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复习之我见论文_陈耀明

初三语文总复习之我见论文_陈耀明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51中学 442000

前言:一年一度的语文中考已经结束,面对其结果,老师们有的喜,有的忧,许多语文老师对在复习备考时所制定的周密的总复习计划至今任还记忆犹新。像什么“拉网式”(又称地毯式)、“链条式”(又称串珠式)、“训练式”(又称题海式)、“突击式”(又称重点式)、“闪电式”(又称快速式)等等复习方式,凡此种种,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数不胜数。可其考试结果却让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感到非常的困惑:为什么其复习计划是如此地周密,而其复习的效果和考试的结果却如此地不明显呢?甚至有的学生在经过总复习之后其成绩不但不升反而还下降呢?面对这种种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在我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略作一下几点分析:

一 、在复习时只注重了对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忽视了对知识运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有些语文老师的复习计划,仅仅只是将初中一至六册的基本课文重讲一遍,或者是有针对性的重上一遍。小到字词音形义,大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也都一一重讲;也有的老师将其基本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细致的讲解分析。以上两种复习方法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教者不管学生以前是否掌握或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重复讲授,殊不知学生花两三年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怎么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复习中完全掌握呢?教者的愿望不论多么美好,其复习结果是会与之背道而驰的。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多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死知识,却始终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有效的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复习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思维就会越僵化,就越容易钻进死记硬背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哪里还谈得上有什么复习效果呢?相反,只会是越复习越差。 

二 、在复习时只是热衷于知识的专题讲座,而忽略了对语言能力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在复习时,总喜欢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的复习,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如语法知识的复习分为:语音、语义、词类、短语类型、句子分类、句子用途、修辞等若干个小的课题,教者每节课精讲一个专题,以期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从打牢基础来看,这样做也许十分必要;但从初三总复习的要求来看,这样只能是给知识划清界限,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知语言的基本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与近年来侧重于考查学生语段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的中考趋势是相背离的。初三的总复习,应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语言实际运用中一些具体的问题的能力,是由掌握理解阶段向运用阶段的飞跃。教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不仅仅只是继续打基础,而是为学生搭设一架通向运用阶段的梯子或桥梁,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这样,其复习才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三 、在复习时毫不犹豫地走进了“题海战”的误区,情不自禁地让学生迷失了主动性。

新学期伊始,各学校的毕业年级可以说,都是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诚然,其中不乏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但绝大多数所谓的配套试题都只是出题者东拼西凑用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粗制滥造的现象可以说是痕迹斑斑,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甚至还有些试题明显是超出《大纲》所规定的范围,显然是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的考试卷;更有甚至还有少数试卷是专门根据书本上的一些死角、没有思考价值的材料出的一些怪题、偏题或不考的题。学生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讲义试卷牵着鼻子走,哪还有自学的时间,更不用谈“广泛的阅读”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说是丧失殆尽。难怪一些对语文本来还很感兴趣的学生,在通过这样的复习之后,也对语文丧失了信心。其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让在学习语文中,很多有个性,有主动性的学生在中考时对有些主观能动性的题目不能很好的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和水平来。如2006年的武汉市的语文中考试题的第四题“根据语境并依据划线的句子仿写”很多考生的答案几乎都是千人一面万人一像,很少能看到有个性有新意的答案;又如第六题的第二问让考生对你所选取的活动项目设计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其答案也几乎是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很少能看到有个性或者说让改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答案来。这不能不说我们的复习计划未对这些有个性的考生取道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在复习时只注重过分地强调对阅读理解的强化训练,而忽视或淡化了对作文的系统训练。

近几年来,语文中考命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朗;那就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项能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所以,我们绝大多数初三语文老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也都考虑到了这两项能力,并把它作为复习的重点。但在其具体实施复习计划的过程中,阅读复习往往被得到强化,而作文训练却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这是因为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的阅读复习的备考范围,尤其是文言文的中考复写范围界定比较明显,再者即使是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其题型也相对比较固定,这样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们就抓住语文阅读理解无非是有限的基本课文中的重点篇目或一些最常见的基本题型这个特点,所以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不厌其烦的复习,去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强化训练,这样也许在中考中能碰上几道题或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有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作文训练就不一样了,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布局谋篇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密切相关,而这些综合素质都是学生长期在语言训练中形成的,非短期训练所能奏效,这样,越到复习后期,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就越感到无处着手。久而久之,作文训练就成为语文复习中的难题!其考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如2006年的武汉市语文中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学生在考试时出现了大量的偏题,离题,走题,跑题等现象,可见,我们有很多考生更本就不知道怎样写材料作文,或者说,我们有很多考生在考试前更本就没有训练过怎样写材料作文。这种现象,难道与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语文总复习时,淡化对作文形式的训练没有一点关系吗?其答案,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中考语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复写备考时要切实从课本入手,打好基础;从查陋补缺入手,注重科学训练;从应对中考入手,认真研究考试对策;从平时的模拟实战入手,锻炼考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更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要积极地投身于语文改革的大潮中,瞄准素质教育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素质。这样语文教学的原野里才有可能结出更多更好的丰硕甜果来。

论文作者:陈耀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初三语文总复习之我见论文_陈耀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