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境域下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与规避论文

新媒体境域下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与规避论文

新媒体境域下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与规避

丁 晓

(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反转新闻不断出现,而反转新闻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新闻伦理的失范,这是对媒体行业伦理水平和公信力的冲击。本文主要从新闻工作者和受众两方面入手,分析反转新闻中伦理失范的原因与规避措施,以期能够构建清朗的新闻媒体环境。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伦理;伦理失范;伦理规避

一、新媒体时代反转新闻的新闻伦理失范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状态及人们对于流量和关注度的追捧为反转新闻及其新闻伦理失范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促使反转新闻的不断发生,使得新闻伦理屡遭践踏。

反转新闻是包含一定虚假消息的新闻,它所传递的信息不是事件完整的真实情况,这侵害了受众的知情权,甚至可能引发造成对新闻当事人隐私权的侵害。而且,新闻的反转往往伴随着舆论的反转,而每一次的民意聚啸则对新闻当事人有着深深的批判和恶意。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反转新闻的发生,坚守新闻伦理底线,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二、反转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

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从新闻的参与者着手,我们可以归纳出它的两个原因,即媒体工作者们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和受众理性的缺失。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没落。传统媒体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讲求新闻的真实、全面和客观。因此,严谨性成为一名合格记者的基本属性,记者需要经过系统的新闻素养教育。从新闻的采编、写稿到发出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查证、审核等步骤,只有确定没有问题才能被见诸于大众。但是这套严格的查证、审核过程,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新闻的“时效性”必然得到损害。新媒体时代,信息传达速度极快,为了使得自己的新闻更具竞争力,每个记者都想做新闻“第一人”,因此新闻的采编势必会被压缩,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去拼得“第一发言人”,从而赢得关注和流量。

在如今的经济市场中,施工企业只有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帮助施工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二)受众的理性缺失。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认为群体代表着本能的苏醒、理智的消失和情感的极端化。每个人都躲在群体这一大幕之后,以群体之名行事,因不会被认出而不需要对所行之事负责。这种状态下,道德与法律的约束感对人们而言是极其微弱的,最原始的无理性状态得到凸显。

在诸多的反转新闻事件中,无论是真相报道前还是受众们得知真相后,网上的舆论总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可以看出,网民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聚集成为勒庞笔下具有相同意识的“乌合之众”。他们在网络的另一端缺乏理性思考追逐所谓的事实,盲目跟风,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做出违背伦理道理的行为,肆意损害有关人员的隐私权或其他正当的人身权利。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认为媒介是人感知能力的延伸和拓展。以此观点,互联网是我们感官的全面延伸,在延伸的同时,我们人体的部分功能也被代替。例如,我们的“腿脚”被敲打键盘的手代替了,记者编辑们不再身体力行深入现场去获取一手信息,随手的转载成为新闻媒体工作人的日常发布形式。这就使得信息源的真实性无从判断查实。给新闻伦理的失范提供了可乘之机。

利用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当复合横担足够长时,可以用较短的悬挂金具替代悬式绝缘子,一方面塔身高度能得到一定程度降低,另一方面绝缘水平也能达到预期要求[16-17]。

三、反转新闻伦理问题的规避

新闻伦理的的缺失必然不利于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从新闻参与者出发,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提升受众新闻素养二者的联动,能够很好地规避新闻伦理问题发生。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媒体的职责就是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消息。为保证媒体发挥其瞭望者的角色,媒体需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记者是新闻的采集者和编码者,需要恰当地获取和编写新闻,不用标签化的方式吸引受众,不盲目迎合受众,懂得保护报道对象的隐私。编辑是新闻最后的把关人,在新闻稿发布前要严格审核,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新闻伦理失范的可能性。媒体需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在确保新闻从业人员能够遵守社会道德准则的同时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避免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媒介素养直接关系着受众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拥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能正确的看待媒介信息,进行理性思考。新媒体时代繁杂信息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如何将新闻伦理失范的影响降到最低,主动权在受众手中。受众影响着失范信息的接收和效果,“谣言止于智者”,任何不加思索的非理性判断都可能带来恶劣的后果。在真实的真相发布之前,我们不应急于下定论,我们应该多些耐心,冷静下来,给真相的到来留出时间,拒绝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即我们应该做理性的受众,敢于思考、敢于质疑、要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避免非理性的情感宣泄。

四、结语

新闻伦理是尊重他人权利和形成良好社会舆论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转。反转新闻的发生伴随着新闻伦理的失范,为规避新闻伦理失范,作为新闻传播参与者的新闻专业媒体工作者和受众都需要为此献力。专业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牢守新闻伦理底线;受众则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做理性的“智者”。唯有此,才能共建一个清朗的网络新闻空间。

(5) 间隙单元。开挖间隙分为3部分:刀盘超挖间隙、盾尾间隙和操作间隙[7]。本文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来模拟开挖间隙,弹性模量一般取值为10 kPa。

参考文献:

[1]王燕妮.新闻伦理缺失与错位[J].新闻传播,2016,(12):43+45.

[2]周照美.“新闻反转剧”中伦理的消解与重构[J].新闻世界,2017,(06):80-83.

[3]王竞莹.网络新闻反转现象中的伦理失范研究[J].视听,2018,(09):194-196.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1-0230-01

标签:;  ;  ;  ;  ;  

新媒体境域下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与规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