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论文_邢国宏,张力民,李艳霞,王洪明

浅析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论文_邢国宏,张力民,李艳霞,王洪明

绥化市120急救中心 152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猝停后现场心肺复苏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分组。将其中心肺复苏成功患者25例纳入A组,心肺复苏不成功患者95例纳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心脏猝停原因、开始实施复苏时间、电除颤次数、是否插管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我们发现B组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较高,开始实施复苏时间较长、电除颤次数较多、未进行插管比例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较复杂,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时间、电除颤次数、气管插管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现场急救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猝停;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影响因素

引起心脏猝停的病因复杂,急救处理时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肺复苏的成功关键是时间,心肺复苏开始越早,患者的生存希望就越大。保持呼吸道畅通、人工辅助呼吸、循环支持、早期电除颤是抢救心脏猝停患者的主要措施[1]。本文探析了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心脏猝停后现场心肺复苏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分组。

将其中心肺复苏成功患者25例纳入A组,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男女性别比1.27:1;年龄6岁~80岁,平均年龄(56.12±12.43)岁;体重16kg~84kg,平均体重(61.77±13.21)kg;开始实施复苏时间3min~20min,平均时间(8.75±2.20)min;电除颤次数0~3次,平均电除颤次数(1.21±0.33)次;其中行气管插管15例,未行气管插管10例;引起心脏猝停原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8例、车祸2例、触电4例、溺水11例。

心肺复苏不成功患者95例纳入B组,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3例,男女性别比1.21:1;年龄4岁~78岁,平均年龄(54.73±13.67)岁;体重14kg~85kg,平均体重(61.35±15.45)kg;开始实施复苏时间10min~45min,平均时间(24.73±6.13)min;电除颤次数1~4次,平均电除颤次数(2.35±0.56)次;其中行气管插管22例,未行气管插管73例;引起心脏猝停原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70例、车祸5例、触电8例、溺水12例。

1.2急救方法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或面罩给氧。心脏按压频率>100次/min,深度为>5cm,持续心外按压,静脉推注胺碘酮、肾上腺素后推注10-20ml生理盐水,尽早行电除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胺碘酮持续静脉滴注,间隔一定时间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和电除颤,头部使用冰袋降温[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指标

心肺复苏成功标准:患者心跳搏动恢复,颜面由发绀转为红润,出现自主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值大于70%,瞳孔由散大状态变小,出现对光反射[3]。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我们发现B组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较高,开始实施复苏时间较长、电除颤次数较多、未进行插管比例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心脏猝停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由于发病前多没有先兆,发现晚、救治不及时使得心肺复苏成功率处于较低水平,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心脏猝停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车祸、触电、溺水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此引起的心脏猝停也较多[4]。

在对心脏猝停的急救过程中,需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重视恢复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其他病因患者则应注重心跳的起搏。电击除颤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心脏猝停1min内行电除颤成功率较高。心脏猝停者合并室颤时,电除颤一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持续、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以促进室颤转复,争取抢救时间[5]。胸外心脏按压时位置应正确,保证有足够的气体进入,使更多血液返回心脏。早期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可提供机体组织30%以上的供氧,起到部分通气代偿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呼吸系统和心脏疾病患者由于其本身呼吸功能或心脏功能相对较差,发生心脏猝停后,病变部位供血、供氧更差,死亡风险更高[6]。

本研究对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心脏猝停后现场心肺复苏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体重、心脑血管疾病比例、开始实施复苏时间、电除颤次数、气管插管比例等因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心肺复苏成功者和心肺复苏未成功者在性别比、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对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无影响。心肺复苏未成功者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较高,开始实施复苏时间较长、电除颤次数较多、未进行插管比例较高,这一结果提示心脑血管疾病、复苏时间过晚、电除颤过多、气道不畅等是引起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较复杂,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时间、电除颤次数、气管插管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现场急救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阿记.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60~161.

[2]李昌,许小红.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率低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13~1215.

[3]杨进兴,赵国江,欧阳其适.心肺复苏患者80例的抢救体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69~70.

[4]徐之斌,陈亚想.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56~257.

[5]廖文权.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40~41.

[6]廖正寿,唐云,唐诚江,等.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279~280.

论文作者:邢国宏,张力民,李艳霞,王洪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浅析心脏猝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论文_邢国宏,张力民,李艳霞,王洪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