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_徐溢新

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_徐溢新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2)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来院胃肠外科实习的74名学生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7名。A组给予PBL教学方法,B组给予常规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成果。结果:实践前,对比两组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与行为能力等得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后,A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推广。

【关键词】胃肠外科;临床带教;PBL教学;教学成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356-01

临床带教在医学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其强调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1]。PBL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其注重学生在临床带教中的主体地位,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型教学法。本文旨在分析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来院胃肠外科实习的74名学生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7名。A组中,男21名,女16名;年龄范围是17~23岁,平均(19.21±1.20)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组中,男20名,女17名;年龄范围是18~23岁,平均(19.92±1.32)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给予PBL教学方法:带教教师完成教学提纲设计,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讨论部分,将学生分组,使其进行预学习,预学习内容主要为教学提纲中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利用小组讨论等方式确定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实施假设建立、资料收集与查阅、假设论证和假设总结等PBL教学模式。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在相关病例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和查阅,具体途径可为网络或书籍等。教师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由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检等临床操作,教师及时纠正其错误之处,并给出示范。每次查房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总结出改进意见,最后要求学生以书面材料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

B组给予常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病种授课,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统一教学,再将学生分组,进行临床实习,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并给予相应考核。

1.3 观察指标

教师自主命题操作技能、行为能力和理论知识等考试内容,于实践前和实践1个月后考核,计算学生考试分数。三项考核内容均为百分制,分数高者,掌握程度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与行为能力分数用(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践前,A组的理论知识得分为(60.12±4.17)分,操作技能得分为(54.48±4.51)分,行为能力得分为(53.88±5.46)分;B组的理论知识得分为(60.34±4.78)分,操作技能得分为(55.01±4.49)分,行为能力得分为(54.24±5.27)分,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后,A组的理论知识得分为(92.61±5.34)分,操作技能得分为(84.24±5.62)分,行为能力得分为(87.55±3.47)分;B组的理论知识得分为(78.32±5.42)分,操作技能得分为(73.25±3.44)分,行为能力得分为(75.38±4.24)分,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习要求医学生能将课程中的纯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其对医学生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可决定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综合能力[2]。胃肠外科具有手术风险性大、临床实践规范性强和手术操作多等特征,其对医生的工作水平和专业素养有极高的要求。在传统临床带教中,教师负责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不具备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影响下,部分学生甚至会失去临床实践的实习激情,出现厌学心理。

PBL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临床带教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3]。其注重预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相应问题,再以问题为课程载体,着重分析各个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PBL教学法提倡小组学习,可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识到理论知识的深刻含义,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能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理论知识的正确掌握[4]。因此,在该教学法下,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胃肠外科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出医学生特有的逻辑思维模式,使其对临床工作的适应性显著提高。此外,该教学法以具体病例为学习载体,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实践氛围,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教师在临床带教中的引导与辅助,学生以小组形式的讨论和发言,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自学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自觉性提高,利于日后的临床工作开展[5]。

研究结果为:实践后,A组的操作技能、行为能力和理论知识得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实施PBL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较佳的教学成果,可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作为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常见教学法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雪峰,黄韩冬,王麦建等.PBL教学方法在胃肠外科实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8(7):22-23.

[2]廖刚.PBL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53-54.

[3]李启刚.PBL教学在胃肠外科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5):111-112.

[4]吴雪松,柯阳,孙德云等.PBL与LBL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173-175.

[5]邹兵兵,余昌俊.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医学,2016,37(3):365-367.

论文作者:徐溢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_徐溢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