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论文_廖婕芸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论文_廖婕芸

广西鸿禹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生态水利工程也是建筑工程休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要不断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

引言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国家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中,要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在结合水利工程环境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设计和调整,减少工程对当地水域的影响,保证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文明建设对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生态保护都必须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当中进行,并且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利、建筑、哲学、工程等学科都紧密联系。从当今中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进程来看,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还可以保证生态水利的和谐,这是一种集生态绿化、建筑工程、能源开发和保护、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水利建设规划。

1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

生态水利工程联系着不同的地域,因而其特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并且由于其又关系着国民的经济、文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生态水利工程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亦有弊,其在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危及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因为其特点具有两面性,因而要在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前做好方案设计,综合分析工程建设的优缺点,从而让生态水利工程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其次,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是不一样的,其建设难度也会呈现出差异性,因而在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施工环境的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此降低施工难度。再次,则是生态水利工程给人类带来的收益具有不稳定性,由于不同年分的水文状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水量的波动也会对其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前,要做好合理的风险预估,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 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措施

2.1 多搜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应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的地势形态,做好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和参考工作。如果国内没有同类型的施工先例,应调阅国外的相关文献资料。

2.2水利资源开发中保证水土资源生态性

水资源开发过程中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必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种植树木的方法,增强固土效果,从而达到促进水土保持效率不断提升的目的。此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地下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降低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促进施工现场水质与土质优化水平的有效提升,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自我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受到不同的地质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在建设前必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深入挖掘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方案设计,以应同不同情况十的意外情况。并且为降低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中出现的误差,所选用的设计师要有相应的专业素质能力,对生态水文环境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以确保后续的生态水利工程施工能尽可能顺利地开展,同时兼顾生态系统平衡。其次是自我恢复原则。为了提高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便让生态环境在工程竣工后得到快速的恢复,以此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同步发展。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之前就要充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尽可能地绕开大面积的绿色区域,以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从而提高小面积的自我恢复能力。

2.4堤线去人工化

堤线与堤型的充分结合才能确保河流型态的多样化和生物物种的层次化,在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的经济性,充分维护流域自身的净化能力。因此,在堤线选型和布置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保持其江河湖泊的初始自然型态,尽量不破坏其蜿蜒曲折且分散的原始状态,从而防止破坏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在堤型的确定方面,尽可能从生态水利工程自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出发,并考虑生态系统修复之要求,尽可能就地取材,保证堤线、堤岸和堤型的丰富程度,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除人工痕迹,保持堤线堤防结构的本土化与原生态。

2.5保护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生态水程工程的建设不能以牺牲水体环境做为代价,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地区的经济收益,也能让人与自然相处变得更加和谐。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当地物种的生态链条,以此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也符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如果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单纯为了经济利益而对水体内部环境抛之不顾,则会导致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生物链条也会因而缩短,水体生物走向单一化甚至濒临灭绝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经济收益,最终影响到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生态水程工程之时要充分意识到保护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的重要性,在降低破坏程度的前提下为水体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从而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6河岸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水陆连接区域的河岸防护型式,水陆连接区域往往是水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础地带,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觅食、避难、迁徙、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基于水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的基础,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设计,以保护生态景观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原则,避免硬质不透水材料等的使用,为物种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存提供条件。河岸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点睛之笔,以原有自然河岸为基础,进行水生、湿生和中生性河岸植物的搭配种植,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绿化手法的结合运用,加强河岸绿化格局的层次性与景观性。

2.7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以明确当地的地理状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工程设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便是经济性原则,要在建设成本最优化的前提下选用质量达标的建设材料,并且要对建设材料做出相应的预估计算,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尽可能地选用质量可靠且价格中等的生态化施工材料,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结语

对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评估,依靠当地独特的人文、地形、地貌、水利、气候等因素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对水资源的调配进行分析,总结当地独特的水利环境和生态环境特点,合理地对水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对区域内的物种进行保护,有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陈玉美.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J].工程建设和设计,2018(6):176-177.

[2]崔健.浅谈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18(4):136-138.

[3]熊珊珊.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12):240-241.

论文作者:廖婕芸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论文_廖婕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