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分析论文_张亚琼1,陈学军2,周婕1,李珂欣1

(1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2包头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性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菌谱;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38-03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的使用,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高,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我国每年有近十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生素在治疗各种感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致病菌耐药性的问题日渐严峻,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1],使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对包头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常见标本进行感染性致病菌的菌谱的检测,并对其耐药性及影响致病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和预防原则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科学应用。

1.实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1.1 实验材料

包头市共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感染者痰标本培养合格3310例,共培养1522株病原菌。

1.2 培养方法

1.2.1菌株鉴定 挑选疑似致病菌落,通过生化筛选,血清学临床鉴定分型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2.2药物耐药性试验 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试验结果按照国家制订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析。

2.结果病原菌的检出及分布

由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共5272例,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其中,痰液标本3310例,1522例检出菌株,见表1。

通过统计可看出临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并对以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肠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较少见,不具临床统计意义故不作分析。见表二。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6%,因此这些药物难以再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主要有泰能、美平等,可较好的用于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肠科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9%,对美平和泰能敏感率高,可达到98%,其次是特治星、舒普深、阿米卡星,敏感率达80%左右。而常规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耐药率只有35%,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3.6%。这就提示必须严格控制临床医生的开药剂量,一定要按照药敏结果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泰能、美平、舒普深、特治星、环丙沙星等多种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均可达100%,因此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有效的治疗。

3.耐药性及成因分析

耐药性即抗药性,指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常由于不恰当地长时间使用某一种药物或药物剂量不足,这种状态是由于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从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通过对耐药性的成因分析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2]。

服用大量抗生素,可使肠道黏膜的严重损失并降低完整性。增加了肠道内大肠杆菌及其他病原菌等细菌进入体内,从而导致内源性感染。可杀灭肠道中的有益菌而肠道中的有益菌数量受抑制严重下降,等肠道内大肠杆菌微生物产生严重耐药性并大量繁殖导致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此外长期服用某种抗生素,还可能使体内菌群紊乱,使某种细菌大量繁殖,不受控制,从而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机体出现感染时,未能一次性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把细菌彻底杀死,则会让这些不那么敏感的萌芽菌株留存下来建立新的种群;新种群会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变。剂量使用不足,没有完成疗程,更换过于频繁,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降低杀菌效果,让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长期不愈,导致病死率上升。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造成人体内脏器的损伤如肝、肾等,并且可影响儿童牙齿和骨骼发育问题。据调查,长期食用抗生素也可降低人体免疫力,提高患癌的风险。

4.讨论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使临床上治疗出现新的难题,一些患者若不用抗菌药物则会引起感染,用了抗菌药物又可引起菌群失调,这种现象临床较常见,特别是老年、小儿和肿瘤病患者[4]。临床上应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采取交替或联合用药的方式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5]。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进行及时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同时改变广大患者的用药习惯,避免因滥用抗生素给患者生命和经济带来损失。

【参考文献】

[1]唐晓燕.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

[2]陈青青.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2009年.

[3]Jones RN,Pfaller MA.Bacterial resistance:a worldwide problem[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8, 31.

[4]于丽萍.556份临床各种标本阳性率调查及细菌耐药分析.

[5]张肖等.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论文作者:张亚琼1,陈学军2,周婕1,李珂欣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分析论文_张亚琼1,陈学军2,周婕1,李珂欣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