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中国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多年来旅游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至1999年我国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2.7亿人次(注:为便于国际比较,统计数据按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计算,以下同),居世界第5位,旅游外汇收入达14099万美元,居世界第7位,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跨越。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加之旅游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等特征,对其竞争力的分析应着眼于组成该产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着眼于决定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的研究,如技术、人才、产品等要素,同时还要研究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及其政策等等,本文试用Michael E.Porter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一简要分析。

一、分析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主要源于以下二种国际竞争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力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原理,认为各国的产业或产品存在着相对或比较的效率差异,为了提高效率,取得比较利益,各国进行专业分工,从事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从中取得比较利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即是根据比较优势的理论,引进大量的外资、外国先进管理人才及世界著名品牌,凭借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率先发展国际观光旅游,使得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显然,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利用比较优势理论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产业的迅速形成和崛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以技术、知识为产业发展推动主因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中国旅游产业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定位目标,仅仅依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

竞争力优势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竞争战略专家波特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图1)。波特认为一国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国内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行为,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后两个因素也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产生重要影响。该六因素决定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等。由于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强调了企业的战略结构,较好地描述产业竞争力形成和加强的机制,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

根据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旅游产业自身的特征,可构建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如图2)。从图可见影响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旅游产业要素 指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包括:旅游资源(自然、人文),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旅游资源是高级要素,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和销售技术;旅游资本投入;旅游产品可持续性等等。在这些要素中,后天形成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因不易模仿,更具竞争力。

2、旅游企业战略与创新能力 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终形成需依靠旅游企业来完成。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必然决定着产业国际竞争力。旅游企业的规模、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品牌和管理经验,以及合理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都对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图1 波特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1990)

3、旅游相关产业群 旅游产业的产业链较长,从上游产业一直延伸至下游产业,而且旅游产业关联度较大,直接涉及到食、宿、娱、行、购、游等各个部门,其竞争力的形成必须有一群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力支撑,如民航、铁路、水运等交通业的支持,可以说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由众多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的,产业间的作用机制是双向互动的,只有通过产业间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融通,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clusters)之后,才能形成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作用,也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

4、旅游需求 持续上涨的需求是产业规模得以扩大的原动力。旅游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旅游需求的存在必然导致旅游供给的产生,而不断成熟的旅游需求会促使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更新周期加快,使得旅游产业趋于成熟,培育出更强的旅游竞争力。

5、环境 旅游产业是为旅游者提供各类服务的产业,环境因素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构筑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平台,而人文环境,大到基础设施环境、文化氛围、当地居民的文明素质,小到公共图形标识的设置等等都将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6、政府 政府的作用也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实施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政策、规划、管理体制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

7、机遇 重大机遇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如奥运会的举办会给东道主带来大量的客源和较高知名度,这次北京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将是中国旅游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重大机遇。

二、中国旅游产业与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竞争力比较

根据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中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应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机遇、政府等六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研究,通过一些相关指标的比较,找出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确立中国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策略。限于统计数据缺乏等原因,本文从旅游业的生产要素和旅游企业规模两个方面对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简析。

表1 接待国际旅游者前10位的国家

排名

国家

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千人)

市场份额(%)

 1998

 1999

1法国70040

 73042

 11

2西班牙

 47403

 51772

 7.7

3美国46395

 48491

 7.3

4意大利

 34933

 36097

 5.4

5中国25073

 27047

 4.1

6英国25745

 25740

 3.9

7加拿大

 18867

 19557

 2.9

8墨西哥

 19392

 19043

 2.9

9波兰18780

 17950

 2.7

10

 奥地利17352

 17467

 2.6

资料来源:根据www.world-tourism.org资料整理

表2 国际旅游收入前10位的国家

排名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10亿元)

市场份额(%)

 1998年1999年

1美国

 71.3 74.4 16.4

2西班牙

29.7 32.9 7.2

3法国

 29.9 31.7 7.0

4意大利

29.9 28.4 6.2

5英国

 21.0 21.0 4.6

6德国

 16.4 16.8 3.7

7中国

 12.6 14.1 3.1

8奥地利

11.2 11.1 2.4

9加拿大

9.4

10.02.2

10希腊

 6.2 8.8 1.9

资料来源:根据www.world-tourism.org资料整理

1.在生产要素方面,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的初级生产要素占有一定优势,而高级生产要素和专门生产要素欠缺,难以形成后发优势。

在旅游资源这一生产要素上,中国有着一定的优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00年世界遗产名录上,共有列有690个,其中中国有27个,居世界第三,占整个名录的39%。中国旅游业现有的大多数产品是建立在资源粗放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基础上的,在利用高级生产要素上比较薄弱,缺少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产品,也缺少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旅游人才队伍,等等,这一切都成为中国旅游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制约因素。

需要大量投入和经验积累的专门生产要素如新技术、高级专业人才、著名品牌等方面,中国旅游业还相当缺乏,这也导致了中国旅游业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的状况。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旅游的接待人次和创汇分别位居第5位和第7位,但与美国和法国等旅游强国比,差距很大。可见,仅凭借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把通过规模扩张创造效益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后劲不足,竞争优势不能持续,必须在旅游业的高级生产要素上加快发展,这样才能提升中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世界旅游强国进行抗衡,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在旅游企业战略方面,中国至今没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旅游业集团和旅游品牌,企业战略目标不清,经营单一,竞争无序,难以与旅游强国竞争。

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中国最早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即是旅游饭店,通常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旅游业中受冲击最小的是饭店业,换句话说就是饭店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事实上这一结论有待商榷。

就饭店业规模来看,中国旅游饭店在1999年是7035家,而美国是52000家,即使算上所有的住宿设施23万家,也仅为美国的一半,美国最大的饭店集团的饭店数就达到6000多家,接近中国星级饭店数量的总和。

从饭店业的收入来看,1999年中国饭店业的收入为845亿人民币,约合100亿美元,而美国1999年饭店业的收入为997亿美元,相差近九倍。

企业战略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旅游强国美国和法国旅游企业都是集团化经营,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并且形成了众多有特色的品牌,根据旅游业异地流动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旅游企业集团都在海外旅游目的地设立企业,或直接经营,或租赁经营、或采取委托、特许经营的方式,把触角伸到世界各地,例如法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雅高2000年在世界90个国家经营3500个饭店,旗下有中、高、低档各类品牌,美国是世界上饭店最发达的国家,有许多著名的品牌,所有的企业也都在海外经营,利用品牌优势占领海外市场(详见表3)。

表3 美国最著名的5家饭店集团(1999年)

名称 饭店品牌数

饭店总数

海外饭店数

客房数

圣登特 8

 6410400552335

巴斯集团10

 2883

 754 470515

马里奥特国际

10

1874274 382654

选择集团9

42121104 337226

最佳西方NA

40281919 311368

资料来源:根据www.ah&ma.com资料整理

相比之下,中国的旅游企业集团规模小,最大的才几十家饭店。

三、提升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对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主要基于以下三条基本思路:一是由波特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引出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可用于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一般的规范研究;二是由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产业具有其与国外不同的发展轨迹和产业特点,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实证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三是对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整个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背景、状况和趋势,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举措。据此,对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有以下几点思考:

1、打造世界一流旅游企业,形成具有有效竞争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

中国旅游企业目前数量很多,基本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但整个旅游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较少,大多为“小、散、弱、差”企业,如全国6000多家旅行社的业务量不及美国运通公司的三分之一,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更无法与世界同类大企业相抗衡,整个旅游产业出现了企业数量逐年上升而利润却逐年下降的背离态势(详见表四)。现代竞争的发展趋势,就是大集团、大公司以其强大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因而打造世界一流旅游企业,形成具有有效竞争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是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国际化,只有培育和创建一定数量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才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旅游产业最终将完全与世界市场相融合,市场准入的放宽也将使中国旅游企业在本土与国外旅游企业在同一标准上公平竞争,中国旅游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核心竞争能力、品牌、战略上有所创新,根据旅游业异地流动的特点,成立跨区域的企业集团,在经营方式上采取一体化、连锁化、标准化、网络化等多种形式,增强竞争力。

除了培育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之外,也必须重视和扶持旅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其灵活的体制、不断创新的经营方式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建立旅游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系列旅游精品

旅游业是以经历和享受为消费目的的产业,创新对于旅游产业的推动和发展更具重要意义。中国旅游产业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以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甚至以新的产品刺激新的旅游需求,创新应贯穿于整个旅游产品的设计、推广、服务、技术、销售及售后的全过程,完整的旅游产品创新是包括旅游开发设计、旅游营销、旅游服务、旅游技术、旅游管理等的系列创新。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旅游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90年代与70年代的旅游市场就有很大的不同,1975年欧洲、美洲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总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占全球旅游市场份额的91.7%和88.6%,到了1999年,这一数据分别为78.4%和76.4%,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而东亚太平洋地区迅速崛起,1999年所占市场份额紧随美洲,分别达到147%和187%,比1975年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九十年代以后,各地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加入世界市场竞争,争夺有限的客源,使得世界旅游市场竞争程度比20多年前明显加剧,而且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只能选择某个目的地的某种旅游产品,不可能跨越时空,同时消费两种不同地区的旅游产品,这都导致了众多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品的创新步伐,以争取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以持续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表4 1992年-1999年中国旅游产业规模和企业利润表

资料来源:1.钟海生 论旅游业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开放〈旅游学刊〉2000·6

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年报》1993-2000

中国旅游产品大都是建立在以资源为基础之上的观光类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延长现有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持续保持市场份额,必须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和步伐,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经营、旅游服务、旅游技术、旅游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全面实施创新,创出象迪斯尼那样的世界著名旅游品牌,这样才能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旅游体制创新。中国的旅游体制与旅游发达国家不同,明显带有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条块分割、经济成份单一等,属于半封闭式的市场,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由体制不顺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使中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

体制的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各级政府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从市场配置效率出发,大胆实施跨区域的联合和开发。如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2001年2月四川省旅游局向外界公布,将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出让经营开发权等方式,对外合作开发省内的十大旅游景区项目,此举在省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实际上这是旅游经营打破行政界限的一次市场化运作,可以通过引进外界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与当地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有效发展。又如曲阜也在这方面作了尝试,通过出让旅游资源经营权,请华侨城来经营,充分发挥华侨城在旅游品牌、资金、人才、市场经验、创意、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发曲阜的旅游资源,将其转化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旅游产品。

此外,还包括行业管理体制的创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与国际市场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探索和创新适应国际竞争的中国旅游管理体制和相应政策。

3.加大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产业支撑群

产业支撑群有二个层次:一是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六大要素(食、宿、行、娱、游、购)所涉及的各产业部门;二是与旅游产业间接相关的各个产业部门及其区域环境,它们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要构筑这两个层次的支撑,必须有超越旅游产业本身的政策支持,因而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这一特点,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间互动互惠的良性循环。

标签:;  ;  ;  ;  

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