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编程教学模式开发与探讨论文_张前超

职业学校编程教学模式开发与探讨论文_张前超

学号:2015211043069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从事职业教育四年来,从最开始的计算机基础,到一年后给二年级三加二中高职衔接班学生授课C程序设计课程,二年级下学期授课Android App应用开发,现在给16级技能高考班学生授课C程序设计,同时授课数据库课程,因为C语言、数据库等这些模块都是技能高考考纲要求的。从多人探讨基础课程教学经验,到Android App开发独自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摸索不同的C语言课堂形式,从中有些感受和个人心得,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互联网目前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更是大势所趋(在此就不过多说些互联网的意义了),曾在班级做了个小调查,所有学生摆脱手机,摆脱互联网,做一个真正的“原始人”,结果大部分同学一天都坚持不了。的确,互联网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生活、社交、娱乐、学习,还是工作所需技能,互联网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如今,由互联网衍生出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家居、VR虚拟现实、Unity3D开发等等,更是层出不穷!

互联网的重要,当然就孕育了巨大的机会,而与学生相关的就是互联网就业机会。移动应用开发是互联网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开发应用技能,对其未来就业及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本人在从教之前,在互联网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互联网企业工作模式有些了解。

说到移动应用开发,目前主要针对两大平台,即苹果IOS和安卓Android,本文主要针对Android应用开发,当然对IOS开发也有一定的适应性。编程课程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我们都知道,代码中出现了一个很小的错误,很可能导致整个程序无法运行,所以编程要求缜密的思维、认真仔细的态度。

很多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法,一个个知识点的讲解,虽然当中采用了一些所谓的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个人觉得,这种模式至少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不是很合适。个人觉得,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引导式探索、任务驱动探索法等多种模式相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最终能让学生自行探索学习,学会查找学习资源,如维基百科、百度文库、网盘、传课、幕课视频网等等,以及如Github、CSDN等开源网站或博客论坛,对学生学习更有推动作用。

2015年上学期,对14级3+2班授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按照普遍情况,C程序设计基本都是在大学第一年开设,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教好C程序设计难度偏大,很多学生基础薄弱,一涉及到编程基础或算法思维,学生都不知所以然,顶多也是按照提供的代码资源敲敲代码,很少有学生能做到独立思维并设计。在给同学们介绍程序设计入门时,我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脚本语言实例,如Vb脚本、Windows shell等,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见识,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多样性。介绍C程序设计时,也是通过一系列实例,让学生了解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运行等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C程序结构特点,理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以及变量名命名规则,让学生逐渐形成整体思维。在介绍进制转换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最后让学生探索并总结规律。在记忆上,尽量让学生联想记忆、整体记忆,如变量类型关键字与格式符、格式输出与输入等。编程其实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要让学生多总结并实践验证,如运算符的优先级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如贴卡片,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拓展思维上,经常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在编程实例上,给学生提供一个模版框架,让学生尽量展现自己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评价与反馈上,表扬并鼓励思维独特的同学,对书写代码格式规范的同学予以肯定,更多找出学生所做成果体现出的优点,比如变量命名有意义,都可以作为优点,同时让学生在成果中找到不足。在临近期末时,通过带领学生做一个坦克游戏大战的项目,并尽量引入企业当中的工作开发模式,从项目调研、需求分析、开发设计文档到模块开发、迭代衍进,到最后的验收测试,让学生真正了解项目开发知识。对于这个项目,前期降低难度,学生优先完成简单图形版坦克,能实现简单的功能,同时对于某些完成较好的同学可适当提出进阶任务,拓展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做,都能学到知识。在任务分配上,先分组,然后分任务给各组并对各组打分考核,让学生从中学会项目合作、沟通,对任务完成优秀的组予以表彰。

2016年下学期,根据3+2班对接高职需要,需要给学生教授Android App开发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好开发工具,常见的企业Android开发模式并不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生接受难度大,所以选择可视化、拼图式的开发工具App inventor来开发Android应用。结合上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C程序设计,对编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解,所以针对App inventor开发课程,可以往应用性、趣味性引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通过班级分组,给学生分发环境搭建演示视频,让各小组展开竞赛进行环境搭建,在巡视中给出必要的提示及反馈,让学生在体验竞赛乐趣同时学到技能知识。后面App开发教学,都通过一个个案例来进行,每次提出任务需求及说明描述,根据分组分发任务卡片,设置专门计分考核同学,计分同学根据每组任务完成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予以打分,老师根据组内沟通合作、组员积极性、思维过程等予以加分,最后计每组的加权总分,最后老师给出评价与反馈。当教学到一定阶段,学生有一定上手能力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举行App设计开发大赛,学生自由组队,老师适当指导,采用科学的评分模式,可以灵活设置一些奖项,让学生体验开发的乐趣和成就感。最后,针对课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如循环与遍历,可作为一个专题来复习,列举多个实例,通过画出执行流程图,让学生理解其机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行总结规律、强化记忆。编程是注重思维的,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而不是被逼迫或者应付完成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发主动思考会事半功倍。在本学期末,老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避免直接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学习,比如模拟现实企业当中情景,让部分学生作为客户提出需求进行投标,其他学生成组或成立多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竞标,这实际相当于部分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来解答,让学生多方面得到锻炼。

编程类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入门有些难度,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迈入这个门槛,学生入门了,懂得了一些门道了,后面的学习会轻松很多。结合我校准企业化育人模式,在课程当中适当引入企业工作情景模式,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上学如上岗。有的人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只要把能做的事做好,就已经可以了,有没有思维、创新都不需要,个人觉得这个观点欠妥,未来将是信息化社会,以前是以读没读书作为文盲判断标准,现在以及未来,将是以能不能合理利用信息、选择信息等作为标准,这就是思维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行探索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确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是很好,启发较慢,但是编程里的思维过程是要学生自我修炼的,不是能灌输给学生的。结合教学经历,职业学校编程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比如学生兴趣持久性较差,需要花心思多变花样,学生行为习惯及态度不是很好,需要持久性要求及说教。个人认为,职业学校要强化推动校企合作,要持续引入企业当中的一些工作模式,让学生更多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就是企业所需要的,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在编程课程上,我校还没有一些校企合作的案例。

说一千道一万,编程课程需要加速普及,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好地去探索编程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论文作者:张前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职业学校编程教学模式开发与探讨论文_张前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