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竞争的中国物流服务业发展战略_物流网络论文

应对全球竞争的中国物流服务业发展战略_物流网络论文

我国物流服务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服务业论文,竞争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02)04-0026-04

国际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及全球产业整合的趋势,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目前,全球服务贸易已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20%。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加剧了物流业的国际化竞争,各国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各国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信息与网络技术使物流服务迈向现代化。20世纪80至90年代,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在物流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进入信息物流的时代。作为一个物流系统,它的高效率的运作,或者是成功运作,必须要开始依托整个信息系统,因为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物流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通过有效客户信息反馈系统(ECR)和准时制生产系统(JIT),大型物流公司可以完全按照客户的需要生产产品,并从零售商店很快得到销售的反馈信息,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而网络技术也正在改造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网络优化了物流,它支撑、优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物流实体和物流流程,整合企业的物流资源、物流线路,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使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应链管理使物流服务趋向集成化。物流的最新发展正在于它的集成化、高级化,这种集成的高级物流的重点体现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物流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上,它并不是对传统物流的完全否定,而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之上的物流业务集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物流新体系的建立和实现,能够准确、有效、灵活、科学地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例如,第三方物流支持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超过客户期望的增值服务,使物流达到最优化。而在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也已出现。它的应运而生是为了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和业务流程管理者的能力进行平衡,通过一个集中的接触点,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跨国公司推动物流服务面向国际化。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核心业务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成为国际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大型物流公司通过全球统筹规划的服务定位与覆盖全球的发送中心网络,通过跨国并购活动,不但扩大了公司的生产与经营规模,延长了物流供应链,还使物流服务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使全球性资源配置效率得以迅速提升。美国的UPS 公司代表着世界运输和速递业务的最高水准,它运用先进的物流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覆盖全球的速递网络。德国邮政集团对瑞士丹莎货代公司的购买则使德国邮政集团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欧洲物流供应商,营业额达275 亿德国马克。其物流部现由瑞士丹莎公司经营,丹莎公司则除空运、海运和陆运外,还给尤莱尼弗、强生等其他公司提供物流服务。跨国公司的全球的生产与服务网络提升了物流服务的附加值,使物流服务形成一个国际化的良性循环的系统。

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对世贸组织“开放分销服务市场”承诺的履行,分销权将会在我国目前限制最严的分销行业如批发、运输、维修等行业中实施。在我国市场存在产销分离、批零分离、内外贸分离的情况下,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可利用自己的优势,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变成一个高效的有机体,从而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物流业将面对来自国际物流巨头的挑战,要具备与国外巨头相当的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观念落后制约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现代的物流服务理念是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虽然我国不少企业开始建立物流业务网络,但他们大多数只提供运输、仓储服务,或是物流服务中某一局部的服务,而不能提供有关咨询、计划及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在国内物流同行的竞争中,还经常出现无视服务的重要性而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局面,导致服务的不到位。这些使我国物流服务水平离世界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还有很大差距。

条块分割的物流体制阻碍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国际贸易与物流业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美欧物流企业正在掀起并购热潮——德国邮政公司收购美国物流运输企业AEI;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将欧洲38个城市的陆空物流联为一体等等。而我国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

信息与网络技术对物流发展的承载力较弱。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国家电信骨干网络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并与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网络连通,从而使企业资源计划(EPR),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 )等围绕物流信息流、管理和控制的应用技术逐步得以采用。但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并不能满足具体的单个物流企业的需要。有的企业缺乏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有的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基本上无法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监控。

资源整合的低效率制约了物流发展的潜力发挥。物流是涉及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等多项服务的集成。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需要进行物流方案策划、咨询、设计,将现有的资源加以重组。目前,我国物流业所需的资源正处于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的状态。由于我国物流业缺乏大型物流企业对全国性的信息流、商流与资金流进行有效支持,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国物流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对现有资源的争夺与竞争。另外,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比较滞后,造成了物流人才资源的缺乏;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从业认证制度,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无法得到普遍提高。

当然,我国物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有了很大改善。在基础设施方面,全国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机场的新建、扩建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使民用航空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配送体系方面,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所以,全球竞争的挑战也将给我国正在发展前进中的物流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国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鼓励外资以各种投资形式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州港务局共同投资9.67亿美元,建设广州新港三个泊位的集装箱码头。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将推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为物流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将由2000年的4373亿元增加到6500亿元。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90%都由国际海运完成,因此沿海港口吞吐量和国际海运量也将保持同步高速增长,这将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中转货运站和运输仓储设施的发展,推动我国港口特别是主枢纽港站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第二,竞争将释放我国物流企业的效率空间。入世后的激烈竞争,使得我国国内各类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愿望前所未有地增强,这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竞争加剧,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向流通领域。根据国际物流管理协会的数据,我国物流总成本约相当于GDP的16.7%,美国为10.5%,欧洲为12.02%。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的空间还非常大。

第三,竞争将激发国内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动力。1999年,中粮集团就已经聘请了麦肯锡、华信——惠悦等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实施重组改制上市,旨在通过战略调整,突出核心业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海尔也提出了“实施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2001年在常平举办的大京九物流论坛也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市场的整合发展策略已经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重视。

我国物流服务业未来发展战略

“十五”期间,我国将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具体的目标包括扶植、规范、发展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便于开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在全国各地区的中心城市,建立30个现代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示范样板;争取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比目前的20%降低两个百分点。

面对着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业的方针政策,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中。我国物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改革物流体制障碍。从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来看,物流管理的分散化,严重影响了物流的发展,如涉及物流系统的各环节——运输、包装、储存信息等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内贸局、工商总局、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以及军队后勤系统等进行管理。“十五”计划明确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将构建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我们应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不仅要打破地区分割,还需运用市场机制,打破私人资本进入运输、货代、报关、仓储等物流节点的限制,通过改制、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

第二,提升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物流资源整合的结果往往是有限的资源向具有网络化、系统化方向的少数极具竞争力的经营者集中,相当多数的经营者将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物流经营的同盟者,或者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适应自身能力的物流市场补缺者。因此,单一物流业务经营者可根据客户需求向网络化或系统化物流发展,并依此进行自身业务整合和多元资源整合。市场是配置物流资源的基本途径,实现物流业整合最终必然依靠市场机制进行。所以,无论采用上市、兼并、合作、合资、融资租赁等何种途径整合物流资源,首先一定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企业的核心能力,依此选择整合方式和对象,以确保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除了有形资产方面以外,企业还必须注意经营理念、经营人才、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物流系统、信息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同时,政府在规划中应当对物流资源整合方向、整合政策有明确的阐述,以引导物流业健康发展。

第三,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机构提供的储运、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输送及流转系统,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降低库存、简化手续和提高保障程度,并使货品付运的过程更有效率,并节省成本;可以依靠第三方物流机构提供的供货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市场信息、物流控制和物流管理信息等,了解物流的整体运作状况,及时调整物流计划。1998年以来,青岛啤酒、海尔集团、山东东大药业等优势企业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完善产品配送服务系统、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仅青岛啤酒一家,1999年就降低物流费用3900万元。据世界银行估计,“十五”期间,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由目前的16.7%降低到15%, 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四,融合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国务院最近向全国的百强企业发布了一份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至少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力争绝大多数企业在“十五”期间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是物流企业的命脉,必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简便、无差错地移动数据,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对于国内一些已初步形成网络化物流经营的企业,可根据客户系统化物流需求整合资源,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巩固和培育核心优势,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和通道畅通的基础上,发展和巩固企业各种联盟,形成基于网络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标签:;  ;  ;  ;  ;  ;  

应对全球竞争的中国物流服务业发展战略_物流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