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_美国梦论文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_美国梦论文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中国论文,透视论文,视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04-0013-05

随着习近平近期在多个场合的多次阐释,“中国梦”已经成为国内与国际高度关注的热词,一股探讨“中国梦”的热潮迅速掀起。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和回应的不同见解,其中,国外有观点认为,中国梦是集体主义版的美国梦,抑或是欧洲梦最可能的亚洲版本。国内有观点将中国梦等同于“中山梦”、“中共梦”,还有人认为它与个人无关。以上种种认识,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考察,以达到开显中国梦总貌、进而凝聚共识的目的。

一、中国梦:东与西

中国梦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外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些不尽相同的见解。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五年前指出,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复制美国生活,成为“美国梦”的副本。[1](P40-71)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他再次提出担忧:“共产党新领导人会有一个有别于‘美国梦’的‘中国梦’吗?”[2]埃菲社报道称,“十年来激励了无数美国人的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美国梦’,如今有了东方的集体主义版本‘中国梦’。”[3]而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欧洲梦具有成为普世梦想的特质[4][P328],并希望看到中国在“欧洲梦”成为世界主义梦想方面的贡献。[4]在我们看来,国外学者的担忧与“厚望”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在追求目标、价值基础与世界意义等层面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其一,追求目标不同。美国梦主要包括房子、汽车、高等教育、退休保障、医疗保险与休闲时间等六个方面。[5]对许多新移民来说,美国梦则缩减为“3P(Ph.D.、P.R.、Property,即博士学位、永久性居住权和房产)”[6]。而在金融危机之后,近六成美国人难圆美国梦。“2009年,美国《纽约时报》和CBS新闻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只有4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已实现了‘美国梦’,而余下者则认为‘美国梦’遥不可及,20%的人已放弃美梦成真的希望。”[7](P2)

相比而言,“在许多方面,欧洲梦都是美国梦镜中的反像”[4](P4)。美国梦追求经济增长、个人财富和独立自由,而欧洲梦更加关注可持续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关系。“美国梦效忠于工作伦理。欧洲梦更加协调于闲适和深度游戏。”[4](P5)美国梦强调生活是为了工作,而欧洲梦则主张工作是为了生活。欧洲梦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富有“生活质量”的生活,相当于一种普遍富裕、拥有社会安全且有“品味”的生活。[8]只不过,这种生活在美国梦中是个人奋斗的结果,而在欧洲梦中则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责任。欧洲官员们常常被指责为对欧洲民众的需求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而他们是理应服务于后者的。正因如此,个人责任问题是“美国的强项、欧洲的软肋”[4](P342)。

总体来看,无论是美国梦,还是欧洲梦,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个体的梦。很多时候,这种梦只是一种个体在美国、在欧洲的梦想,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占据最高位置,国家在他们那里只是实现个体梦想的手段和条件。而中国梦不仅仅停留在“在中国”,它有更高的层次,就是“为了中国”。中国梦如同单复同形的复合名词,它既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民族群体梦,也包含每个中国人的个体梦。中国人的个体梦并不排斥物质性追求,但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中国梦不仅具有美国梦与欧洲梦的现实感、未来感,更承载着一种历史感和使命感。

其二,价值基础不同。正如有学者指出,梦的底色是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梦的不同色彩。美国梦的形成正如美国一样,得益于一种移民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先有美国梦而后有美国人。美国梦“至少可以追溯到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木帆船登上美洲新大陆的十年之后,温思罗普关于清教徒对‘山巅之城’即‘希望之乡’的寻找的布道文”[5]。许多美国人至今仍把自己看作上帝的选民,而美国则是应许之地,自己将注定在美国创造伟业。[4](P9)美国梦将个人价值与个人奋斗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往往使得在美国的现实社会中,“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会变成自私自利和无法无天,雄心抱负变成贪婪和一种不惜一切代价获取成功的狂热欲望”[9](P41-42)。

“‘个人’在美国社会比世界其他国家都更受推崇”[4](P105),因而个人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并将个人贫穷与否首先视为个人自己的责任。而在欧洲则将这种责任更多地归结到社会和政府身上。欧洲梦对集体关注更多的是为了维护个体福利,强调集体对于个体生活质量不可推卸的责任。有观点认为,欧洲梦是亚洲极端集体主义与美国极端个人化之间最佳的平衡点[4](P328),最具普遍精神、全球意识。但是,移民文化与欧洲大陆文化呈现出的矛盾与冲突,则是对这种乐观看法最直接的否定。这再次证明欧洲梦是放大版的个人主义——地方主义,其实质是对内的集体主义,对外的个体主义。“如果说欧洲和美国都把个人的绝对性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原则,那么欧洲更重视的是精神个人主义,而美国推崇的是物质个人主义。这一差异虽然还不足以形成在‘政治现代性’方面的重大差别”[10],但却反映出个人主义是两者共同的价值基础。

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梦的价值基石是集体主义。中国梦从其产生开始,就是一个民族的梦、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梦,所以它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但集体梦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对个体梦的忽视甚至剥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在证明中国梦的优势与活力的同时,也表明中国梦和美国梦、欧洲梦在价值观上的区别。

其三,世界意义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找并实现各自梦想的世界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具体来说,美国梦永远是以自己为轴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梦想往往被其视为对美国梦的挑战和威胁,全世界都必须为美国梦服务。“美国梦试图‘以世界供一国’,从长期博弈来看,终究是不可行的,世界的不合作最终会破坏这种过于昂贵且损人利己的梦想模式。”因而,“从本质上说,美国梦不是一个为世界准备的梦,而是一个分裂世界的梦,一个为美国自己谋幸福的梦”[8]。

在一定程度上看,欧洲梦作为一个具有跨国性质的梦想,内在地潜藏着一种世界化的渴望。它追求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倡导普遍人权和自然权利,重塑全球意识,强调人类及其伙伴的不可分割性。这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发展理念都产生了某种契合。但是,一些西方人因此深深陷入对欧洲梦的自我陶醉之中,无视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欧洲的差异,一厢情愿地向世界其他国家推销欧洲梦,希望其他国家跟随其后。[4](P323)

不难看出,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世界观”流露着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持此梦者往往以世界的主人、人类的标杆自居,将梦想的世界意义狭隘地理解为能否普世化的问题。无论是美国梦的普世化,还是欧洲梦的普世化,最终无非是使世界美国梦化、欧洲梦化。在西方,这种寻求普遍适用的方法的热情很高[11](P146),但最终只能成为自我臆想。

我们认为,“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12]。对于中国梦而言,“中国梦的普世化或者世界的中国梦化”从一开始就不是中国梦的“人生追求”。中国梦所承载的世界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味着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13]

可以说,尽管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可供相互借鉴,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存在的根本性的差别,使得中国梦不是——也绝不会是——美国梦的副本、欧洲梦的翻版。

二、中国梦:今与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段碑文始终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12]中国梦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但是,一些学者从“民族复兴”的角度就“中国梦”的历史起点及其发展历程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14]。“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15]另一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所以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起点”[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17]在我们看来,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所成就的历史功绩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将中国梦简单地归结为“中山梦”或“中共梦”,从而使一段60年到90年的近代历史成为中国梦的空白。邓小平在谈及中国近代屈辱历史曾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8]同样,懂得中国梦的历史,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精神动力。

从鸦片战争起,一方面,在客观上,中华民族开始走下坡路——一步步沦为列强欺凌掠夺的对象;另一方面,在主观上,中华民族走的是上坡路——开始萌生中国梦。历史赋予了中国梦以“恢复中华”与“振兴中华”两个基本任务。在这里,恢复中华,主要是实现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前提。[19](P43)具体来看,“恢复中华”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分别由统治阶级与下层百姓发动的抵御西方侵略与扭转民族命运的抗争。地主阶级开明派当中的林则徐、魏源等首先“睁眼看世界”。面对西方进步与本朝腐朽的客观现实,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魏源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制夷”的思路在洋务派的自强运动中得以实践。但是,由于固守“变器不变道”,“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企图在封建制度的框架内,以器物革新,来达富国强兵、抵御侵略之目的,无异于空想。[20](P22)在这一阶段,下层民众因不堪压迫与剥削,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尽管在经济上提出了令人鼓舞的若干主张,但在政治上仍然没有跳出封建皇权的逻辑,最后也归于失败。

第二阶段: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甲午一战,蕞尔小国日本大败“天朝上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震撼。资产阶级维新派觉悟到中国衰落的根源不在器物而在制度,主张效法日本,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之路。尽管最终失败,但它将改革对象直指政治制度,这一历史性突破直接影响了此后的民族振兴运动。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被拒,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使孙中山等猛然醒悟,深感改良之路已不可行,唯有推翻腐朽政权,方可挽救民族危亡。同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随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试图“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建立资产阶级合众国,但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下,这条路已被西方列强堵死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仍然没有彻底扭转。

第三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体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第一个阶段追求的是一种封建主义性质的复兴之路,在第二阶段选择的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复兴之路,而在第三阶段,中国人民经过比较与探索,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19](P43)“振兴中华”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基础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一阶段是处于建立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三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这一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第四阶段: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到2020年,这一阶段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五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世纪、八个阶段组成一条连续发展、环环相扣的历史链条。抚今追昔,从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历史结论。

其一,因为实现中国梦的各种和平方式都被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了,所以实现中国梦必须选择革命的道路。一些人回顾中国20世纪的历史,提出彻底否定一切革命,断言“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告别革命”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这实际上是要告别马克思主义,告别社会主义。历史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与列强压迫的种种方案,都不可能将中国梦化为现实。革命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迈出的一步。

其二,因为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通过改良与革命来实现中国梦的尝试都失败了,所以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要么借封建主义来发展资本主义,要么靠帝国主义来实现资本主义,都失败了。因此,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其三,因为各种政治力量都没有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各路政治势力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得到全国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21]。两个“不可逆转”充分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国梦。重温历史,我们才能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并倍加珍惜。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21]。

三、中国梦:大与小

习近平先后对“中国梦”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概念界定和阐释。2012年11月29日,针对“何为中国梦?”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梦想”[22]。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3]。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再次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中国梦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大梦(集体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小梦(个体梦)——人民幸福。缺少哪一个,都不能称之为中国梦。这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把握两者内在关系。

其一,大梦与小梦关系的静态分析。在任何时候,大梦都是小梦的根本保障,没有大梦,小梦也就无从谈起;小梦都是大梦的最终体现,没有小梦,大梦也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与存在的意义。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具体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小梦以大梦为依托和追求。当前,关于中国梦的探讨很多,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中国梦”是一种集体想象,所以与其个人无关。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冷淡、消极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众所周知,大与小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大,何谈小;同样,没有小,也就无所谓大。大梦与小梦的关系亦是如此。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梦与小梦从来就不是两条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平行线。恰恰相反,大梦与小梦之间始终都保持着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互生互动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国家与民族强大与否,最终都会在每个个体的命运中体现出来。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大梦是小梦的依托。没有大梦的保障,任何个人的小梦都将无所谈起。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才会幸福。正如习近平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朴素的话语,生动地阐释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内在关联,深刻地揭示了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联系。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国家富强,国人才能受到世界的尊重;国家贫弱,人民就无尊严可言,更无幸福可谈”[24]。

另一方面,大梦以小梦为动力与目的。大梦是小梦的汇聚。如果没有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个人梦想的机会就越小。反言之,没有普通个体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也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正所谓,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水丰大河盈。这就告诉我们,“伟大的梦想必须落实到每个小小的梦想上,才能常开常新、永葆活力”[25]。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振兴梦,还是个人的幸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们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一个个小梦的实现,就是向大梦的一步步迈进。所以“大梦”并不遥远,它就在每个“小梦”中真真切切地展开着。再伟大的梦想,也要从每个小小的梦开始。李克强在谈改革的时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现中国梦,何尝不是这样。伟大的梦想,从来都不是喊出来,而是干出来。这需要我们13亿中国人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3]。“如果每个人自己的梦实现了,那么国家的梦也就实现了。”[26]同时,大梦的实现最终要以小梦的实现为目的。“国家梦想若不能化身千万,让每个国民切实感受到个人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心相连,梦相连,则国必不能真强,梦也不能尽美。”[25]

其二,大梦与小梦关系的动态转化。对于大梦与小梦关系的把握,仅仅停留在逻辑层面的静态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理论上的应然关系如何转化为现实层面的实然状态,如何实现大梦与小梦的双向互动与动态平衡,才是关键之所在。国家富强是个人幸福的外在保障、必要前提,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的最终目的与价值所在。国家富强是为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又是国家富强实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推动大梦与小梦互动融合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人民幸福的个体梦。人民不仅是国家富强梦想实现的力量源泉,也是国家富强梦想的最终目的与具体体现。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3]。

“中国梦”的实现有很多指标,比如经济指标、军事指标、文化指标、科技指标、环境指标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是幸福指标。如何才能让全国人民都来关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而不仅仅是关注个人梦,成为一个“胸有大梦”的人?对于“与我无关论”者,我们除了批评、劝告之外,更多地是去思考如何扭转这种偏见,挖掘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激励其为中国梦而奋斗。方法和路径有多条,但最根本的在于要让人们能够在梦中看到“自己”,让每个人感受到梦的温度。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也就是习近平在阐释中国梦中所讲的,“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汇集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3]。

当然,梦想从来都不会自动化为现实。我们要时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多彩的蓝图,需要我们一笔笔去勾画;美丽的梦想,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实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不断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必会实现。

标签:;  ;  ;  ;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_美国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