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江主席题词,把湛江建设成为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_湛江论文

准确理解江主席题词,把湛江建设成为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_湛江论文

准确理解江主席题词把湛江建设成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都市论文,海滨论文,准确论文,特色论文,江主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

振兴湛江经济的希望在海上,湛江的发展前景也是在海上。海是与大陆紧密相连的,却又把大陆与大陆隔开。古代,海成为大陆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而到近代、现代海则成了大陆社会经济发展腾飞的重要因素。

纵观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不是都拥有一定的海岸线和优良港口。例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以及近十几年崛起的亚洲四小龙等,大都是利用海港而腾飞,而内陆国家中几乎找不出几个能在世界经济中争雄的。所以有的国家为了争得一个出海口,常常大动干戈,打得不可开交,付出了巨大代价。足见港口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世界为数众多的拥有相当海岸线和优良港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却也有经济相当落后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历史的政治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发展经济的战略与策略构思不当,经济结构不合理,闭关锁国,不去主动参与世界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循环,因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湛江市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三面环海,东出南海,西倚北部湾,南望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港湾众多,其中湛江港自然条件优越,港内水域宽深,潮流速度小,风平浪静,是我国乃至世界天然深水良港之一。这个港口面临世界航线的要道,背靠物产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居粤、桂、琼沿海地区中心,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有优越的发展对外经济及临海型工业的条件,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所以,一百多年前,法国人就看中了这块宝地,用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将它租借与他们。湛江人民曾进行过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才把它争回到自己手中。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人民政府在全国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对港口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与新建,修建了黎湛铁路、机场、水库、运河,海陆空交通十分方便,使之成为全国九大港口之一,被誉为“南海明珠”。但是,最大的失策是没有在这里兴建一两项拳头工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经济实力。七十年代耗费在无政府状态里,八十年代时机到来,又不善于把握。所以,今天湛江经济水平,且不要说无法与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条件相似的港口城市相比,就是与国内同是半岛地域的青岛、烟台(胶东半岛)、大连(辽东半岛)等,也不可同日而语。以致今天不免有点使人“空对优良海港叹悠悠”。1993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湛江时,为湛江作了“发挥港口优势,努力振兴经济”的题词。这两句话语重心长,含意深刻,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湛江经济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发挥港口优势”,就是要进一步发展港口业务,让港口成为龙头,把区域经济带动起来;“努力振兴经济”,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现代化工业,使之成为港口经济的基础,通过若干拳头工业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参与世界市场的角逐,从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无论改造今天的湛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或是规划明天的湛江经济建设、市政建设,都应以江泽民主席的题词为指针,把建设一个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基础雄厚、交通通讯功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概括地说就是要把湛江建设成一个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作为全区上下坚定不移追求实现的目标。

2 他山之石

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与内陆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不一样的。内陆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特点是:原材料、动力燃料主要来自本地区,也就是“就地取材”,交通有铁路、公路与海港和其他城市连结,通信设施完善,产业集中而高度集约化,规模大,形成垄断局面,如美国经济“三大支柱”的钢铁、汽车和建筑业,就集中在中央东北区的芝加哥、匹兹堡、底特律一带。从三十年代起直到六十年代,他们的钢铁、汽车(还有飞机制造、各类武器制造)等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特点则是:原材料、动力燃料主要来自外地,交通通信设施完善,产业集中而高度集约化,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量、质、技术具优,实力强大的工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例如以钢铁、石化、机械电子、汽车为龙头的日本工业,基本上集中在“三湾一海”(即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和燃料(除木材),依赖进口达89%以上。如磷酸盐矿、铝土矿100%依赖进口,原油99.8%依赖进口,铁矿石、铜矿石分别为99.6%和98.3%依赖进口。不仅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基本依赖进口,而且主要工业产品的销售也完全依赖世界市场。这个号称世界超级的经济大国,什么都要依靠国外,如果没有相当的优良的港口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日本特别注重港口建设,发展港口经济。日本的港口也主要集中在“三湾一海”地区,与日本的工业区连成一体,互为倚重,缺一不可。八十年代全世界货物吞吐量超一亿吨以上的九大港口中,日本就占有了四个(神户、千叶、横滨、名古屋,分别为1.48、1.46、1.29、1.09亿吨),此外还有东京、大阪等重要港口。日本通达世界各地的定期远洋航线有30多条,拥有的商船队载重吨位达6853万吨,仅次于利比里亚,居世界第二位。这是最典型的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经济。

再以荷兰的鹿特丹为例。鹿特丹是荷兰最大的一个港口城市,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超一亿吨的九大港口中居第一位的港口城市(2.93亿吨)。它位于莱茵河入海口畔,是德国莱茵河流域(在德国分裂成东西德时,西德的重要工商业几乎全集中在莱茵河流域)、比利时东部和法国东北部(洛林钢铁工业基地就在这里)的最便捷的出海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前不久新建的港口就称之为“欧洲港”,仅是过境和中转物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够可观的了,坐收过境税和管理服务费用也能成为亿万富翁。但荷兰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知道在现代化世界经济竞争中,地理条件优越并不等于经济实力,因此,除加强港口设施,扩大港口业务外,还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造船、化学工业和其他许多现代化工业,目前是欧洲最大的炼油基地,也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以此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从而避免了对国外经济的依赖。仅有41160平方公里(包括水面面积)的荷兰,矿产资源并不多,工业原料主要来自国外,港口经济却十分发达,除鹿特丹外,还有阿姆斯特丹、艾默伊登、海牙等港口,还拥有一支庞大的商船队,对外贸易和航运业也十分发达,使其经济跻身于世界最发达国家行列。

新加坡也属这种类型的港口城市,地窄、人稠、缺少自然资源,但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处马六甲海峡,为印度洋与太平洋来往船只必经之地。独立(1965年)之前,以转口贸易、保险和港口、仓库业务为经济主体,独立后,他们在实行自由贸易、扩大港口业务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炼油、钢铁、造船和电子等现代化工业。新加坡并不出产石油,但它的炼油工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500多万吨,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仅次于美国的休斯敦和荷兰的鹿特丹。由于有了自己的拳头工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参与世界经济逐角,促使新加坡经济高度发展,一跃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上述是几个发展港口经济成功的例子。它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发展具有海滨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口业务与发展现代化工业结合起来,以自己的拳头工业作为依托,通过港口,与世界经济联结起来,跻身世界经济强国。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看一些不够成功的例子。如埃及的塞得港,处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的要冲,是印渡洋经红海、地中海到大西洋往返必经之地,港口水深浪静,航线安全,可谓少有的良港。但是仅发展港口业务,而无自己的打到世界市场去的拳头工业产品,也没有象新加坡那样发达的转口自由贸易,因而它只是每年为国家收入几十亿美元的运河通行费而已,整体经济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

再如非洲西海岸的利比里亚,其商船队载重吨数居世界第一位,达13925万吨,相当于日本商船队载重吨数的两倍,他们拥有的海岸线了也相当长,还有蒙罗维亚、布坎南、哈珀等相当好的港口,国内有丰富的铁矿、铝土及其他矿产资源,但他们仅满足于当“海上打工族”,虽然出了几个国际级的超级富翁,但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却不很强,尽管其国土面积比荷兰要大4倍,比新加坡要大几百倍,但在国际事务中,无论政府、军事、还是文化、经济,都没有多少影响力,这就是落后的悲哀。

湛江与上述众多港口城市有许多相似的优越地理条件,同时还有许多他们所没有的优越条件,即湛江有广阔的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和中南,作为自己的腹地,有伟大的祖国作为后盾。因此,规划未来湛江经济,要吸取世界上港口城市的成功经验,也就是说,要将海滨优势与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天造优势(优良港口)与人造优势(发展现代化工业)结合起来,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思考问题。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的时代,亚洲将成为“世界增长中心”,应当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发展自己,形成规模经济。如果不 创造新的优势,没有大的作为,小打小闹难成气候。也就是说,不发展现代化大工业,集中力量抓出一两个拳头工业,打入国际市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经济实力。即使有多么优良的港口,也只能是一湾平静无为的“死水”,至多不过是在东方再增添一个“塞得港”或“利比里亚”而已。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

3 实施步骤

目前,全国第二次改革浪潮已经掀起,环北部湾经济圈正在形成,大西南的开发日受注目,1000万吨钢铁厂基本定位湛江东海岛。湛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湛江市大发展的机会到来了。依照高起点、高标准,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规划原则,规划到2010年全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达到亚洲先进水平,国民生产总值须达到1500亿元,财政收入额达到18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应由1990年的42.1:25.8:32.1,调整为10:40:50,形成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一产业为基础,三大产业并驾齐驱的产业体系;人均国民生产值达到20833元,按平价法折合16666美元,基本达到亚洲“四小龙”中南韩和我国台湾的当年水平。为达到这个总目标,笔者认为规划应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1993-2000年)为工业化全面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抓住机遇,以大工业项目开发,支持深水港建设起步,以房地产及港口贸易开发带动第三产业繁荣,以港口开发促进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开发性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化,加快海洋工程发展。

第二阶段(2000-2010年)为全面建立海港经济体系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发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区域中心城市职能大大强化;创出过硬拳头产品,建立重化工业体系、现代化的外向型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完成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国际深水大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进程达到“海上广东”格局,社会综合实力强,人民生活全面富足。

规划湛江经济及建设,应当体现下述两个特色:

3.1 “以工保港”的大工业规划特色

在第一次改革开放浪潮中,湛江实行“两水一牧”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政策,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然而却未能跟上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1980年,湛江市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工:农=50:50,全省为工:农=74.1:25.9,1992年湛江市工:农=61:39,全省为工:农=83.6:16.4。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湛江市的整体经济实力较为薄弱。1982年湛江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45.1元/人.年,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只略高于广东省49个山区县的平均水平)。湛江市全社会固定投资34.6亿元,在全省20个城市中名列第9位,但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610元/人.年,不及全省平均数的一半(1426元/人.年),仅为广州、深圳的1/5和3/1000。湛江经济实力的薄弱,资金的严重短缺及社会生产力的落后,成为湛江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由于湛江市过去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工业基础较薄弱,湛江市整体经济发展缓慢。1992年湛江市三大产业结构为:36.2:28.3:35.5,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比较,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发展欠佳。见下表:

1992年湛江市与若干城市产业构成比较

湛江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头

东莞惠州

第一产业36.2 7.0 3.7 6.910.421.3

19.126.8

第二产业28.347.250.253.764.046.7

50.538.1

第三产业35.545.846.139.425.032.0

30.435.1

根据广东省产业发展战略,今后二十年要重点发展一批以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重化基础工业,其中以钢铁为主的冶金工业和以汽车整车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省里已安排在湛江,至于以乙烯为重点的石油化学工业,以茂名为主,湛江在用地、深水港口等方面具有优越性,也可以安排。湛江市要围绕国民经济工业化这一历史主题,从建设国际深水大港出发,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逐步提高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与国际深水大港功能相适应的海港经济产业结构。主要规划应为:

3.1.1 优化第一产业

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向多样化、高质化、商品化、高效化、专业化的城郊型、效益型农业转化,尤其是糖蔗业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要给予足够重视。至2010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值构成,应由1990年的52.6:43:19.5:10.7:12.8调整为37:10:23:15:15。

3.1.2 第二产业逐步向重化工业倾斜

轻工业与重工业在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77.6:22.4调整为2010年的50:50,使工业化由轻纺工业主导发展阶段进入重化工业主导发展阶段。随着重化工业的优先增长,工业化集中程度迅速提高,2010年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由1990年的0.7%上升到30%以上。

3.1.3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应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而且第三产业繁荣,对促进湛江成为国际性海港城市意义重大。湛江第三产业的发展,应突出发展交通、通信、旅游和与港口经济相配套的金融业、转口贸易业、仓储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等,使第三产业由消费型产业为主转向生产型、功能型产业为主,把湛江建成沿海西部地区甚至是北部湾经济圈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信息中心。

3.1.4 建设规划

为发挥湛江市区的中心城市作用,今后十年,要以东海岛开发为突破口,以深水海岸线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建设大工业,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包括年产1000万吨大型钢铁厂,500万吨炼油厂,3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30万吨水泥,3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和大型造船厂等能源材料工业。大力发展以港口和大工业配套发展的旅游、金融、信息、房地产、商业、服务业以及包装、印刷、仓储等第三产业,城市建设也要与各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相适应。应在城市边缘地带的湖光路、港口区、坡头区和东海岛东南区,划出工业用地,其中至少要有18平方公里作为首期发展用地。

3.2 “以港促工”的大港口规划特色

建国后,由于大规模建港,湛江城市迅速发展至中等规模。但由于缺乏发展工业的地方资源,湛江市工业发展缓慢,未形成大规模的临海工业,城市发展也相对落后于其他港口城市。

在湛江港的吞吐量中,本市货物只占吞吐量的10%绝大部分是内陆地区的中转货物,一旦铁路集疏运不畅,港口吞吐量难于增长,纵观上海、大连、青岛、天津、广州等港口城市,本地货物吞吐量均占港口吞吐总量的50%以上,因此,湛江港必须是本地工业,尤其是基础和原材料等大型临海工业,形成“以港促工,以工保港”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局面,港口和城市才能有较大的发展。

湛江是我省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城市,除在环广州湾97公里的岸线上,建成国际深水大港外,在雷州半岛的岸线上也分布着一批中小型的港口。规划至2010年,湛江市将形成以湛江港为龙头港,霞海、海安、流沙、北潭、营仔、乌石、草潭、安铺、硇洲等中小港口相配套的、合计年吞吐能力90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的港口群。

到1993年底,全市港口码头(不包括社会专用码头)总长度为4803.09米,泊位2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8个),货物吞吐能力1911万吨,已超出原设计1800万吨的设计水平。为实现“港口战略构想”目标,规划1994年底建成5个万吨级泊位,1995年再在霞海和东海岛建成两个中级泊位。今后10年内,泊位和吞吐力要分别比现在增加一倍。同时,争取每个县(区)都建立自己的对外口岸。在雷州半岛沿岸建成以湛江港为中心,大中小港口相配套的现代化港口群,为实现大港口的战略目标打下基础。

在不断扩大和完善湛江港运输功能的同时开拓其工业功能、贸易功能、旅游功能和信息功能,力争湛江港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国际区域性综合型枢纽港,为发展大型工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国要走向世界,就要有大规模远洋运输的出海口。目前,我国的天津港(旧港)、广州港、深圳港、以及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水东港,都缺乏水深,而海南省榆林港、海口港则缺乏以之为依托的内陆物资,而湛江港有条件开辟成国际深水大港。

湛江全市海岸线长,港湾众多,海域辽阔,五县四区全部临海,海岸系数为0.124,在全国是较高的(全国海岸线0.003)。在湛江众多港湾中,湛江港内港线长241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3倍,其中有适于建深水港口海岸线97公里,东海岛与南三岛之间的湛江港出海口门,水深达15米,局部深水区水深超过30米,航道距岸线仅300米,且无内河泥沙瘀积之虞,是湛江港水深条件最好的岸段。虽有拦门浅滩,但目前外航道已挖深至10米,且此处距港湾外20米等深线不远(约20公里),具有开挖成深20米超深水航道的条件。进港航道宽2公里,可同时通航2对30万吨级矿石船或50万吨级油轮,内港海域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可作为10万吨级以上轮船安全待泊及防台风的锚地。东海岛、硇洲岛与南三岛互为犄角之势而成的港池,使湛江港的天然屏障好,风浪小,潮差大,且涨潮慢,退潮快,航道和港池易受自然冲刷。如此优越的建港条件属国内少有,湛江港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根据湛江市港务局规划,至2010年,湛江港的年吞吐量将达8560万吨,并且在不断扩大和完善湛江港运输功能的同时,开拓其工业功能、贸易功能、旅游功能和信息功能,力争湛江港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国际区域性综合型枢纽港。

认准了目标,就要为之大干,不干是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当前,国际形势缓和,发展经济普遍受到注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极力伸展身手,努力争夺经济领域的制高点,以便独领风骚或雄踞一方。因此,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不用谁去赐封,她都自然而然地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或曰“龙头”。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要靠抓住机遇,切切实实地干出来的。如今,航向已经指明,精神正在振奋,湛江人已不再把自己囿于偏远一隅,也没工夫去叹息,而是奋起直追。湛江要站在全省全国的战略高度,力争全省全国的智慧和力量来支援、发展和推动湛江经济腾飞,抓住一两项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化大工业,形成气候,用不着几年,后来居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标签:;  ;  ;  ;  ;  ;  ;  ;  

准确理解江主席题词,把湛江建设成为具有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_湛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