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刘洪文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刘洪文

(黑龙江省宝清县人民医院 155600)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CT诊断(对照组)和多层螺旋CT(观察组),观察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特异度、敏感度和检出率分别为93.33%、96.67%、96.67%。对照组特异度、敏感度和检出率分别为73.33%、73.33%、80.00%,观察组各项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检出率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要显著与常规CT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CT;多层螺旋CT;支气管扩张症诊断

支气管扩张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致病原因为炎症破坏支气管黏膜,排除分泌物能力丧失,使得支气管中存在大量细菌和分泌物,造成毛细支气管发炎及堵塞,临床表现为咳血、咳痰、反复咳嗽等,严重者会导致呼吸衰竭,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疾病的临床诊断对于治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主要分析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采用CT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30岁-66岁,平均为(49.65±5.12)岁。患者分别采用CT诊断(对照组)和多层螺旋CT(观察组)。两组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测。常规CT检查行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mm,部分病例于病变局部行5mm层厚的薄层加扫。范围从肺尖至肺底,管电流100mA,扫描时间2.8s/层。多层螺旋CT 检查,扫描时间一般为6 ~ 10s。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400mA,螺距1.35mm,层厚1.25mm,间距1.25mm,从肺尖至肋隔角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再对图像进行重建,重建层厚及间隔8~10mm,再以1~2mm 层厚及相同重建间隔行二次薄层重建图像[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确认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分析,两组的特异度、铭感度和检出率采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观察组特异度(28/30)、敏感度(29/30)和检出率(29/30)分别93.33%、96.67%、96.67%。对照组特异度(22/30)、敏感度(22/30)和检出率(24/30)分别为73.33%、73.33%、80.00%。两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检出率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等于4.3200、6.4052和4.0431;P值等于0.0376、0.0113和0.044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支气管扩张则是支气管壁受到损伤而使管腔出现变形以及变形,主要症状为咳嗽以及咯血,临床对此病治疗则遵循控制感染以及消除病原等原则,然而支气管扩张病同样存在不可逆特征,如果患者无良好的抵抗力会因为病情的加重引发胸膜炎或者心包炎等并发症[2]。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严重的有咯血表现。对临床诊断有典型病史诊断并不难,对于无典型病史的患者或轻度气管扩张者易出现误诊,当对患者有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时,采用胸部 CT 高分辨率诊断为临床最佳的诊断方法。对支气管扩张症CT形态学表现通常分为囊状、柱状及混合型。柱状型支气管径较相应肺动脉内径大,管壁增厚,环形的支气管断面与附近结节状血管断面构成“印戒征”,伴有支气管黏液栓时,呈结节状或柱状影。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多个大小不一,分散或集聚的囊腔,囊腔的外壁光滑,其内有时可见液平。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呈串珠状或蜂窝状,程度较重[3]。

随着CT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图像效果也越来越理想,因此逐渐得到了广泛地引用;并且随着常规CT逐步到多层螺旋CT的出现,其图像更加清晰、分层效果更好、诊断精度更高。常规CT高分辨扫描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检测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加提高,尤其是近肺底部的病变[4]。由于其具有多维显示的特点,因此对纵向走行的气道显示较横断面CT扫描为优。螺旋CT图像比常规CT在评价气道疾患时有明显的优点。首先是减少了由于呼吸变化所致的层面失漏,减少了运动伪影,以及能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同时得到较多的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加上各种重建技术能从不同角度和平面进行观察。所有这些优点克服了常规CT的一些固有缺点,使该诊断方式在评价气道病变方面有更多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检验,能更清晰显示出各型的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无创性、准确高的检查方法。有利于疾病的定位、定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由此说明在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炫,张国明.常规CT与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6):50-51.

[2]陈溪铁.X线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8,31(22):27-28.

[3]胡萍.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252-1253.

[4]王斌.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36-37.

论文作者:刘洪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刘洪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