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服务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综合功能的作用论文_黄敏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服务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综合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50例。分别给与常规训练干预与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及MBI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均<0.05),观察组综合功能正常以及基本正常率为70.0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22/50)(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步长、步频以及步速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服务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综合功能的作用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综合功能

脑卒中的后遗症非常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脑卒中偏瘫,存在较大风险导致上肢功能障碍,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康复效果,临床上一直将研究的焦点聚焦于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上面[1]。目前,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方法包括:运动再学习技术以及Bobath技术等,然而上述这些方法对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不够理想[2]。本研究主要对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服务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男:女为28:22;年龄22岁-77岁,平均(56.69±10.32)岁;病程1-8个月,平均(5.29±0.67)个月。观察组:男:女为29:21;年龄21岁-76岁,平均(56.21±10.28)岁;病程1-8个月,平均(5.33±0.65)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包括:运动再学习技术以及Bobath技术等运动训练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首先为患者佩戴健侧联指手套,固定患者的健侧肢体,促使患者健侧手指以及腕部屈曲活动量显著

降低,除了睡觉、上厕所以及洗澡外,应确保患者每日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固定的情况。(2)对患者相关的缺陷功能进行训练,包括:捡黄豆、握球、写字、下棋、插孔练习以及拿杯子等方面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适当地休息。(3)构建规范化的患者档案,并注意对恢复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4)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应注意语言积极、和蔼等,患者只要取得进步,应该对患者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及认可。(5)上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时,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地观察,并注意将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以内,患者一旦发生异常状况或者头昏等方面的不适症状,应该立刻将训练停止。

1.3观察指标[3]

包括:(1)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方法。分别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MBI)进行评价。FMA量表评价方法: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肢体恢复程度越理想;MBI量表评价方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满分也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好。(2)综合功能分布状况。包括正常、基本正常、轻度障碍、中度障碍、重度障碍、极重度障碍以及完全障碍等级别。(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长、步频以及步速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z±s”及“n(%)”的形式进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及MBI量表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及MBI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综合功能分布状况对比

经干预后,观察组综合功能正常以及基本正常率为70.0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22/50)(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长、步频以及步速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步长、步频以及步速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均<0.05),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偏瘫作为脑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活动极为不便,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降低,甚至某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

不良心理情绪反应,对家庭及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及危害[4]。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2周之内,给予其康复性训练,能够有效地促使其肢体功能显著性改变[5]。

改良强制性运动干预疗法主要是按照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强制且逐渐对患侧上肢给予必要的训练,通过反复性地训练,从而对患者

的神经突触加以改造,可使得大脑皮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脑卒中患者由于损伤神经功能而对患肢的运动产生抑制性作用,健肢则会强化使用,最后造成运动功能障碍。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相关理论与患者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让患者的上肢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6]。其前提为固定患者健侧肢体,限制监测手指及腕部活动,强制性训练患侧肢体,理论上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恢复患者上肢功能。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及MBI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均<0.05),观察组综合功能正常以及基本正常率为70.0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22/50)(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步长、步频以及步速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均<0.05)。上述结果提示: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且对患者的综合功能具有积极的改善意义。

综上所述,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服务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综合功能的作用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

参考文献

[1]张朝霞.曾科学.麦王向.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6(11):2286-2287

[2]窦娜.李丹.马素慧.等.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瘴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5(08):2049- 2050

[3]庄丽华.詹松华.孔营楠.心理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1(09):1062-1064

[4]王月.张鹏琳.中药熏蒸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6,11(11):1637-1640

[5]李子怡.宋为群.改良和传统的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04):211-212.

[6]杨雷.沈德根.荣积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并抑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5):585-587

论文作者: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服务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综合功能的作用论文_黄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