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_张云珂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针对温泉项目自身发展特点,探讨其环境友好性评估指标,并通过科学分析指标体系构成方法提出包括10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及44个三级指标的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以期为温泉项目的环境友好性评估提供借鉴。

关键词:温泉项目;环境友好性;指标体系。

0引言

温泉旅游作为重要的度假旅游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温泉资源富集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随着人们对旅游设施及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温泉项目对环境的友好程度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提升项目品质,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要求。本文结合温泉项目自身特征,试图构建科学的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以期对温泉项目环境友好性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是对温泉项目实施环境目标影响程度、评判标准具体、系统的反映,也是对评价工作内容、重点及力度的规定,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建立在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应能反映温泉项目评估的内涵和目标要求,指标概念明确,能客观、系统科学地反映评价中所标识的测度和系统特征。

整体性原则。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应把温泉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反映项目与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状况及发展趋势。

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根据需要和指标的内涵分出不同层次,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晰。一般高层次指标反映全局性、宏观性系统及影响,而下一层次则更具体地描述上层次内容。

可操作性原则。在选取指标时应尽可能确定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和综合性的指标,数据、资料易于获取,对环境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可度量性,并有利于管理部门掌握和操作。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目前,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大都是基于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以下简称PSR)模型来构建的。部分学者对PSR 进一步完善,提出了DPSIR 模式,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s—Pressures—States—Impacts—Responses) 模式,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压力—响应”框架模式的演变与拓展。除了PSR模型外,还有基于“生态—环境—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经济”模式、“属性—结构—功能”模式等。然而PSR 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要求把人类活动与环境过程分离开来。

为了各类综合评价体系,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对指标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它们简单的可归纳为以下三类建立方法:

(1)综合指标体系构建:这一类指标体系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代表,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新构造一些新指标,作为对传统的GDP、CNP等指标的重要补充和修正,以期满足需要。如Nordhaus等1972年提出把那些有碍国民福利增长的损失费用或折合的价值从GNP中扣除得到的经济净福利概念来替代传统的GNP指标。这类指标优点在于改进了用GNP等指标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严重不足,将资源、环境等影响人类福利的因素货币化算入了GNP指标中(一般称为GNP指标的“绿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缺点是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等指标的货币化问题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实施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

(2)层次性指标体系:这类指标将综合目标(目标层)分解为较为具体的指标(准则层),准则层以下又可再细分,直至具体指标。这是目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构建方法,逻辑清晰,易于反映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各指标体系中层次划分数目一般以三层居多,而且主要区别体现在二级指标(准则层)的内容上,这类指标体系从结构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把具体的定量指标与高度综合性的目标相结合,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系统各方面的特征。

(3)“压力一状态一反应”(DSR)指标类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6年提出了DSR指标体系。这一类指标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将所涉及的方面划分为不同的主题,按照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反应指标分别设置指标。其中压力指标反映的是对系统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过程和方式;状态指标描述系统的状况;反应指标是对系统“状况”变化所作的政策选择和其他反应。这类指标体系的优点是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出发,表明了人与自然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缺点是:一方面指标体系规模过大,具体实施很困难;另一方面有时很难明确一个指标到底属于那一类。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采用层次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指标体系是合适的,可以利用其清晰的逻辑关系来反映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满足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①项目分析。识别该温泉项目所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

②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③环境影响识别。在对温泉项目的目标、指标、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项目实施可能对自然环境(介质)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重点考察生态系统影响和经济社会影响;

④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针对温泉项目可能涉及的敏感环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约因素,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包括项目涉及的区域和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自身设定的环境目标;

⑤确定环境友好评价指标。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结合温泉项目自身及环境背景调查情况,项目所涉及部门或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初步确立评价指标,并在评价工作中补充、调整、完善。

四、评价指标筛选流程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包括备选指标汇总、指标频度统计、指标相关分析、专家和部门咨询四种筛查方式,通过备选、初选、优选方式进行层层筛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比相关指导性标准,统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案例,汇总各体系指标,通过重要性评价确定研究体系的指标集。

最后利用评价体系评价某项目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从而来验证体系是否成立。通过这一流程,可以获得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集。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文的构建步骤采用系统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

指标初步筛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客观分析指标的重要性,确定目前普遍适用的指标范围,增强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法和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主要是对内涵、特征基本要素、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选择重要的发展条件和针对性强的指标;专家咨询法是在初步提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

五、结语

通过建立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进行细化,指导项目建设指标的设置,是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在项目建设指标的具体应用。科学、合理的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能准确判断温泉项目的环境友好程度,使温泉项目的环境治理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有章可循。

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初选。对于温泉项目的环境影响,指标的选择及权重还应进一步开展指标合理性分析,结合现有项目进行确定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纪晓锋,张媛.温泉开发项目决策评判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C].《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9):49-52.

[2]樊亚明.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A].《科技和产业》,2017,17(5):66-70.

[3]罗慧,曹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展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54-57.

[4]王昕,高彦淳.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25(1):137-140.

[5]吕冬阳,刘松.温泉度假区开发的影响因子研究——以常州龙汤温泉为例[J].北方经贸,2009(10):121-122.

[6]张蕾,林岚.温泉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广东龙门为例《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4):82-88.

论文作者:张云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温泉项目环境友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_张云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