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文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高桂娇

浅谈史料文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高桂娇

【摘 要】 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材料,采用不同的形式将史料穿插于教科书中,其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文字史料、表格数据史料和图片史料。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及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之一,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文字史料; 史料教学; 素质教育 

文字史料一般包括流传下来的原始史料、撰述史料和文艺史料,它的主要形式是以文字来记载的。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已不再单纯要求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更强调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过分析史料把握历史深意,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解读历史问题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历史也不单是线性状态的呈现,而是逐渐向专题化、模块化转变,于是文字史料成为考查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重点,也成为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突破口,文字史料教学被放置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充分借助文字史料,转变教学理念,寻求多种文字史料运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字史料,从而促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注重教材史料,有效链接知识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科书也处于不断修订的过程之中,以人教版为例,教材突显专题化、模块化编写特点,教材的变化也影响着知识考核模式的转变,促使高考命题也发生着改变。目前,历史知识的考核内容也多以文字史料的方式呈现,很多时候,文字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已经成为学生解开历史知识谜团的金钥匙。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托,其中有很多文字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强化学生文字史料解读的训练,对文字史料的解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历史现象,对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充分重视教材文字史料,立足于教材,并向课外拓展,实现教材文字史料的课外延伸,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历史现象、解答历史知识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教师若能够活用教材文字史料内容,并使之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那么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二、解读文字史料,深挖史料的价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史料是基础,核心是以文字史料为依据,而关键环节是解读。文字史料的解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也需要反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文字史料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学生分析理解史料内容的关键,解读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师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隐含的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文字史料的准确解读。一般来说,文字史料的解读,主要可以划分为信息提取、现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质揭示等四个阶段。信息提取是文字解读的基础,主要针对文字史料中涉及(明示或暗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方面信息点警醒提取。现象描述是文字史料解读的过程,是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立足史料信息对历史情境进行还原,梳理出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内容,从而全面把握文字史料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因分析是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围绕问题深入探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地点,发生了材料中所发生的事件,使得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本质揭示主要促使学生从材料内容出发,深入到文字史料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从而综合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要考查的重难点知识。

三、要辩证地分析史料,看待问题

以王光祈的论述“世界潮流排山倒海直向东方而来,中国青年受此深刻刺激,顿成一种不安之象,对于旧社会、旧家庭、旧信仰、旧组织以及一切旧制度,处处皆在怀疑,时时皆思改造,万口同声要求一个‘新生活’”来评价新文化运动。

问题(1):何为“世界潮流”? 问题(2):何为“不安之象”? 问题(3):“处处皆在怀疑”可取吗? 问题(4):当时是“万口同声”要求“新生活”?

由此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向西方学习民主与科学的解放运动,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但盲目要求西化,否定传统,可见作者是认为这很偏激值得反思。但是作者的材料真实吗?不可能万口同声,应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应辩证地认识。这样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了全面的认识,能够辩证地看待史料,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注重对史料的运用的实效性

一堂课的材料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在教材中就有的,能够解决的,直接从教材中提取应用,不应为了增加史料而使用史料,无用且浪费。在处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时,我直接圈定教材中的段落,选定资料,要求学生整合教材信息,为教材中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贴标签,必须剪短贴切,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代表人物思想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对民主与科学这一救世良药的认识,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十分常态化的,如何选取适合有效精炼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前提要素,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现今网络资源便利,拿来主义盛行,教师对史料的选择应该更加慎重,只有有效服务于课堂主题的史料才是适合的,应避免盲目使用史料。而如何运用好史料,深挖史料的价值,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效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是教师要一直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常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7,0(4X).

[2] 王丽梅.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J]. 科学中国人,2015,0(7Z).

[3] 石小娟. 初中历史教科书“辅助史料”的运用[J]. 文理导航,2017,0(34).

[4] 张丽丽.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 科学中国人,2017,0(2Z).

[5] 卫生保. 浅谈文字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现代化,2017,4(43):

论文作者:高桂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浅谈史料文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高桂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