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论文_王秀凤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论文_王秀凤

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 2240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知识水平的实际,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进奇妙的数学王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好数学,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兴趣情境,激发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所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这样的有趣的情境可以是一个开场故事,一个童话,一则谜语,一个游戏等。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难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教师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内在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积极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可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活动。如买1元的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操作情境,探索体验数学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组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感悟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出玩具小汽车,把课桌当作“马路”,让同桌同学合作,模拟表演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的运动情况。玩耍中,学生弄清了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同时两地出发”,什么是“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什么是“相遇”、“相距”……再请两名学生上台模拟表演:“小红和小华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小红每分钟75米,小华每分钟走55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在这样饶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四、创设探索情境,体验发现乐趣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亲身参与、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随意编几道20以内的口算题,当一名学生编出商是2的口算题时,让学生继续编几道商是2的,逐一板演在黑板上,使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都发生了变化,而商没变。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通过填表格,观察表格(表格是已知被除数、除数让学生填出商,这里的商也是同一个数。)使他们自己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然后再加以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商不变的性质。为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创设问题情境,设疑探究数学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至关重要。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记录一些价格,如30.40元、60.15元、7.20元、9.08元、108.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40元、9.08 元、7.20元、108.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创设情境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究适合新课程理念、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的教学情境模式。让情境教学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并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论文作者:王秀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论文_王秀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