薄膜或是保鲜膜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待混凝土完成初凝后每天定时进行洒水,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期限为7天,如养护不周则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未到设计规定期限不允许拆除模板,必须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3.5 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部门,必须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一系列技术规范,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顺利进展。同时技术规范还可给检测部门提供依据,对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必须尽快颁布行业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管控。
4 总结
混凝土结构施工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性能与知识进行全面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施工单位还需注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裂缝、技术不规范等问题,以免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规划力度、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等措施提高土木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促进土木工程建筑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倩倩.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
[2]许兴林,张媛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3,(22).
作者简介:蒋濠检(1990年4月),男,汉族,身份证号:3208261990****0217,籍贯:江苏省淮安市,大专,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论文作者:蒋濠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应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