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_杨春喆

92例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_杨春喆

双鸭山市岭东区岭西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20

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目前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2例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结果:中风病六种基本证候在两组中出现频率相似,均以血疲证居多,治疗后两组各证候出现频率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目前对于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出血性中风;中医 治疗方法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92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trok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urrent main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stroke.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troke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 each group of 46 patien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e six basic syndromes of stroke disease appeared in the two groups with similar frequency, all with blood fatigue syndrome. After treatment, the frequency of each syndromes i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y the card test(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stroke is mainly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leeding stro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多年来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加强对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传统治疗主要为外科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但是未达到显著减少病死率、减少其致残率的目的。而随着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界对活血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报道的日益增多。本文就血性中风目前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性中风阻患者92例,所有患者参照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于泰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19-71岁,平均(46.9±6.2)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17-73岁,平均(47.3±6.5)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对患者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以上。不能进食者 , 留置胃管 , 保证每日热 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有吞咽困难或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者,则留置胃管给予营养。据颅内压高低状况决定脱水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时间长短。必要时时使用类药物降压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方式,使用中药汤剂或和中成药或中药针剂进行治疗。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针灸治疗方法以醒脑开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给予反复持续呢逆患者针灸治疗以缓解症状,或穴位注射。

1.3疗效指标

患者神志清楚,语言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级以上或正常,能从事简单的劳动,CT示脑出血完全吸收。语言表达和肢体功能明显好转,肌力提高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CT示血肿基本吸收。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性别、入院时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出血部位、高血糖、入院时重要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衡,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48%,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此病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治愈率低。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为膜破络裂,血溢脉外,聚为疲肿,化水、生痰,毒自内生,毒害脑髓,元神受伤,神机受损而为中风化疲治疗理应为出血性中风的治疗要点。中医各家理论众说纷纭,对于中风的基本病机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所以对有效地指导临床尚显不足。多数医家倾向于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疲。出血性中风属于脑出血范畴,一般以高血压性脑出血者居多,大多数病例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目前,对于出血性中风采取分期治疗,已得到大多医家的认可。出血性中风所致的死亡,一般发生在发病后两周内,故急性期治疗尤为重要。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一般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每日热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控制脑水肿;③控制高血压;④防治并发症;⑤亚低温治疗,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有中医辨证施治,防治并发症,针灸治疗等,进行神经功能再训练,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急性期即开始给予补气活血、醒脑开窍法,配合西医基础治疗,虽然目前尚不明确是否降低死亡率,但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在治疗中风病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中风恢复期纳入“中风单元”中,同时发扬中医的优势,配合针灸、按摩、推拿等手段,以求取得更好的疗效。中风病的病情是复杂多变的,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期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目前尚缺乏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研究及活血化疲药物的安全性研究,应加强急性出血性中风病理机制及中药治疗尤其是补气活血治疗机理方面的实验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出血性中风病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辩证施治在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能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颖骥,李东永,谭秀芬,陆春光.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5,6:174-176.

[2]王家艳,康宁黄,宏敏.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2015,4:550-554.

[3]李婷婷,盛蕾,过伟峰,李国春,李建香,张兰坤,杨小燕.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诊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2:714-717.

论文作者:杨春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92例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_杨春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