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改革论文,群众路线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决定》是十五大精神的发展和具体化。《决定》把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既是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运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集中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果,反映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显然,离开了职工群众创造性的伟大实践,就无法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信群众,坚持科学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国企改革理论的现实源泉

群众路线是党制定政策,实施科学决策的根本路线。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促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国有企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企业形态,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文明社会里。都存在着这种形式的组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还需要利用国有企业这种微观组织来发展经济。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有科学的认识,不能认为只有国有企业的资产额、产值或企业数目在全国的比重达到多数时(如50%以上),才算体现了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提出和界定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部分,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还没有到位。因此,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及时地更新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求是”。改革开放21年来,我们对所有制结构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认识过程,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实现群众路线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思想飞跃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实践也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重要内容。我们党将人民群众中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较完整的、系统的意见。十五大报告对国企改革提出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并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这是我们党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方面,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一个跨世纪的战略决策。《决定》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要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结合起来;要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等。这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逐步形成了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新的决策。《决定》是对十五大精神的发展:一是《决定》首次提出了国企改革的十条指导方针。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问题,这次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问题。二是十五大提出了国民经济的比重可能下降的问题,而四中全会关于战略调整的目标对此讲得更为清晰,特别是提出国有资本通过控股来放大其功能,这个提法是十五大精神的具体化。由此可见,以《决定》为标志,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十五大到十五届四中全会,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又是从个别的认识到一般的认识,再由一般的认识回到个别的认识的过程。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用新的思想观点来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关键时期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集中群众智慧,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敢于面对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开创新局面的非凡的理论勇气、政治勇气和实践勇气;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的理性精神。事实证明: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扎根越深,收获的真理就越多、越可靠,理论就越有活力。

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职工群众的实践作为检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是否是真理的客观尺度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关键是要结合各个企业实际落实《决定》。国企问题有个形成过程,解决问题也必然有个过程,比如企业内部机制如何创新?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度”是什么,如何具体操作?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责任是什么?这就需要领导经常深入职工群众,帮助职工群众对改革实践的经验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以职工群众为师,虚心向职工群众求教,把职工群众看成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探索国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最终还要靠广大职工群众来选择,职工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的、最实际的,职工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决定》为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途径开辟了解决思想的道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一定会在“三个有利于”原则指导下,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使国有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重振国企雄风。企业职工群众的实践,是检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国1979年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从1984年起全面推行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城市经济改革。但是,国企改革要比农村经济改革复杂得多、艰难得多。80年代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搞活企业,采取的办法是简政放权。有人将政府比喻为“火箭”,而企业是“卫星”。过去常常是“火箭”与“卫星”一起进入“太空”,自重明显增加,灵敏度等性能大打折扣。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承包制的推行,对于搞活国有企业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现象,并已成为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此,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用改革的思路,从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及其走出困境的途径入手,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国企改革的实践证明,简单地采取放权或收权的改革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国企问题。而这次的《决定》则着眼于国企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这就抓住了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决定》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将从过去长期实行的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局部改革,进入到一个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的新阶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如何进行国企改革在认识上的深刻总结和质的飞跃,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涌现出一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先进企业:如青岛的海尔集团、江苏的春兰集团、河北的邯钢集团等,它们率先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实施产权、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去实施管理。这些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成倍增长,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走上了腾飞之路。事实雄辩地证明,职工群众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者,也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受益者。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一切依靠职工群众,时时刻刻想着职工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努力去做让职工群众“高兴”、“相信”、“支持”的事情,以职工群众的实践作为检验国企改革理论的唯一标准,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之花就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丰硕之果。

三、保证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正确与有效,最终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仍需倾听广大职工群众的呼声,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跨世纪的命题,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构建国民经济良好的微观基础,它不仅单指国有经济,还包括非国有经济。收缩国企战线有利于更好布局,国企改革要打好布局调整、资产重组、制度创新三大战役,就应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这如同一个人要过河,他可以坐船,也可以泅水,还可以过桥。过河是目的,泅水、坐船和过桥是过河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过河”,只要能“过河”,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都应当利用,至于运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则大有讲究,运用得不好就过不了河。只要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办前人未办过的事,同时又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总的来说经济发展还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目前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极不平衡,这种状况决定了所有制形式不能是单一的公有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上。《决定》明确指出:“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探索国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中,有层出不穷的矛盾需要解决,这既需要智慧和知识,也需要胆量和勇气,更需要我们党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主体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敢闯敢试,使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只有深入调查研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才能提出使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思想和观点。

探索国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实现形式。正如《决定》指出的,“要从实际出发,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不搞一个模式”。同时,“无论采取那种放开搞活的形式,都必须听取职工意见,规范操作,注重实效”。这就告诉我们,要努力探索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必须科学总结职工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只有经过群众路线而制定出来的改革措施,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凡是只凭少数领导人或学者制定出来的“办公室产物”,往往经不起风雨,见不得世面,与实际状况又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执行一段时间以后,又需要重新修改。可见,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在探索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过程中,避免反复折腾的关键。

“实现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此,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探索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体制;要推进公司制改革,重点在规范化上下功夫。包括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制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等。领导者在制定、推出每一项改革措施时,不能靠行政命令来实施,应特别注意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职工群众的承受能力,应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发点,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职工群众讲清楚各项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

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探索国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国企改革理论从萌芽到形成,不是某个人头脑中产生的什么新东西,也不取决于谁的主观愿望,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来自群众的伟大实践。确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过程,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国有企业一定会再创辉煌。

标签:;  ;  ;  ;  ;  ;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