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和理解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论文_孙红梅

用关爱和理解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论文_孙红梅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付庄幼儿园 27722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师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可见,习惯培养对人的一生是何等地重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就越为重要。一方面,习惯一经形成就变成了个体的一种需要,然后推动人的学习活动。作为一位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地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习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幼儿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幼儿,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

正确地树立榜样,在各种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如专心认真听讲、动手能力强、积极动脑、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应适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动力,促使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对幼儿所表现出的错误行为,通过严厉的批评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筑起防止违规行为的心理防线。但注意:批评要适时、适度、适量。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

比如:给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取放自如等等要求,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儿的表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班主任要充满关爱地看待每一位孩子,从关爱与理解出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位孩子,以平等心对待孩子,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交朋友,要能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对我们敢说,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论文作者:孙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用关爱和理解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论文_孙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