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程建设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创新技术,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施工过程的实际要求,将BIM技术与传统的施工过程管理方式相结合,利用BIM系统的三维建模,对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多方面实现可视化、参数化管理,成为我国建筑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将BIM技术与传统的施工管控方式相结合,对施工进度的推进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进度;动态管控;静态管控
一、施工进度的静态管控与动态管控概念
施工进度的静态管控是指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的动态管控是指在编制出最优的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该计划,并经常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传统的施工进度管控,通常采用的是静态管控结合动态管控。利用静态管控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人工、机器和材料需求,对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做统一部署,检测工程实际进度。利用动态管控分解施工进度目标,对施工进度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收集过程中的实际值,定期对施工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做对比,分析进度偏差及偏差产生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或调整施工进度目标。以此对施工过程进行流动协调,保证施工项目在合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以及协调等方面得到优化。
二、施工进度的静态管控与动态管控分析
2.1施工进度的静态管控与动态管控优势
动静结合的管控方式存在以下五点优势:
2.1.1加强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作业质量检查,并根据工序进行工序验收,然后加以记录、整合,形成系统的质量管理痕迹。
2.1.2 有利于进度管理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工序加以分解,制定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对施工加以管控,保证关键线路,避免进度偏差。
2.1.3资源管控
根据现场的实际进度,参照图纸,分析资源使用情况,对资源需求做出提前判断,合理安排资源进场,保证施工过程中资源供应,推进施工进度,避免资源浪费。
2.1.4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监督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文明施工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不满足文明施工要求的区域进行整改,杜绝安全隐患,保证现场施工环境和施工安全。
2.1.5关于织管理与信息管理
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开展作业,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避免工作面冲突和工序矛盾;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加以管控,根据信息类型合理安排信息传递、归类、汇总。
2.2施工进度的静态管控与动态管控不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动静结合的管控方式,对实际的施工进度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却也能看出,这种管控方式存有不足之处:
2.2.1受限于进度计划的编制
施工进度管控取决于进度计划编制,优秀的施工计划能够对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合理的规划,确定施工工艺的确定,指导控制施工环境。如果进度计划编制存在缺陷,很可能会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乃至施工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且过程多变,而进度计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这就为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埋下安全隐患。
2.2.2受限于信息收集集
施工信息包括图纸设计、工作面交接、现场布置、工艺穿插、质量隐患及安全隐患。信息随施工进度不断产生,信息采集要及时且正确,若信息收集不及时或者不准确,小则影响施工进度,产生施工矛盾,重则出现安全事故,遗留质量事故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施工过程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施工过程多变且影响因素繁多,人力、物力、财力、施工工艺、环境等均含在内,因此管控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加以制约,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从而推进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弥补以上不足,如何才能更好的、更合理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控呢?
三、BIM技术的概念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BIM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的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既建造信息模型,它能够将一个项目的参建各方的运作过程信息整合在数据库中,主要表现在设计、施工、项目管理、项目运营等方面,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能够进行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BIM系统的核心是利用三维建模获得工程信息模型及设计信息,实时的提供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管理阶段的完整信息,并直接的展现各个阶段的成本信息,且信息完整可靠,有利于各个阶段的实时管控。并且BIM系统的三维建模,能够节约时间、增强协调、减少错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工作质量。
四、BIM技术与项目的动、静态管控结合分析
将BIM技术与项目的动、静态管控结合后,综合对比,在实际管控中,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1.深化图纸设计
对于大型的、结构复杂的、工序繁多的建筑工程,基于BIM技术可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根据各专业要求将综合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碰撞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解决图纸缺陷,提高施工质量,规避施工风险。
2.协调多专业作业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等特点,在协调多专业作业时,可利用BIM系统的4D施工管理模式,预先模拟施工作业,根据模拟结果对施工冲突进行规避,合理安排工作面,保证各专业协调工作,节约成本,减少作业冲突。
3.优化现场平面布置
BIM技术可利用工程现场设备设施资源,将工程周边及现场实际环境在创建好的建筑模型中模拟出来,建立可视化极高的三维现场面布置,而且可参照工程进度计划,对施工现场各个阶段的情况加以模拟。
4.动态管控施工进度
基于BIM技术可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计划、跟踪及控制,对施工现场的资源及场地进行动态管控,对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实时跟踪,可将进度计划于实际进度相对比,分析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项目进度。
5.合理协调工作面
施工现场存在多专业、多工序、多工种作业的情况,为避免工作面冲突,可利用基于BIM技术的参数模型化,提高施工组织和协调,对工程资源、进度、成本等信息加以集成,合理安排流水施工,有效协调并组织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之间的工作面开展,保证施工进度。
6.加强质量管控
基于BIM技术的模型建立,可对现场的施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可能存在质量隐患的部位,从而加以规避,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重点监控,避免留存质量隐患。而且BIM技术允许施工质检人员将现场的质检结果挂接到BIM模型上,使质量问题随模型浏览加以流转,实现高效的质量管控。
7.有利于管理安全文明施工
建立BIM三维模型可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现场管理人员可根据BIM模型对现场进行重点关注,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杜绝安全隐患。
8.资源计划及成本管理
BIM系统支持建立5D信息模型,可用于施工过程的成本和资源管控,通过建立模型,可计划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需求,保证资源有效供应,提供资源管控效率,加大资源周转率,保证施工进度。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将BIM系统与项目的动、静态管控相结合,在设计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进行图纸优化,避免出现结构无法闭合、标高冲突等问题;在施工阶段能够有效的指导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管理阶段能都及时、准确的收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对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成本的因素加以制约,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可行的对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进行实时管控。
论文作者:晁代帅,武帮成,李新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施工进度论文; 进度论文; 计划论文; 过程论文; 静态论文; 信息论文; 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