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_情报学论文

2012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_情报学论文

2012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12年,国内情报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比较频繁,召开了多次各种主题的学术研讨会。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2年全国科技查新工作交流会在合肥举行。9月,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浙江省科技情报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主题为“科技情报工作创新发展”的2012年度全国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在浙江温州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主办的主题为“知识·服务·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社科情报事业及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合肥市召开。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与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下的新兴产业与竞争情报”的第十八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在贵阳举行。10月,由北京大学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竞争情报国际会议(2012)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全球化、大竞争、强情报”。由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该校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四届“搜索行为与用户认知研究”研讨会在武汉举行。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七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举行。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主题为“新环境下情报学的创新与发展”的第二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武汉举行。11月,由北京中兴新景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竞争情报国际年会在成都举行。由湖南省科技情报学会主办的2012中法竞争情报研讨会在长沙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12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的“纪念《情报学报》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2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及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2年,国内情报学领域出版了几十部著作。综合性的有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主编的《情报学进展:2010-2011年度评论(第九卷)》(国防工业出版社)等;理论方面的有马费成等著述的《数字信息资源规划、管理与利用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和王贻志等著述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与应用前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方面的有周亦鹏著述的《软件人主题分析与信息检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和陈秀新等编著的《图像/视频检索与图像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情报分析与研究方面的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美国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合作出版了一套竞争情报丛书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等;信息服务方面有胡昌平等著述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武汉大学出版社)和Kate Williams、韩圣龙主编的《社群信息学:理论与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信息计量学方面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项目组编著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2011年卷)》(知识产权出版社)等。2012年,国内情报学领域还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对各个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下就这些著作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对2012年情报学几大主要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作一简要总结。

2 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2012年,在情报学理论研究领域,学者们继续关注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研究。

继2011年后,南开大学王知津教授牵头的学术团队在2012年继续发表关于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的文章。学者们分别探讨了信息哲学、简化论、历史主义、社会认识论、符号学、哲学概念理论等在情报学中的体现、影响以及对情报学理论发展的启示[1-7]。

情报学理论体系和学科的创新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王知津、韩正彪和周鹏分析了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交互式信息检索、信息搜寻行为、竞争情报活动和信息素质教育,并构建了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情报学转向模型[8]。王知津等探讨了在以人文为主、横跨多个学科的情报学中,如何将社会建构主义和延展认知统一起来,从而促使情报学更好地进行理论创新[9]。韩正彪等在分析了情报学的研究人员、机构类型、哲学基础和哲学假设后,提出由元理论、范式理论、方法论和主题理论四个层次组成的情报学理论框架[10]。王琳从主题分析与标引、认知交流系统、用户认知与信息行为等视角探讨了哲学解释学对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价值[11]。李国秋和吕斌从知识、行动、组织三个维度分析了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内容和相关范畴,认为加强组织维度的研究,可成为情报学理论创新的一个突破口[12]。卢胜军等系统总结了钱学森的科技情报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方法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并探讨了该理论体系对情报理论研究和情报工作发展的指导作用和意义[13]。

近些年来,研究方法受到情报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抽象对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被应用到情报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储节旺利用关键词词频统计探讨了知识管理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及其规范[14]。朱庆华等讨论了计算实验方法在情报学领域,特别是网络舆情、互联网群体协作和企业竞争情报等研究领域的应用[15]。孙向荣分析了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在情报学中的应用实践和前景[16]。黄晓斌和钟辉新探讨了内容分析法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具体应用[17]。

3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情报学研究的重点领域。2012年国内信息检索研究热点集中在智能化信息处理与个性化检索方面。此外,也有学者对信息检索理论和模型、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检索评价和用户检索行为等进行了研究。

在智能化信息处理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语义检索、本体模型构建、文本挖掘、查询扩展等。陆伟、鞠源等采用条件随机场(CRF)模型,对命名实体特征的选择和识别效果进行了探索[18]。吴丹、何大庆等提出基于信息抽取的命名实体识别与翻译方法并基于此实现了跨语言信息检索[19]。刘萍、高慧琴等引入形式概念分析的理论方法,以情报学领域为例探讨如何将形式概念分析应用于本体构建中[20]。安璐、余传明采用自组织映射技术,探索了图书情报领域的主题专业化与综合性特征[21]。另外,王君泽等将查询过程视为特殊的问答过程,并基于此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查询扩展方法[22]。王瑞琴提出了基于语义处理技术的信息检索模型SPTIR,该模型包括基于词义消歧的语义查询扩展、基于词汇语义相关性度量的查询优化和基于文档语义相关性的检索结果重排序[23]。涂军、曹鹏融合本体技术构建了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语义检索模型,并阐述了模型中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策略[24]。

在个性化检索方面,李广建等在“NSTL国外科技文献嵌入式检索主界面”项目过程中,进行了“提供个性化与人性化的信息检索服务”的专题研究。在该专题中,张铧予、李广建探讨了利用检索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文献资源,获取其中的语义知识和语义关系,构建语义资源库,并通过语义资源库实现检索结果聚类和推荐展示的方法[25];苏玉召分析了信息检索系统中适用的定制日志建模理论和方法,发现建模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并通过在NSTL嵌入式系统中的实验进行了验证[26];边鹏、苏玉召提出了一种检索词的混合推荐方法,并基于检索日志构建一种“脱机预处理和挖掘、联机推荐”的检索词推荐模型[27];古可、李广建综合利用语义资源库和日志挖掘技术,实现了一个可以对用户检索结果进行聚类展示、作者统计、相似文献推荐、相关关键词推荐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28]。此外,唐晓玲从网站的拓扑结构出发,利用自适应算法为用户提供自适应网站地图,以达到个性化检索的目的[29]。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方面外,学者们对信息检索理论和模型、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检索评价和用户检索行为也有所关注。如邹永利、樊国晓探讨了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搜寻和信息检索(IS&R)的理论与实践[30]。韩毅、李鹏等构建了嵌入合作的信息查寻与检索社会认知模型[31]。张薷、李玉海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在购物网站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技术特点、方法及用于购物网站的检索匹配过程[32]。赖茂生等探讨和构建了检索语言的可用性评价及其指标[33]。邱瑾、吴丹通过实验等方法,在Coagmento系统上进行用户协同信息检索实验和结果分析,验证任务类型和协同能力对用户协同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分析用户对协同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和期望[34]。

4 情报分析与研究

在情报分析与研究领域,2012年学者们重点关注情报研究基础理论、竞争情报和专利情报分析。

在情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学者们结合其他领域或新的信息环境,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探讨。钟丽萍等从综合集成论的角度对情报研究进行理论阐释[35]。张志强等探讨了科技情报研究的新范式[36]。贾晓斌等分析了信息构建(IA)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价值[37]。严贝妮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情报分析中的个体认知偏差问题,分析了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构建了相关的模型[28-40]。李广建等探讨了大数据视角下的情报研究与情报研究技术,指出了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问题[41]。许儒红分析了信息社会条件下情报研究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以思维方法、技术方法和工作方法三维相交的情报研究方法体系[42]。

竞争情报作为情报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在理论方面,包昌火等探讨了竞争情报学科的构建[43]。在方法、技术方面,张玉峰、何超等探讨了基于Web评论挖掘技术的动态竞争情报模型设计[44、45]、基于联机分析挖掘的动态竞争情报多维语义模型构建等[46]。郭兵等对企业竞争情报分析中使用的基本DEA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分段规模报酬改进超效率DEA方法[47]。在实践应用方面,丁宁等提出了生物制药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框架[48]。毛彦妮等对50个电子商务网站的企业竞争态势与竞争关系及地位进行综合分析后挖掘出各自的潜在竞争关系[49]。詹淑琳、赵筱媛等分别对加拿大、美国等中小企业竞争情报供给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50-51]。

在专利情报分析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专利分析方法与技术,但更多的是利用专利情报分析进行产业、技术和战略研究。如王玉婷等研究了专利情报研究工作中专利数据源的选择问题[52]。翟东升等设计并实现了面向主题的专利分析系统[53]。余敏杰等对世界范围内海洋生物产业进行专利分析[54]。龚金梅等针对云计算相关技术进行专利分析[55]。文庭孝等对湖南省专利分布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对湖南省未来专利发展战略提出建议[56]。

5 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

2012年,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信息服务相关技术、信息服务实践等领域。此外,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等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要从用户信息期望、用户技术接受等方面展开研究,并通过实证构建相关模型。刘冰等用三个维度十六项指标构建了网络用户信息期望模型[57]。刘国晓等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出信息服务领域中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三大类影响因素[58]。

对信息服务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社会化网络和个性化推荐等。随着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基于移动环境的信息服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茆意宏[59]、崔红艳[60]、曾子明等[61]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和模式以及该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信息服务系统方面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界面研究[62]、跨系统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63]等方面。个性化推荐仍旧是2012年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除了针对移动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研究外,学者们还对泛在信息环境[64]和社会标签[65]等条件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探讨。同时,由于社会化网络的扩展以及人们对社会化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提升,其在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信息服务模式、社会化网络服务架构体系等都成为研究热点。

信息服务具体实践领域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和农业三类对象上。在政府和公共信息服务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66]、服务模型和关键技术[67]、电子政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68]和信息服务集成[69]。在企业信息服务方面,学者们对企业利用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保障能力70]、基于组织协同目标的企业信息服务融合模式[71]等进行了研讨。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学者们分别就农村信息集成平台[72]、信息服务模式[73]和农民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74]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信息服务评价方面,邓仲华等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75],徐芳等构建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服务质量差距模型[76]。

6 信息计量学

2012年信息计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计量学基础、信息或文献计量分析、引文分析和专利计量等领域中。

信息计量学基础研究集中在学科研究范式和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赵丹群针对国内知识图谱相关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范式(Bib范式)指导知识图谱研究,并对其理论基础、基本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策略进行了理论性阐释[77]。周文杰综合运用共词(串)、聚类分析等,结合图论相关原理构建了用于文献计量研究的定量语言学分析程序[78]。明飞等提出了与H指数衍生系列指数相对应的W指数衍生系列指数,并分析了两种指数在数量模型和实证分析中的关系[79]。

在信息计量学应用研究方面,学者们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某一学科或主题的发展脉络、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如知识测度[80]、信息安全[81]、大数据[82]、移动图书馆[83]、科学计量学[84]、信息行为[85]等主题。可视化是计量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12年也有不少学者结合知识图谱和知识地图进行了研究,如针对移动搜索[86]、知识交流[87]等主题开展的知识图谱研究。有的学者利用计量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如国内大学网站评价与大学排名[88]、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89]、h指数应用于区域科研评价[90]等。引文分析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共引、共现和合著网络等方面,如张洋、王林、邱均平、付鑫金等所做的研究[91-94]。

7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情报学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了情报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正如王知津等学者所说,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充斥着碰撞与融合、颠覆与再造,在科学研究领域则体现为学科研究的细化和学科间的加速交叉和融合[95]。从近些年的学科发展来看,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情报学,同时,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不管是情报学研究的传统领域,如信息检索和情报研究,还是新兴领域,如知识管理和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等方面都表现出不断深化和创新的态势。

标签:;  ;  ;  ;  ;  ;  ;  ;  

2012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