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特性的比较研究

毛白杨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特性的比较研究

张瑞娥[1]2003年在《毛白杨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特性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我国提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计划署审阅重点保护的基因资源。毛白杨无论速生性、材性、抗性和美观长寿等方面,在杨属树种中均表现非常突出,在黄海流域和华北平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毛白杨遗传变异较大,生产上已选出了许多优良无性系,由于常规无性繁殖生根困难,因而严重限制了优良无性系的推广。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解决毛白杨常规无性繁殖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获得性状高度一致的群体,而且可以大大加快良种推广的进程。 本研究选取5个优良的毛白杨无性系,取其顶芽建立无菌苗。以无菌苗的嫩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芽、叶片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茎芽分化及生长,根的诱导等,比较了不同无性系的再生植株能力,主要结果如下: 1.5个毛白杨无性系通过器官培养途径均能再生植株,但各无性系对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其浓度配比的最佳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离体再生植株不仅受环境的控制,而且也取决于基因型。 2.在附加0.2mg/ml的MS、WPM两种培养基上对5个无性系进行初始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在两种培养基上的反应有差异,其中3个无性系在MS上诱导率高于WPM;1个无性系在两种培养基上诱导率相同;1个无性系在MS上诱导率低于WPM。 3.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5个无性系分别在8种激素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茎芽分化及生长。5个无性系对不同激素配比的反应各不相同,各无性系最适宜的激素配比分别是:1号无性系BA0.3mg/l+NAA0.05mg/l;2号无性系BA0.3mg/l+NAA0.01mg/l;3号无性系BA0.5mg/l+NAA0.01mg/l;4号无性系BA0.5mg/l+NAA0.01mg/l;5号无性系BA0.7mg/l+NAA0.05mg/l。在5个无性系中,以4号无性系分化性能较好,分化芽数达17个。 4.以不同无性系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不同无性系叶片芽诱导及增殖适宜的最佳配比分别为:1号无性系BA0.3mg/l+NAA0.5mg/l,诱导率91.67%;2号无性系BA0.3mg/l+NAA0.5mg/l,诱导率62.4%;3号无性系BA0.5mg/l+NAA0.05mg/l,诱导率100%;4号无性系BA0.3mg/l+NAA0.5mg/l和BA0.5mg/l+NAA0.5mg/l,诱导率100%。芽增殖的激素配比分别为:1号无性系BA0.5mg/l+NAA0.03mg/l;2号、4号无性系BA0.3mg/l+NAA0.01mg/l;3号无性系BA0.3mg/l+NAA0.03mg/l。 5.以MS为基本培养基,单独添加GA_3时,促进茎芽伸长,对茎芽增殖无显着影响;与BA和N从配合使用,既促进茎芽伸长,又促进芽的增殖。适于1号和2号无性系的浓度均为2.Omg/l。 6.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诱导不同无性系生根,1号、2号、3号无性系在激素为N从0.01璐/1+I BAO.Zmg/l时,生根率最高,分别为96.67%、93.33%、56.67%;4号无性系在激素为IBAO.4mg/l时,生根率达最大值,为56.67%;5号无性系在激素为IBAO.Zmg/l时,生根率最好,为93.33%。

吴大忠[2]2007年在《不同杉木无性系组培增殖效果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11个遗传增益相近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在相同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MS+6BA0.6 mg/L+IBA0.3 mg/L可全面满足不同无性系的组培营养要求,具有广谱性。同时,不同无性系繁殖率差异显着,有效苗梢最大相差8倍。筛选的1、3、6号无性系有效苗梢达88、75、72株,繁殖系数高,可应用于组培产业化发展。

任建伟[3]2011年在《引进优良杨树杂种无性系组培繁殖及抗寒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从德国引进的4个杨树杂种无性系L4[Populus×canescens(Ait.)]、L2[Populus×canescens(Ait.)]、E4(Populus tremula L.×P. tremuloides / Brauna×Tur141)、E2(Populus tremula L.×P. tremuloides / Brauna×Tur141)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组培繁殖体系、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地栽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中林46杨(Populus×euramericana cl. Zhonglin46.)、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Schneid. var. tibetica schneid.)进行了抗寒性评价。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电阻抗图谱法(EIS法)、电导法(EL法)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包括:POD酶、SOD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通过多种方法结合,确定其抗寒顺序,为引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无性系组培诱导分化过程中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反应不同。随着6-BA浓度增加,L4和L2的分化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无性系E4和E2的分化率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6-BA浓度增加,所有无性系株高逐渐减小,并且增殖芽出现玻璃化现象。当6-BA浓度相同时,随着IBA浓度增加,分化率均出现下降趋势。无性系L4和L2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3 mg·L~(-1) +IBA 0.1 mg·L~(-1);无性系E4和E2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1) +IBA 0.1 mg·L~(-1)。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无性系茎段生根过程影响存在差异。随着IBA浓度增加,无性系L4和L2的主根逐渐变短,侧根先增多后减少;随着NAA浓度增加,主根越来越短,毛状根和愈伤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无性系E4和E2,由NAA诱导的根通常较短,随着NAA浓度增加,植株基部逐渐出现愈伤化现象,且块状愈伤组织随之增大;由IBA诱导的根通常较NAA长,随着IBA浓度增加,侧根逐渐增多。分析得出无性系L4和L2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3 mg·L~(-1);无性系E4和E2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1)。3、各无性系的移栽成活率均达95.0 %以上,定植成活率在90.0 %以上,且生长正常。4、无性系L4和L2、E4和E2的苗木速生期是7~8月,这一时期高生长占全年生长量的34 %~40 %,无性系间差别不大;地径生长也呈上述规律。5、无性系L2和E2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和12:00。无性系L4和E4则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其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在8:00左右出现次峰值,随后分别在12:00~10:00左右出现峰值。6、无性系L4和L2、E4和E2蒸腾速率日进程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其变化呈明显不对称双峰曲线,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随后在14:00左右出现次峰值。7、胞内电阻率(ri )是杨树进行电阻抗图谱拟合最适合的参数。8、采用EIS法对低温处理下无性系抗寒性分析发现,所有无性系ri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大,呈非典型“S”曲线,与处理温度呈负相关;相对电导率变化也呈上述规律。EIS法与EL法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9、通过对ri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LT_(50),以LT_(50)为指标将各无性系进行抗寒排序:藏青杨>E4>E2>中林46杨>毛白杨>L4>L2。10、通过对相对电导率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LT_(50),以LT_(50)为指标将各无性系进行抗寒排序:藏青杨>E4>E2>L2>L4>中林46杨>毛白杨。11、通过对ri和相对电导率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的LT_(50)之间存在差异,EL法低于EIS法。12、通过对POD酶、SOD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隶属函数分析,以经过隶属函数分析的结果为指标对各无性系进行抗寒排序:藏青杨>L4>E2>E4>中林46杨>毛白杨>L2。13、为了保证科学性,综合分析并结合各无性系在室外田间耐寒生长表现后,最终确定抗寒性顺序:藏青杨>E4>E2>L4>L2>中林46杨>毛白杨。

秦媛[4]2017年在《盐碱地植物共生微生物资源及功能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林木)可与土壤微生物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共生系统以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除根瘤菌和菌根真菌等典型根系微生物共生体之外,在多种生境及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体内外还蕴含着内生真菌、内生细菌、根际促生细菌等大量新颖且遗传多样化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共生菌可参与宿主多种生理生态过程,并对其功能性状(包括促进营养元素高效吸收、提高抗逆性等)进行调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揭示植物根际共生微生物群落组装机制和核心菌群。但是,目前我们对这些共生菌的功能,及其在林木生长和适逆调控效应上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不同地区的多种盐生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共生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构建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NL895杂交杨(P.deltoides×P.euramericana)、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等多种类型的林木-微生物新型共生关系为目标,采用以接种试验验证功能为主的正向筛选和以宿主表型为靶标的反向筛选两种策略,基于分离培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功能菌株以及微生物群落在介导林木生产力和生态适应性方面的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格孢腔目(Pleosporales)真菌遗传多样性和促生功能研究:从多种盐生植物根部、根际以及种子等部位分离培养获得大量格孢腔目真菌,选取其中27个代表性菌株,基于SSU,LSU和tef1叁个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隶属于7个科,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其中9个菌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可能代表一个新的科)。体外耐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虽不嗜盐,但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耐碱性,在KCl浓度1.6M、山梨醇浓度2.0M或pH>10的环境下仍可生长。模式植物共培养试验表明,在培养机制氮源为无机氮的条件下大部分菌株对植物无明显促生效应,甚至有抑制作用,相反,在有机氮条件下,绝大多数菌株可显着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显微染色观察发现部分菌株可成功侵染植物根系并在皮层细胞中形成暗色的菌丝和类似微菌核的结构,是暗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的典型侵染结构,具有矿化有机质(氮)的能力,促进宿主氮素吸收。其中,弯孢霉菌(Curvularia sp.)对北美枫香和杨树幼苗的生长和耐盐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是一类可用于林木促生抗逆的优质微生物资源。(2)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子际真菌群落结构分析及芽孢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生态学特性研究: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发现碱蓬种子真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低,其中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为优势菌群。同时,通过培养手段从种子内部分离得到该属真菌芽孢霉(C.cladosporioides),接种试验证明该菌可以显着提高碱蓬种子萌发率,除宿主植物外,浓度为1×105 ml-1的芽孢霉孢子悬浮液也可对北美枫香幼苗产生显着促生作用,结合多个试验数据推测芽孢霉可从土壤转移至地上部分,成为种子优势内生菌,说明其具有林木广谱共生菌的特性。(3)根际和内生细菌的培养及产ACC脱氨酶细菌的快速筛选:将从不同盐生植物以及杨树根际、根系等部位分离和纯培养所得247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PCR技术对编码ACC脱氨酶的acdS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在试验过程中,共使用acdSf3/acdSr4、DegACCf/DegACCr和F1936f/F1938r叁对引物,经比较和筛选,选用特异性条带最少、扩增成功率最高的引物对acdSf3/acdSr4,最终获得25株可编码ACC脱氨酶蛋白的细菌,分属于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盐单胞菌(Halomonas sp.)贪铜菌属(Curiavidus sp.)以及多嗜菌属(Variovorax sp.)等六个类群。本试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以快速筛选具有提高盐生植物和杨树耐盐能力的功能细菌。(4)土壤微生物组几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经16S rRNA、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BIOLOG ECO和FF微孔板分析、可培养真菌、细菌菌落(cfu)计数等分析手段,比较使用超声波、搅拌器进行物理分散,或使用焦磷酸钠、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溶液作为化学分散剂等四种不同处理后,提取所得的菌体与原始土样中真菌和细菌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代谢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提取所得微生物与原始土壤中微生物类别均有一定差异,其中焦磷酸钠处理和搅拌器两种处理相对较好,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来高效提取土壤整体微生物组样品,并用于后续根际微生物组工程试验体系中。(5)促生耐盐林木根际微生物组工程体系的建立和功能初步研究:以两种杨树无性系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提取富集同域(源于杨树良种基地)和异域(源于滩涂盐碱地)生境土壤微生物组样品,依次建立全封闭、半封闭以及全开放式共培养体系,探究两种土壤微生物菌群及其组合对杨树幼苗生长和耐盐能力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组接种后对杨树幼苗的生长无明显抑制,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苗生长并提高其耐盐性。随后,选择具有强耐盐表型的杨树幼苗,提取其根际微生物组进行多轮筛选,以期获得功能稳定的菌群,为共生微生物人工合成群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创制新型林木促生适逆混合菌剂奠定理论基础。

周锦业[5]2013年在《基于LED光源的杉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近些年对于杉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较多,特别是对于杉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对于杉木组培快繁过程中光质和光强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首先探讨了不同单色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对杉木组培苗生长、增殖及生根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确定了杉木组培苗生长、增殖以及生根的最佳光质及光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试验结果设置复色光处理的光强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出复色光处理下杉木组培快繁不同阶段的光色光强最优组合。具体结论如下:(1)单色LED光照生长培养杉木组培苗30d后的试验结果可知:70μmol·m-2·s-1的红光处理时生长量最大;杉木组培苗鲜重和干重均在50μmol·m-2·s-1的蓝光处理时最大,干鲜重比则在70μmol·m-2·s-1的红光处理达到最大值;就叶绿素含量而言,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含量均分别在30μmol·m-2·s-1的蓝光处理最大值;而Fv/Fm和Fv/Fo均分别在70μmol·m-2·s-1的蓝光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析隶属函数平均值可知,各处理组生长状况综合评价由好到差依次为ck>处理6>处理9>处理1>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处理8>处理7。(2)分析不同复色LED光源生长培养杉木组培苗30d后结果可知:不同光色对杉木组培苗株高生长量、植株干重、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以及Fv/Fo值作用大小顺序均为:红光(R)>蓝光(B)>绿光(G);不同光色对杉木组培苗鲜重作用大小顺序为:R>G>B;对杉木组培苗干鲜重比值作用大小顺序为:B>R>G;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b含量和Fv/Fm值作用大小顺序均为:R>G=B。促进杉木株高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最优光色光强配比组合均为:70μmol·m-2·s-1R+60μmol·m-2·s-1G+30μmol·m-2·s-1B;有利于杉木组培苗鲜物质量积累、干物质量积累以及增加干鲜重比值的最优光色光强配比组合分别为:70μmol·m-2·s-1R+70μmol·m-2·s-1G+30μmol·m-2·s-1B、70μmol·m-2·s-1R+70μmol·m-2·s-1G+50μmol·m-2·s-1B和50μmol·m-2·s-1R+70μmol·m-2·s-1G+50μmol·m-2·s-1B;有效提高Fv/Fm和Fv/Fo值的最优光色光强组合均为60μmol·m-2·s-1R+50μmol·m-2·s-1G+40μmol·m-2·s-1B。(3)分析单色LED光照增殖培养杉木组培苗30d后的结果可知:增殖丛生芽个数在70μmol·m-2·s-1的蓝光处理时最大;增殖丛生芽长度在50μmol·m-2·s-1的红光处理时最大;增殖系数则是在50μmol·m-2·s-1的绿光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析隶属函数平均值可知,各处理组增殖情况综合评价按照由好到差依次为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ck>处理6>处理8>处理9>处理7。(4)分析不同复色LED光源增殖培养杉木组培苗30d后的结果可知:不同光色对杉木组培苗丛生芽个数以及增殖系数作用大小顺序均为:B>R>G,对杉木组培苗丛生芽长度作用大小顺序为:G>R>B;有利于杉木组培苗丛生芽个数、长度以及增殖系数增加的最优光色光强配比组合均为:70μmol·m-2·s-1R+60μmol·m-2·s-1G+70μmol·m-2·s-1B。(5)分析不同单色LED光照生根培养45d后的杉木组培苗结果显示:生根培养的生根时间、生根条数以及平均根长均在70μmol·m-2·s-1的蓝光处理时最大,30μmol·m-2·s-1的绿光处理时最小。分析隶属函数平均值可知,各处理组生根情况综合评价由好到差依次为处理3>ck>处理1>处理6>处理2>处理7>处理5>处理9>处理4>处理8。(6)分析复色LED光照生根培养45d后杉木组培苗的结果显示:不同光色对杉木组培苗生根时间、生根条数以及生根长度作用大小顺序均为:B>R>G;缩短杉木无性系组培苗生根时间以及增加生根条数和根系长度的最优光色光强配比组合均为:70μmol·m-2·s-1 R+60μmol·m-2·s-1G+70μmol·m-2·s-1B。(7)计算培养规模为10万瓶的组培室人工光源的能耗情况可知:不同复色光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可以节省电能127.20~183.00kWh·d-1,节省率可达到37.86%~54.46%增殖培养和生根过程不同复色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可以节省电能111.45~167.25kWh·d-1,节省率可以达到33.17%~49.78%。统计规模为10万瓶的组培室一年照明成本,荧光灯照明年照明费用为12.264万元,生长培养不同复色光处理每年可节省照明费用4.64~6.68万元;增殖和生根培养每年可节省照明费用4.07~6.10万元。

王盼盼[6]2011年在《黑木相思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是相思类最高大乔木之一。本试验以黑木相思10个不同优良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直接器官发生再生植株和间接器官发生再生植株两个方面探索不同无性系组培过程中每个技术环节,为完善黑木相思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促进组培产业化及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木相思无菌体系的建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叁种消毒方法对不同无性系半木质化茎段污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性系FM1、FM2、FM5、FM6、FM9、FM18、FM19、FM21的外植体在75%酒精(30s)+2%次氯酸钠(10min)+0.1%升汞(8min)上处理污染率最低,无性系FM3、FM12的外植体在75%酒精(30s)+0.1%升汞(8min)上处理污染率最低。2.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腋芽诱导。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培养基对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同一无性系腋芽诱导有显着差异,同一培养基对不同无性系腋芽诱导亦存在显着差异。整体分析影响各无性系腋芽诱导率的因素,以培养基类型的影响最大,其次6-BA,NAA影响最小。各无性系诱导率差别较大,整体由高到底顺序为:FM12>FM6>FM2>FM19>FM3>FM9>FM21>FM1>FM5>FM18。筛选各无性系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其中无性系FM1、FM6、FM19的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mg/L+NAA0.3mg/L ,无性系FM2、FM5、FM12的培养基是MS+6-BA2.0mg/L+NAA0.3mg/L ,无性系FM9、FM18、FM21的培养基是MS+6-BA2.5mg/L+NAA0.4mg/L,无性系FM3的培养基是MS+6-BA2.0mg/L+ NAA0.4mg/L。3.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组培苗增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激素配比对组培苗增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同一无性系组培苗增殖系数有显着差异,同一培养基对不同无性系组培苗增殖亦存在显着差异。整体分析影响各无性系增殖系数的因素,以6-BA对增殖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NAA,GA对各无性系增殖影响最小。不同无性系间整体平均增殖系数由高到低顺序为:FM6>FM1>FM19>FM5>FM9>FM21>FM2>FM3>FM12>FM18。筛选各无性系不定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其中无性系FM1、FM3的培养基是MS+6-BA0.3mg/L+NAA0.2mg/L+GA0.3mg/L ,无性系FM2、FM6的培养基是MS+6-BA0.3mg/L+NAA0.2mg/L+GA0.1mg/L ,无性系FM5、FM21的培养基是MS+6-BA0.3mg/L+NAA0.1mg/L+GA0.3mg/L ,无性系FM12、FM19的培养基是MS+6-BA0.5mg/L+NAA0.2mg/L+GA0.2mg/L ,无性系FM9的继代最佳培养基是MS+6-BA0.3mg/L+NAA0.05mg/L+GA0.2mg/L ,无性系FM18继代最佳培养基是:MS+6-BA0.3mg/L+NAA0.1mg/L+GA0.1mg/L。4.继代次数对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组培苗的增殖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各无性系组培苗整体呈现出相对一致的规律,即其增殖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无性系FM1、FM3、FM6、FM9、FM21组培苗在第4次继代时增殖系数最大,无性系FM2、FM5、FM19在第5次继代时增殖系数最大,无性系FM12、FM18在第3次继代时增殖系数最大。5.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组培苗生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生长素配比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同一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率有显着差异,同一培养基对不同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率亦存在显着差异。整体分析影响各无性系生根率的因素,以生长素IBA、ABT的效果最显着,NAA影响效果较小。不同无性系间整体平均生根率由高到低顺序为:FM2>FM5>FM6>FM3>FM1>FM21>FM18>FM19>FM12>FM9。筛选各无性系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无性系FM1、FM21的培养基是1/2MS+IBA0.5mg/L+ABT1.0mg/L+NAA0.4mg/L ,无性系FM2、FM3的培养基是1/2MS+IBA0.5mg/L+ABT1.5mg/L+NAA0.4mg/L ,无性系FM9、FM12的培养基是1/2MS+IBA0.5mg/L+ABT0.5mg/L+NAA0.4mg/L ,无性系FM5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7mg/L+ABT1.5mg/L+NAA0.4mg/L ,无性系FM6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7mg/L+ABT1.5mg/L+NAA0.2mg/L,无性系FM19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IBA0.5mg/L+ABT1.5mg/L。6.两步生根法对无性系FM1、FM6生根率的影响。无性系FM1、FM6生根率在生长素IBA浓度为2mg/L,暗培养5d时达最高,分别达100%、97.5%,生根效果最好,根粗、长。7.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移栽成活。基质黄心土:泥炭土=2:1时的成活率高于黄心土:蛭石=2:1时的成活率,且幼苗的生长状况也较后者好。不同无性系的成活率各不相同,无性系FM5成活率最高为99%,而FM18成活率最低,仅有57%。10个无性系的成活率大小为:FM5> FM21>FM1>FM3>FM6>FM2>FM19>FM9>FM12>FM18。8.黑木相思不同外植体消毒。嫩茎段的最佳消毒处理是:75%乙醇处理20s+0.1%升汞处理7min,茎尖的最佳消毒处理是:75%乙醇处理10s+0.1%升汞处理3min,幼叶的最佳消毒处理是:75%乙醇处理10s+0.1%升汞处理4min。9.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愈伤组织诱导。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同无性系的叁种外植体的诱导率。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各有差异,同一培养基对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也存在差异,同一培养基对不同无性系愈伤诱导亦存在显着差异。叁种材料中以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其次幼叶,嫩茎段诱导率最低。整体分析影响因素大小,以2,4-D对愈伤诱导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6-BA,NAA影响作用最小。不同无性系的诱导情况差异较大,无性系FM1、FM2、FM3、FM6、FM9、FM12、FM18、FM19均能诱导愈伤组织,无性系FM5、FM21没能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10.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愈伤组织继代。设计5种培养基,结果表明,2,4-D和6-BA的激素组合适合黑木相思愈伤组织继代。无性系FM1、FM2、FM3、FM9、FM19愈伤组织继代最适培养基为MS+2,4-D0.5mg/L+6-BA2.0 mg/L,无性系FM6、FM12在培养基MS+2,4-D0.2mg/L+6-BA1.0 mg/L中长势最好,无性系FM18愈伤组织在所有处理中都不生长,最终褐化严重死亡。11.抗褐化剂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以无性系FM6愈伤组织为材料,结果表明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效果最好的是维生素C,浓度是100mg/L时,褐化率最小为29.3%。12.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愈伤组织分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同无性系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同一无性系愈伤组织分化有显着差异,同一培养基对不同无性系愈伤组织分化亦存在差异。整体分析影响愈伤分化率的因素,发现6-BA的影响效果大于NAA的影响效果,其中以二者均为低浓度时愈伤分化率较高。不同无性系间整体愈伤组织分化率大小为:FM1>FM19>FM9>FM2>FM12。无性系FM1、FM9、FM12、FM19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无性系FM2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 mg/L。无性系FM3、FM6愈伤组织未能分化。

袁巧平, 董茂山, 黄钦才, 刘颂, 顾万春[7]1990年在《毛白杨无性系组培芽分化效应与离体选种的研究》文中指出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重要用材和绿化树种。从70年代开始,采用常规方法经无性系大田多点对比试验,已选出一些优良无性系,并进行了组培繁殖。离体培养条件下毛白杨不同无性系的器官分化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采用8个毛白杨无性系为材料,在分析离体组织的生长分化特性与植株大田生长特性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毛白杨生长性状的试管微型选择的可能性,并找出各无性系的最佳分化培养基,提高组培繁殖效率。

付婷[8]2013年在《杉木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中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亚热带16省(区),在中国具有悠久栽培历史,其具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木材纹理美观,结构均匀,病虫害少,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在我国人工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杉木可以做成优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纸浆用材等,深受广大消费群众的喜爱。但是,传统的繁育方式以播种为主,育出的苗木不仅成本高,而且参差不齐、分化明显。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在短时间获得大规模遗传基因型一致的育苗,不仅能有效地克服杉木传统育种的缺陷,而且能充分挖掘繁殖材料的遗传潜能。本文以杉木种子和6个杉木优良无性系的苗梢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开展了杉木外植体清毒、无菌材料诱导和增殖试验、无菌材料生根试验、瓶苗移栽和多倍体诱导等方面的研究,繁殖了一批苗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样的方法对种子和茎尖消毒,种子污染率远大于茎尖的污染率,说明种子比茎尖更难彻底消毒;种子消毒以0.5%KMnO4、75%酒精、0.1%HgCl2、2%NaClO这四种溶液结合使用效果显着;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杉木种子消毒的方案进行优化,得出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案:0.5%KMnO4处理2h、75%酒精消毒10s、0.1%HgCl2浸泡12min、2%NaClO浸泡5min;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杉木苗消毒的最佳组合:清水冲洗3h,75%酒精消毒10s、0.1%HgC12浸泡1.2min。2.杉木优良无性系在1/2MS+0.5mg/L6-BA+0.1mg/L NAA+20g/L蔗糖的培养基上最容易诱导出侧芽;培养基类型对芽的诱导和生长有较大影响。对6个杉木优良无性系的诱导试验可知,不同优良无性系诱导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存在差异,需要利用不同培养基进行诱导,但是从新生侧芽数、平均苗高、平均苗粗、有效苗梢、增殖系数这五个指标的最低值和平均值考虑,此诱导培养基比较适合6个无性系。3.MS、1/2MS、white、N6四种培养基最适于增殖的是MS。用活性炭可以改善试管苗的玻璃化和褐变程度;但活性炭作用时间过长不利于芽的分化,会使苗老化。4.杉木苗的大小会影响增殖的效果。杉木茎尖小于0.5cm,容易黄化坏死;杉木茎尖大于1.0cm,顶端优势太明显,分化的芽数量较少;杉木茎尖大小在0.5~1.0cm,既容易成活,又利于芽的增殖。5.在pH值为5.8±0.2增殖培养基中的苗增殖系数为3.08,长势较好,苗绿,叶展充分;在pH值为6.5±0.2增殖培养基中的苗增殖系数2.33,长势一般,苗深绿,叶展不够充分。综合增殖系数和长势来看,以pH值控制在5.8±0.2比较适宜。6.杉木种子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诱导比较,种子诱导芽长势好于茎尖诱导芽,但种子难消毒,易褐变,存活的种子诱导率低,茎尖比较容易消毒,不易褐变,而且诱导率高。综合考虑,茎尖比种子更适合作为外植体大规模生产应用。7.比较适合杉木增殖的生长调节物质6-BA浓度为0.5-1.0mg/L、NAA浓度为0-0.3mg/L,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浓度要合理搭配,才有利于芽的增殖,从而筛选出增殖系数高的增殖配方。对6-BA而言,高浓度6-BA有利于增殖,但6-BA浓度大于1.0mg/L时,试管苗就开始出现轻微玻璃化,6-BA浓度低于0.5mg/L,不利于增殖。对NAA而言,当NAA浓度大于0.3mg/L时,苗就容易老化,不利于侧芽增殖。综合考虑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才适合杉木苗增殖。8.不同优良无性系在增殖培养基MS+1.0mg/L6-BA+0.3mg/L NAA+30g/L蔗糖上均能分化出一定量的侧芽,但生长和增殖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从增殖系数的差异性来看,培养基MS+0.75mg/L6-BA+0.1mg/L NAA+30g/L蔗糖和培养基MS+0.75mg/L6-BA+0.05mg/L NAA+30g/L蔗糖都基本上适合6个杉木无性系,但前者比后者更具有普遍性。9.不同类型的培养瓶对杉木生长也有很大影响。罐头瓶比叁角瓶更有利于苗的增贿,罐头瓶透气性差,水分不易散失,长时间保持湿润的培养基有利于苗吸收营养物质,但过多水分容易导致玻璃化;叁角瓶是用棉塞封口,透气性比较好,不容易导致玻璃化,但是水分容易散失,干燥的培养基阻碍了苗吸收营养物质,培养时间超过30天,苗的生长就受到抑制,苗就会慢慢地老化。因此,从增殖的角度考虑,选择使用罐头瓶利于芽增殖,诱导生根选择叁角瓶较适合。10.以杉木优良无性系5号高2cm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探究1/2MS、MS、活性炭、6-BA、IBA和NAA这6个因素对诱导生根的影响。发现最适优良无性系5号生根配方是:1/2MS+0.5mg/L IBA+0.5mg/L NAA+30g/L蔗糖+0.5g/L活性炭,其生根率高达97.1%6个优良无性系都接种于同一生根培养基中,结果显示6个无性系试管苗生根情况存在差异,生根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3>5>6>1>4>2。11.同一秋水仙素浓度下,诱导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同一处理时间下,诱导率不随着秋水仙素浓度递增而稳定上升。秋水仙素浓度在0.05%和0.1%之问,诱导率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而上升;秋水仙素浓度在0.1%和0.2%之间,诱导率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而下降,因为秋水仙素对细胞的毒害很大,浓度升高会增加芽的死亡率。经过30天培养,发现用0.1%秋水仙素处理2d的苗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其生长慢,苗长变矮、苗径变粗,叶面积变大,叶色变浅绿,叶变厚。综合考虑,最适宜杉木多倍体诱导的组合是0.1%的秋水仙素处理2d,诱导率达到29.1%。

范秀平[9]2010年在《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生根技术及其生根机理》文中提出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的木本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在海南、广东栽种表现良好。具有速生、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材质优良。近几年在福建开始大面积的种植,出现了苗木供不应求的现象。本试验以黑木相思两个优良无性系FM25号和四号组培苗为材料,从基本培养基、组织培养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有机附加物各个环节以及生根机理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寻求一条有利于黑木相思的组培苗生根的技术体系,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黑木相思两个无性系组培苗的生根培养结果,可以发现黑木相思的生根培养中生长素IBA和ABT-1更适合它的生根培养。IBA0.4mg/L-0.6mg/L和ABT-11.0 mg/L-2.0mg/L+AC0.1g/L共同作用生根率更高。FM25生根率最高可达98%,四号生根率最高可达80%。2.通过对两个无性系在不同MS母液下生根的研究发现,1/2MS更适合黑木相思的生根培养,明显的优于MS和1/4MS。N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黑木相思组培苗的生根培养,有机元素和Fe元素含量加倍效果不明显。3.对两个无性系在不同形态培养基下的生根培养,发现固-液混合态的培养基更适合生根培养,既利于根系吸收培养基的物质,又不影响根的呼吸,利于根的伸长。4.不同的蔗糖浓度对组培苗的生根影响不同,黑木相思两个无性系生根培养需要的蔗糖浓度为10g/L-20g/L。5.不同的透气性和支持体下的培养基影响组培苗的生根,本试验研究发现琼脂作为支持体生根率高于沙子作为支持体,沙培下植株死亡严重。透气性的培养容器有利于植株的生根培养。6.研究发现接入培养基的组培苗初期暗处理四天生根率高于没有暗处理和暗处理八天。7.本试验研究结果发现, 2500lux下FM25和四号生根率和生根数量最好.红光下两个无性系的生根率和根长都高于蓝光和白光,平均根数红光下也表现较好。温度25℃生根率、生根条数和根长度明显优于其他温度下,温度22.5℃生根明显下降,说明低温不利于黑木相思的生根培养。8.研究发现,培养基添加10mg/L-20mg/L的稀土元素有利于黑木相思的生根培养,不同的稀土元素之间的差距不是太明显,浓度太大效果不是太好。添加1g/L的胰蛋白胨对黑木相思组培苗的生根效果较好.但是随着胰蛋白胨含量的增加,生根率反而降低,根条数和生根长度也降低.添加香蕉泥和椰汁对组培苗的生根效果不好.只是使植株变得更绿更壮.9.黑木相思组培苗生根过程中,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FM25来说,生根过程中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对于四号来说,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下降,这与四号生根率低有关。10.不同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生根前后存在很大的差异,生根过程中Fo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再减低,最后再增加。而荧光参数Fm、Fv/Fm、Fv/Fo的变化不同,这与生根状况存在相关性。

蔡晓明[10]2008年在《北美一球悬铃木无性系选育及其体胚发生等快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50个无性系为材料,对各无性系的扦插生根特性、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耐盐性、耐旱性及进一步评选出的部分优良无性系的组培特性、体细胞胚胎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这些无性系来源于1999年引进的47个北美一球悬铃木种源-家系联合试验林。8年生时,按优良种源选择、优良家系选择和优良单株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并繁殖成无性系。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的50个无性系间在扦插成活率、扦插生根时间、生根根数、根系总长度等性状上,无论是在盆插还是圃地扦插条件下,均达到极显着(P<0.01)差异水平。2、无性系间叁年生的树高、地径、体积等性状同样达到极显着(P<0.01)差异水平。表明在种源选择和家系选择基础上选择出的50个无性系之间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更为速生的无性系。3、对进一步筛选的无性系进行耐盐性和耐旱性试验表明,在盐胁迫过程中叶片的POD、CAT、SOD酶活性及甜菜碱、糖醇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5倍、2.75倍、2.45倍、9.52倍、1.92倍;无性系盆栽水分胁迫过程中光合特性A值、Gs值、Tr值均出现下降趋势,Ci则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无性系荧光参数Fv/Fm、△F/Fm与qP均降低,qN呈上升趋势;无性系叶片中ABA、IAA、ZR、GA四种内源激素只有GA呈下降趋势,ABA、IAA、ZR呈区间波动态势,表明植物激素在水分胁迫中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4、综合北美一球悬铃木50个无性系苗期生根性状、生长性状、耐盐性、耐旱性表现,进一步筛选出各项表现均优良的八个无性系,分别是SJ8、NY44、SJ36、DY36、ZJ29、DY10、SX1和SX36,可将它们作为优良无性系品种进行中试推广。5、对上述选出的北美一球悬铃木无性系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表明:芽的增殖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NAA0.1mg/L、6-BA0.5mg/L、KT0.3mg/L效果最佳。外植体茎段在1/2MS培养基上可直接诱导生根,以附加NAA0.02 mg/L、6-BA0.1mg/L、KT0.05 mg/L、IBA1 .0 mg/L效果最佳;再生芽诱导生根以附加6-BA0.1 mg/L、IBA1.0 mg/L效果最佳。6、通过对北美一球悬铃木叶片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发现以自新稍顶端往下第2~3位的叶为材料,暗培养条件下,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继代、体细胞胚胎诱导和体胚发育的最佳培养配方分别为:MS基本培养基,蔗糖30g/L,琼脂6g/L,pH值5.7,附加NAA0.2mg/L、IBA 0.3 mg/L、6-BA0.3mg/L;MS基本培养基,蔗糖40g/L,琼脂6g/L,pH值5.7,附加IAA0.1mg/L、6-BA0.3 mg/L,添加有机物TC 4 mg/L;MS基本培养基,蔗糖40g/L,琼脂6g/L,pH值5.7,附加激素配比组合C,添加有机物TC 4 mg/L、水解酪蛋白400 mg/L;MS基本培养基,蔗糖40g/L,琼脂6g/L,pH值5.7,附加ABA 3~6 mg/L,添加有机物TC 4 mg/L。

参考文献:

[1]. 毛白杨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特性的比较研究[D]. 张瑞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2]. 不同杉木无性系组培增殖效果的比较研究[J]. 吴大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3]. 引进优良杨树杂种无性系组培繁殖及抗寒性研究[D]. 任建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11

[4]. 盐碱地植物共生微生物资源及功能初步研究[D]. 秦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5]. 基于LED光源的杉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 周锦业.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6]. 黑木相思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比较研究[D]. 王盼盼.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7]. 毛白杨无性系组培芽分化效应与离体选种的研究[J]. 袁巧平, 董茂山, 黄钦才, 刘颂, 顾万春.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8]. 杉木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研究[D]. 付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9]. 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生根技术及其生根机理[D]. 范秀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0

[10]. 北美一球悬铃木无性系选育及其体胚发生等快繁技术研究[D]. 蔡晓明.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毛白杨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特性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