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分类与层次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的分类与层次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的分类与层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探讨了信息技术的分类方法,提出了信息技术的三个层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分类 层次

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具有带头性作用的技术,它正在把人类数千年来的种种梦想变成现实,并为信息能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正因如此,研究、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一般而言,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微观层次的,主要探索和设计、制造各种具体的信息设备;其二是宏观层次的,即是把信息技术视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探索它们的共性。前者类似于自然科学研究,属理学或工学范畴;后者则明显带有社会科学研究的色彩。目前人们对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基本上都集中在微观层次上,相比之下,宏观研究则明显不足,而且还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未能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其作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因限于篇幅,只探讨信息技术的分类与层次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将另文阐述。

1 信息技术的分类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类可以把相同的事物集中起来,而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信息技术的分类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划定信息技术的范围,也就是说要确定非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类对象的确定性。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看某类技术是否能扩展和延长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能就是信息技术,否则不是。其次是确定分类的标准。由于信息活动是人类维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所以作为支持这类活动的方法和手段的信息技术必然会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其结果是人们便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认识、研究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来说,由于人们研究和使用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也明显各异,以致出现了多种分类方案。这些方案中有的属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因此既不严密也不规范,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是人们为了方便而使用的;有些方案属于理论性的,是为了理论研究的目的而设定的,因此相对来说比较科学;还有些方案是为了方便管理而制定的,它是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为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产业进行管理而仿照其他技术和行业分类方法来划分的,因此它有别于前两类方案。笔者从各种资料中经过选择,归纳出信息技术分类中几种比较典型的分类方法:

·按照信息技术是否可物化为实物形态,可将其划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前者通常是指各种已经或即将转化为信息设备的信息技术,这类信息技术有时就是指各种具体的实物形态的信息产品,当然有时也指这类产品的技术结构原理或生产工艺,如望远镜、显微镜、复印机、电话机、电子计算机、通信卫星等等;后者是指那些不具明显物质承担者,但又是人类在长期从事信息活动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有关信息处理的经验、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舆论调查技术、信息浓缩技术、信息组织技术、统计技术、预测技术、决策技术、信息标准化技术等等。

·按照专业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可将信息技术划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信息标准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是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不能准确感知或不能感知的信息转化为人能感知的信息,如显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行星探测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信息存贮技术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照相术、录音机、录像机、磁盘、光盘等;信息检索技术是准确、快速地从信息库中找出所需信息的技术,或称技巧、策略、方法,它主要包括手工检索技术、机械检索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检索技术三大类,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等的技术,传统的信息加工主要是通过人脑和手工来进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现在它已成信息加工的重要工具;信息标准化技术是使信息获取、传递、存储、检索、加工等环节有效衔接的技术,如文献标准、汉字编码、检索语言等。

·按照人们日常所使用的信息设备的种类或其用途可将信息技术划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电视技术、广播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卫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门类。这种分类通俗易懂,缺点是过于简单,而且分类的对象只限于“硬”信息技术,忽略了“软”信息技术,因此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虞。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硬”信息技术包括了“软”信息技术的内容,比如发达国家中出售的计算机往往是连同软件一起出售的,因此无需考虑什么“软”信息技术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许多“软”信息技术目前还不能转化为软件而进入计算机中,而没有这些“软”信息技术,那些“硬”信息技术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从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可将信息技术划分为信息输入输出技术、信息描述技术、信息存贮检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这类划分方法为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广泛采用,许多关于信息技术的教科书也是以此为依据来构建体系结构的。由于图书情报类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已将“软”信息技术分散在多种课程中分别予以讲授,故在介绍信息技术之类的课程,如“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便不再介绍“软”信息技术的内容了,而只集中介绍“硬”信息技术部分。不过,笔者以为,图书情报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似有必要在此类课程或在图情专业的导论性课程中,增加一部分专门讲授信息技术的内容,以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根据人的信息器官种类来划分,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人的信息器官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这类器官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外界事物的信息;二是神经器官,包括导入神经网络、中间传导神经网络和导出神经网络,通过导入神经网络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递给思维器官,通过导出神经网络把思维器官加工产生的信息传递给效应等器官;三是思维器官,即人的大脑,它可以对传入其中的信息进行记忆、比较、运算、分析、推理并以这些结果为依据进行决策、指挥;四是效应器官,包括操作器官(手)、行走器官(脚)、语言器官(喉、舌、嘴)等,它们主要是执行思维器官发出的指令信息或是通过语言器官把大脑产生的信息表达出来以使这些信息对外发挥作用。与此相对应,信息技术就有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之分。感测技术延长的是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能力,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它可将人类的感觉延伸到人力不及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以从中获取信息;通信技术延长的是传导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的空间传递和时间传递技术;智能技术延长的是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它的目的是更好地处理和再生信息;控制技术是效应器官的延长,包括一般的伺服调节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其目的是更好地应用信息,使信息能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 信息技术的层次

信息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技术群,为了准确地认识它、掌握它,我们不仅要理解它的内涵与分类,还要搞清它的外延与体系结构。而这又与信息技术的层次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下面就以信息技术的层次为基础来探讨它的体系。所谓层次我们所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而划定的等级,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也是分层次的。我们把按照技术的功能而区分出来的信息技术称为信息技术的主体层次(或称主体技术),主体技术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感测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整过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而感测技术与控制技术则是该核心与外部世界的信源与信宿相联系的接口。由于收集(Collection,即“感测”的基本作用)、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均为“C”,故有人为了简便就称信息技术为“1C”技术、“2C”技术、“3C”技术或“4C”技术。“1C”就是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归结为计算机技术,显然,这是非常片面的。因为若没有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流通,孤立的计算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2C”是指计算机和通信,由于人们认识到未来社会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将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便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了描述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法国的西蒙·诺拉和阿兰·孟克便创造了一个新词la telematique(英语拼写为telematics,涵义为远程数据处理)。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安东尼·奥廷格则创造了另一个新词Compunication,涵义为计算机通讯技术,用来表示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电话、电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但是,“2C”这种说法同样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没有传感技术而仅靠人自身的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将是有限的;“3C”是指计算机、通讯和控制,不过有人认为控制不应单列为一项,因为它只是计算机的一项功能。但我们认为,考虑到控制本身的多样性,把它单列为一项也未尝不可。事实上,控制是信息发挥作用,完成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基本前提。当然,这种说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忽略了感测技术;“4C”是指收集(感测技术)、通信、计算机和控制。从我们人类自身信息器官所构成的功能系统角度来看,“4C”的说法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不过,如果坚持认为控制仅是计算机的一项功能,那么把“4C”改称为“3C”也是可认的。但要注意的是,这时的“3C”指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这三种技术称为信息技术的主体层次也是比较恰当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或称应用技术)是指针对各种实用目的由主体技术繁衍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技术群,具体地说,就是按主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图书情报、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文艺体育、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家庭生活、军事国防等等区分出来的信息技术,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用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表明了它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也表明了它与人类的各个领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说,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里的普及应用实际上是增强劳动资料的信息属性,使劳动工具自动化、智能化,就是说将信息技术同其他技术结合起来,使这些技术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而这正是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基本前提。比如,在制造业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出现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柔性生产系统,从而使制造得以逐步实现信息化。在其他传统行业、产业中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

按照通常的习惯,人们只把信息技术中的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层次称为信息技术,这就是所谓狭义的信息技术,因为它们可以直接延长、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除此以外,还有形成广义信息技术的两个外围层次。其一称为基础技术层次,如新材料、新能量技术,信息技术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提高赖于这两类技术的进步。如电子信息技术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的迈进,归根结底是由于锗、硅、砷化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而激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赖于各种激光材料的开发和激光能量的利用。其二是支撑技术层次,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信息技术总是通过各种支撑技术才能实现,这是因为表征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运动状态变化方式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机械的、电信号的、光信号的等物理参量表现出来,并且比较容易地为人们识别、控制、处理和利用。于是,人们便把用机械技术来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机械信息技术,如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电动计算机等;把用电子技术来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电子信息技术,如广播电视、电话电报、电子计算机;把用激光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激光信息技术,如激光光纤通信、激光控制、激光计算机等;把用空间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空间信息技术,如通信卫星、行星探测器等;把用生物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生物信息技术,如生物传感器、生物计算机等。基础技术层次和支撑技术层次尽管也很重要,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称其为信息技术,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称它们为信息技术,而这时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广义的。例如,我们不把制造集成电路的技术笼统地称为信息技术,而把利用集成电路制造电子计算机、通信系统或传感器等的技术叫做信息技术,这是因为,只有这时它才被用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同样,也不能不加区分地把激光器的制造技术均称作为信息技术,只有当激光器被用作为某种信息装置中的一部分时,才能称其为信息技术。当然,这种从功能的角度对信息技术所作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如前所述,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人们的研究目的和使用习惯。比如,许多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都笼统地把电子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纳入到信息技术产业中去(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以上我们运用系统的观点探讨了信息技术的层次,它使人们从纵向上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内部结构,从横向上了解了信息技术同其他技术之间的关系。

标签:;  

信息技术的分类与层次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