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进行实证研究

对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进行实证研究

彭梅[1]2014年在《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高等继续教育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继续教育英语教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教学改革力度总体较小,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从教师角度看,课堂教学基本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学习者角度看,成人学生听说能力尤其薄弱,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听说技能。本文针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原则和步骤,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培养过程展开研究(共四轮),试图探索出一条培养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者对学生听力的培养重点通过以听写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进行,对口语能力的培养重点通过以小组合作式英语短剧排演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和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者主要通过测试、问卷、访谈、学生书面报告、教师日记和录像等方式收集数据,利用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标注归纳等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四轮行动研究,笔者实施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他们不仅听写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听写成绩均分从5.25分提高到11.03分,口试成绩均分从79.83分提高到86.80分),其语法使用、词汇量、拼写准确性、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兴趣、态度、动机、学习策略和交流技巧等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笔者得出结论:针对学习者特点实施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者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对学习者施以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培训并且合理利用形成性评价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在以下叁个方面有所创新:1)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在国内现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中较少见。该学习群体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全日制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者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深化对该学习群体的认识、总结其学习外语的特征有助于拓宽国际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究对象的广度和深度。2)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的核心内容为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听写”和“合作式短剧排演”活动、结合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和形成性评价来培养成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比该领域之前以理论式探讨和教学经验总结为主的英语教学类研究,本研究内容比较有创意。3)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长的创新: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师行动研究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进行了4个学期(共4轮)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法和时长在我国高等英语教学领域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本篇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指出对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评析:成人外语学习者特点、听力和口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语言学习策略培训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文献综述基础上笔者阐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环境和对象、初步研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简述。第四章作为本论文最核心的章节,主要从听力和口语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对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分别通过以“听写”和“合作式短剧排演”为主要手段的系列活动来进行,按照行动研究开展的特点,逐一对四轮研究过程进行具体描述、分析、评价和反思。第五章是总结与反思。笔者以鸟瞰的角度对四轮行动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式总结,对本文四个研究问题做出正面回答,肯定了听写教学和短剧排演教学的积极效果,概括出比较有效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对在研究过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学习策略培训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描述、讨论和总结。最后一章结语部分首先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继而从应用层面讨论本文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产生的教学启示,反思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曾鑫[2]2014年在《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寻找一条更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讲解为主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本论文以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证研究为主题,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以下问题:1.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成绩?2.阅读课中哪一种合作学习策略更受学生欢迎,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本实证研究为期4个月,选定长沙大学附属中学的两个高叁年级平行班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组。实验班运用合作学习授课模式,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实验前后进行前测、后测、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并收集数据。然后对前测、后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对比分析,并对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讨论。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前测后测成绩的分析以及实验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得到的回馈,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实验前后在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英语阅读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动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成绩比较分析发现:在高叁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授课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有效,采用合作学习授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和成绩。3.采用共同解除生词障碍策略、共同理解篇章结构、共同查找合作目标与任务要求资料合作学习策略最受学生欢迎,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实证证明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与常规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贺立[3]2008年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大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合作学习是最热门的有关教育改革的话题之一。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受到了教学方法研究者们的关注。大专英语合作学习是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大专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竞争意思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大专英语合作学习符合我国目前对大专英语教学的要求,并且能解决当前大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对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验和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有所欠缺。本篇是笔者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一个运用研究,希望对同行有所裨益。本文采用实验和个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专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此次研究,选取了学业成绩、授课教师等基本情况同质的两个大专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析了在实验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过程,将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两个班学生在英语科目的总成绩、英语各分项目成绩、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各项成绩得分上都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即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口语、阅读和书面表达方面的得分显然高于对照班学生的相应得分;而在高分组学生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项成绩的得分均无显着性差异。这些英语学业成绩变化的结果与实验班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个案,共同证实了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而促使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提高。本篇分六个部分对大专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进行了探索。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我国大专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出发,分析当前大专英语教材的特点,阐述我国大专英语教学的目的,大纲要求,以及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要求存在的矛盾,由此说明在大专英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为对本课题国内外已有研究的介绍,并且对已有的研究作了评述,然后介绍教学策略的一般理论,最后说明本研究的思路。第叁部分为实验设计与方法,介绍实验方案、对象、工具、以及实验程序和步骤。第四部分为根据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讨论。第六部分为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得出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合作技能等综合素质的结论。

王栋[4]2013年在《教师行动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变革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则需要通过教师学习得以实现。然而,传统的教师学习存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陈旧等问题;教师作为学习者一般强调理论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经验与反思基础之上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式,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之中,近年来在其它领域也得到了普遍推广。为丰富教师学习的理论研究的实践操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本研究将行动学习的理念引入到教师在职学习之中,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师行动学习研究为教师在职培训与专业发展项目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论文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为例,主要探讨教师行动学习的叁个主要问题,即教师行动学习是什么、教师为什么要开展行动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实施行动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还尝试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并指出了其理论意义与推广价值。论文共分为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背景与主要内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具体方法,并对本研究中的主要概念如教师学习、教师知识、行动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各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包含叁个部分,即对教师学习的文献综述、对行动学习的文献总结以及对国内外教师行动学习研究文献的回顾。综述的结论表明尽管对行动学习的研究已有历史,但针对教师行动学习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值得作进一步探究。第叁章是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教师行动学习的内涵、特征、过程和类型等,同时对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本章还从理论上分析了行动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这与论文第四章的实证研究部分形成了呼应,共同佐证了研究结论。第四章是本研究的实证调研部分,笔者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为例对教师的行动学习开展了实地考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和实物分析了解高中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该部分研究旨在总结教师行动学习的实然状态,对构建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提供实证基础。第五章主要总结教师如何开展行动学习,通过研究笔者将课堂观察与交流、案例总结与研讨、合作行动研究与践行、集体备课磨课等归纳为教师实施行动学习的具体策略,而将开展校本研修和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实施行动学习的途径。第六章中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和创新点所在。本章结合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分析和高中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教师行动学习的核心特征与价值,介绍了教师行动学习的内外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同时指出了该范式的内涵、特征、对教师在职学习的启示及其推广价值。从这一范式可以看出教师行动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效果受到教学环境、评价制度、学校管理、教师反思能力与沟通技巧等多个内外部因素影响。第七章是本研究的总结部分,该章汇总了研究的结论与启示,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师行动学习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论文以高中英语教师为例对教师行动学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教师本人(包括其它学科教师)、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人员都有启示作用,且对于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效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方雪晴[5]2012年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情境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其研究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教育导向的二语动机研究的兴起;(2)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二语学习中,“去动机”现象普遍存在,而教师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一个重要因素;(3)当前二语动机策略研究仍十分薄弱,实证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尤显不足;(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倡导大学英语教学采用新模式,以“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从“如何教”到“如何激励”的转变。本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叁个方面:(1)心理学领域及二语教学领域的动机理论研究和动机策略方面的理论探讨;(2)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3)大学英语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动机策略的应用研究。本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心理学领域及二语学习情境中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心理学动机理论历经了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人本主义的需求层次论到认知主义的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这些理论各有侧重,对二语教学不乏现实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同时推动了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开展。当代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代表人物,匈牙利学者Dornyei借鉴和吸收了心理学主流动机理论及已有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精华,先后构建了叁层次二语动机理论、二语动机过程模式和二语动机自我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成为本研究最核心的理论依据。随着动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领域及二语教学领域的动机策略研究也逐渐拉开序幕。国内外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将心理学主流动机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习动机的原则和策略建议。在二语教学领域,Dornyei依据其建立的二语动机理论模式,建构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二语动机策略体系,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工具。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本研究针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的实际运用展开了实证探索。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研究以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5所高校的105名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考察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和教师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与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的相关性。通过对动机策略使用频率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教师较常使用的动机策略及较少使用的策略。教师访谈结果显示出与问卷调查结果较高的一致性,同时揭示了教师较少使用某些策略的主客观原因。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和职称则未对其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产生显着影响。为验证大学英语教师常用课堂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是否对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在实证研究的第二阶段,笔者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针对上海电机学院12名大学英语教师和他们的96名大二学生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动机策略及不太有效的策略。学生访谈的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反映出学生认为某些策略未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的主要原因。此外,学生在访谈中提及的其它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做法恰恰涉及了教师很少运用的动机策略。而课堂观察记录所揭示的一些教师做法,虽然在问卷量表中没有包含,但却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对高/低水平组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绝大部分动机策略对两组学生的激励效果存在显着差异,从而验证了Dornyei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影响动机策略有效性的假设。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与发现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切实的指导和启示。最后,立足理论研究发现和实证研究结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和体验,进一步探讨了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具体教学情境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国内很多高校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大学英语采用分级分层教学。此外,大学英语教学班人数通常较多,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第二阶段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表明,绝大部分动机策略对高低水平学生的激励作用差异显着。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高低水平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采用相应的动机策略激发、维持和增强其英语学习动机。低水平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丧失信心或麻木不仁的态度。教师应着重做到:提供机会让他们定期获得成功体验,重建英语学习信心;使英语学习富有意义和趣味,提升其英语学习兴趣;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体现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的肯定;善用提问和倾听的技巧,表达对学生的重视与关爱;必要时,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策略方案。高水平学生通常对课堂教学怀有较高期望,如果一直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滋生负面情绪,导致学习热情减退。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因为近期学习目标已经达成而产生一种懈怠心理,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维持和强化高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融入文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文化体验;明示对学生寄予厚望,训练和帮助学生构建理想的英语自我,并实现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的和谐统一;教给学生自我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大班教学和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显着特征。大班教学容易使师生间产生疏离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制约教师对某些动机策略的运用,如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与计划。鉴于此,笔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在大班情境下可运用以下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学习:调整教学风格,增进师生交流;强化目标导向,凸显任务价值;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提高交际真实性;强调纪律和班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融入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相关研究结论显示,由于受到软硬件设备状态、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师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似乎并未真正起到优化教学、激励学习的作用。由此笔者指出,要使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真正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从叁个方面进行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开展CALL课堂任务型学习活动,使技术真正融入教学;促进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第二阶段实证研究证实为比较有效的动机策略中,既有内在动机策略,也有外在动机策略。笔者指出,教师平衡兼顾地运用内外在动机策略,使其同时发挥作用,可取得最佳激励效果。以下策略可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情境兴趣,培养个人兴趣;以自主支持型教学替代控制型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和学生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能力需求;建立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满足学生归属需求;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价值观,催生融合型动机的形成。要激发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教师则应该:使奖励发挥正向的激励作用;使表扬更有效;以温暖善意的批评引领学生进步;“挑起”课堂知识冲突,开展有益的组际竞争和组内合作;让多元互动成为激励学习的外部源泉;强调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师应综合运用内在动机策略及外在动机策略,以在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一阶段实证研究的相关结果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动机策略的使用频率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将有助于增强教师运用动机策略的积极性。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提高,具体方法包括:借助合作式发展及同伴观摩,与同事密切合作,实现共同提高;定期撰写教学日志,适时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学反思;恪守职业承诺,加强专业学习,收获自尊,培养自信;建立成就档案,进行自我激励;唤醒健康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本研究在综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对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情境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根本上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惠鸣圆[6]2017年在《教师指导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同伴反馈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写作反馈不仅是提高语言学习者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影响语言学习者写作态度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国内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主要采取教师反馈这种单一的反馈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忽略了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提高,更缺乏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作文的机会。本研究试图将写作同伴反馈机制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并在反馈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研究在教师指导下的高中生英语写作同伴反馈对于高中生写作态度、写作能力以及处于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影响和效果。本研究的对象为研究者执教高中的两个高二年级自然班学生。实验期间,对照班作文采用传统的教师集体反馈形式,而实验班采取小组同伴反馈形式,结合必要的培训以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学期之后,研究者对实验班问卷调查、实验后两个班作文成绩和作文中错误和优点数量的比较、实验后两个班同等作文水平学生作文成绩比较以及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和跟踪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同伴反馈指导和实践,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更加积极。大部分学生希望今后英语写作教学能采取同伴反馈的形式,但也认为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同伴反馈的一个必要环节。2)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在语法句型、篇章内容和作文优点方面进步明显,而在词汇运用、句子衔接方面的进步不甚明显。3)实验班英语写作高水平组学生在同伴反馈中反馈与修改最有效,但写作成绩进步并不明显。中等水平组学生在反馈和修改中进步最大,作文成绩提高也最显着。低水平组学生在反馈和修改以及作文成绩上进步比较缓慢。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写作同伴反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比教师反馈更能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态度,也能更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以作为代替教师反馈的一种写作反馈形式。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写作同伴反馈,一方面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如何使不同写作水平学生在同伴反馈中更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邢华欣[7]2015年在《合作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根深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育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不强,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是除了重视度不够外,主要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滞后。因此,探索出一种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符合英语教学规律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许多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共同探究的重要课题。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成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引入我国,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A学院的教学实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课堂观察,对该院校的某专业进行试验,努力收集数据,最终得出结论。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现状及主要方法和相关核心概念;其次对合作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接着尝试探究高职公共英语合作学习课堂的构建;最后以A学院某专业学生为例,对合作学习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

丛璐[8]2010年在《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发展,祖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加快,国际贸易更加频繁,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有更多能灵活使用英语的人才。而我国的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薄弱,特别表现在语言的表达能力(说、写)方面明显低下,导致了“哑巴英语”现象。究其原因,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极少有语言输出机会。这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严重失衡直接导致了学生只学会了考试,掌握的只是“哑巴英语”。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教学中注重语言输入的同时,重视语言输出,有效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加强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互动是最有效的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的途径。通过互动,学生可以得到大量可理解输入,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有效提高交际能力。因此,笔者提出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本模式以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Swain输出假说理论和Long交互假说为理论框架,讨论达到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以及保持两者平衡的最有效途径——互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能够得到优化,获得语言输入的途径也不再单一,并且能够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出机会,有效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本模式共分为叁个阶段:语言输入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接受能力;互动输出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教学评估,检测学生语言接受理解能力和输出能力。针对此模式能否有效促进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开展了实证教学实验,初步检验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本论文希望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有:学生对待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态度,对待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的态度,互动教学模式能否帮助学生得到大量的,优化的可理解输入,能否增加学生输出语言的机会,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该实验的结果对于教学而言是令人鼓舞的:学生认识到了语言输出与输入同等重要;在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下,能够获得优化的可理解输入,并且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出机会,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有所提高。虽然本研究有很多局限,不过仍然会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操作性范式。

毕琦琳[9]2012年在《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际性练习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互动是学生进行交际练习的关键,而互动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就是小组活动,因此小组活动以其独特的优点而被众多第二语言教学者所采用。首先,小组活动可以大量地增加交际性操练。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需要综合地运用所学语言尽可能快速地相互交流信息,这种交流是交际性的,学生首先注意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其次,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开口率,增加课堂互动程度。在小组活动这样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中,人人参与,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共同发现,共同解决。另外,小组活动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气氛和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然而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真实的课堂小组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本人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过程主要分成叁个阶段:一、课堂观察阶段——研究者从小组活动类型、小组活动话题选择、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教师角色四个方面对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课堂上,小组活动实施的时候常常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第一,学生无法进行有效互动,只是形式上在轮流交换信息,当一个同学开口说话的时候,别的学生在溜号或者在准备自己要说的内容;第二,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小组活动的学习策略,不会主动发问,听不懂的时候或者不明白的时候就一带而过,并没有停下来进行意义协商;第叁,教师对小组活动缺乏引导或者引导不当。研究者反思后提出假设: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活动前的准备,如小组活动类型的选择,小组活动话题的选择,到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国的引导、反馈、总结,都是影响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作者设想小组活动效率低和交际性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教师没有在前期小组活动准备中嵌入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进行意义协商的疑点,二是因为教师没有通过有意识地学习策略培训,培养学生意义协商的意识。二、教学设计阶段——研究者根据以上假设,以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有关增多小组活动中意义协商的教学设计。叁、实验教学阶段——在进行“增多小组活动中意义协商”的行动研究中,通过不断地观察与分析,实验、反思与再实验的实践活动。本研究取得的结论为:(一)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在材料中有目的的插入一些和课文所涉及话题相关的生词可以提高活动中的意义协商的频率;(二)在布置任务时,要通过有计划地教授常用的进行意义协商的语言形式,增加小组活动中的意义协商,并使学生逐渐建立进行意义协商的意识。(叁)在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恰当地地提醒学生进行意义协商。最后研究者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自己在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方面的建议。

徐新苗[10]2013年在《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年来,“英语难教”、“英语难学”一直是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学生面临的难题。与城市高中比较,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成绩较差,厌学、弃学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水平更低。因为学校课堂教学是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尝试并运用一种适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策略来学习英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终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育部2003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提倡体验、练习、参与、合作、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强调要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互助、互相依赖活动、在教师指导等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的积极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同时尝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步骤。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合作学习是否能适用于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双差的农村大班英语课堂教学;是否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否能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英语成绩。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研究对象是一所农村中学——湖南省浏阳市第十一中学高中二年级1005与1006两个班,其中1005班是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小组调查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1006班是对照班,实施传统授课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期的试验,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在实验组1005班和对照组1006班同时实施有关“合作学习效果的对比”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在问卷调查中不要求学生写下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均为有效问卷。然后对实验组1005班进行“学生最喜欢的合作活动”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在SPSS17.0的辅助下,笔者对收集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结果及两个班的前测,后测的成绩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方法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并且达到了显着的效果。合作学习帮助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积极主动地相互帮助,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越积极的学生,在考试中越会取得更高的分数。合作学习能够在农村英语课堂条件和学生基础双差的大班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 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彭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 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实证研究[D]. 曾鑫. 湖南大学. 2014

[3].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大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贺立.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 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 王栋.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D]. 方雪晴.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6]. 教师指导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同伴反馈实证研究[D]. 惠鸣圆. 苏州大学. 2017

[7]. 合作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邢华欣.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5

[8].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D]. 丛璐. 黑龙江大学. 2010

[9]. 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D]. 毕琦琳. 中央民族大学. 2012

[10]. 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D]. 徐新苗.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对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进行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