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伍重和他的建构思想论文_徐萍萍,赵荣博

约恩?伍重和他的建构思想论文_徐萍萍,赵荣博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伍重对折板和壳形无柱大空间情有独钟,最钟爱有机形状的大跨结构。他的思想受到斯坦?艾勒?拉斯姆森、陶特、克林特、莱特等人的影响,加之对丹麦、中国、日本、中东、古西班牙、美国等不同国家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他包容的跨文化思想,这一切反映在他的建筑中,则呈现出明显的建构意喻。伍重的建筑原则是时刻对地形地貌、气候、时间、材料和建造工艺保持敏感,遵循自然法则,在五中的眼里城市有机体与植物有机体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关键词:伍重;建构思想;形成

一、思想体系的形成

斯坦?艾勒?拉斯姆森是伍重的老师,是伍重建筑思想体系形成的线索人物。老师对严森?克林特的建造文化推崇备至,认为严森?克林特设计的格鲁特威大教堂是几近完美的建筑。还曾提及布鲁诺?陶特,以及他的跨文化思想,这些都影响了年轻时的伍重对建筑的态度以及自身建筑理念的形成。

大教堂在约恩?伍重孩提时就开始建造,推崇砖的建造工艺,尤其是清水砖的精湛工艺。这座1940年完成的教堂,义无反顾的运用单一模数材料的做法是伍重建构思想的源泉。严森?克林特是反学院派、反古典主义的建筑师,他认为建筑系学生更应该接收建造训练而非设计训练,并且主张建筑系学生“应该研究石基教堂、庄园宅邸和农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关系”,更愿意将自己视为房屋建造者 ,以及将自己的技艺成为“建造文化”,而非建筑学……。俨然要把自己归类为建筑的实践者而非建筑理论的研究者。

陶特1919年发表了《城市之冠》,将城市之冠视为一种因时间地点不同而呈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普遍现象,古希腊神庙、哥特教堂、印度和中国佛塔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巧合的是格鲁特威大教堂正是一座“城市之冠”陶特和克林特相辅相成的影响着伍重。

克林特的儿子小克林特还为格鲁特威大教堂设计了建构意味十足的配套家具,在1930年完成的托马斯?伯莱兹多夫夫妇墓碑的设计中小克林特把一个正在建造的船身的平面和剖面雕刻在墓碑上,这些都持续影响着伍重。

伍重的父亲是船舶设计师,所以自小对船舶的骨架结构非常了解,对曲线的运用也比常人敏感。保罗?瓦莱里在1992年出版了《欧帕林诺》一书,书中介绍了造船和教堂建筑的渊源。父亲所在的赫尔辛厄船坞场是伍重儿时的游乐场,在那里形成了他对造船工艺的崇敬之情,这在他的建筑中常有体现。斯堪的纳维亚木构教堂的设计中,船舶对他建筑设计的影响尤为明显。

对伍重而言城市有机体同植物有机体并无二致,住宅也应像有机体一样能够体现自然生长的法则,房屋的构造就像居住在房屋中的人一样,都要遵循某种生存秩序。基于以上的背景,让伍重形成了与严森?克林特一样的建筑设计理念,对学院派的功能主义以及形式主义持反对态度,喜欢在自然和民间艺术中寻求灵感。他的出身背景也让他与多数建筑师不同,他脱离了直线和方盒子的束缚,因从小就看到父亲用曲线板设计船舶,所以他的建筑也多出了一些灵活的曲线感。

另外,伍重对结构形式的关注同赖特一样,将结构形式作为建筑固有表现性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跨问题的处理伍重一样不求助结构工程师,而是将折板结构的大跨能力作为建筑固有表现性的基础。建构形式的建造逻辑和几何形式的句法逻辑构成了伍重建筑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指导原则。

二、从伍重的作品中发现他的建构思想

悉尼歌剧院设计中,建构形式的建造逻辑和几何形式的句法逻辑两原则合二为一。在此伍重延续了他将结构形式作为建筑固有表现性的基础的理念,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的运用和后张式大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板屋盖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设计之初,对于壳体屋顶的的设计,最初只是一个姿态的设想,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实际建造中一度无法实现。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的是低矮的弧形建筑外形,轻盈的姿态将无法保持,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办法。1961年伍重意识到他想要的壳体屋盖可以在一个直径为246英尺的球体上产生,悉尼歌剧院的屋顶才最终落地。伍重最后确定了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许多构件都是根据立体几何学确定的,然后在确保品质情况下批量生产,最后将他们组装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屋顶形态。

悉尼歌剧院说明建构观念与结构理性并非必然是一回事“在结构手段与建筑结果之间,永远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结构形式的真实表达并不等同于建构,从典型的哥特交叉拱就可以看出,它有一些从结构角度来说多余的肋架,这些肋架一方面是为了拱顶建造的结构需要而设,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称的形式考虑。结构的力学逻辑和物质形态的形式逻辑或建造逻辑都远没有达到完美统一,但这样的建筑是建构的经典。

1964年的苏黎世歌剧院设计竞赛方案中有两大特点,折板屋面和双层墙体。折板屋面将演出大厅和辅助设施都涵盖其中,形成建筑的秩序中心,表明建筑的空间逻辑关系,折板屋盖与建筑基座之间也通过结构及材料的艺术处理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微型城市。双层墙体之间形成厚度不一的夹层空间,与“服侍性”空间相结合,容纳了一系列辅助性设施,被周边共同需要。主演大厅的古希腊式处理,且带有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文化,是伍重跨文化思想的体现。歌剧院与城市肌理的结合更是让之成为城市之冠,是场所感和精神认同的所在。

1956年的金戈住宅方案,是63栋单层院落建筑组成的单元小区。有11个大小不同组团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总平面布局是“辛德拉伯恩式”的,即花园郊区住居类型;建筑组合很松散,为花园绿化留出余地,院落形式简单化一;建筑两侧和围墙为居住者营造了可以自由活动的内部绿地,院落和内向绿地可以在围墙内扩建;单元内的空间可以有所不同,但都是在标准的L形三居室单元基础上发展的。这样的设计手法可以看出他受克林特设计手法影响之深。

三、总结

森佩尔对约恩?伍重的解读时说,他的建筑是“基座”与“屋盖”的二元对立公式。在住宅建筑中,院落住宅采用单坡屋顶,周边承重墙体成为围合建筑和院落空间的主体,“基座”是“屋盖”下面薄薄的平台;在有些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采用折板屋盖,折板状的混凝土“屋盖”跨越在高架的“基座”上面;在悉尼歌剧院建筑中可以见得,更大尺度的集会空间,伍重选用了多重壳体形式,体态轻盈的壳体“屋盖”坐落在阶梯形“基座”上面。在伍重的建筑中重檐屋顶反复出现在公共建筑中,院落空间一直存在于居住建筑中。

悉尼歌剧院还让我们知道“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不应该考虑造价和纯粹技术的因素,而应该包括情感艺术想象的精神”,然后为此寻找合适的结构体系。悉尼歌剧院还让我们认识到“一种既定的材料和结构方法在另一种不同的构造方式中可以保留最初的建构特征”。伍重用自己的建筑告诉我们,建筑的形式并非靠装饰来实现,但也表明了装饰至于建筑的正当性,建筑形式是结构的支撑和装饰辅助作用的结果。

“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不应该考虑造价和纯粹技术的因素,而应该包括情感艺术想象的精神。”(第十章)

论文作者:徐萍萍,赵荣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约恩?伍重和他的建构思想论文_徐萍萍,赵荣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