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建筑施工中质量要求的提升。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设是如今较为新型的住宅建筑模式,在传统住宅建筑模式上具有更高的绿色环保性能,为需求用户带来了更为保障的质量生活,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于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为建筑企业带来了便利。本文将对于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浅析,并且指出其质量管控的必要性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设;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引言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配合工作,形成系统的施工生产系统。从前期开始就要制定科学、完整的施工规划,选择有效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应提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监管,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目标的实现,推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继续创新,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简述
装配式住宅建筑是通过预制部件的装配而成,通过各个预制品在施工现场的组合,形成最终的建筑结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便是通过钢筋混凝土作为预制部件的主要构件,并且在施工现场继续运用该材料,进行预制部件的组装,整体建筑结构大部分都由钢筋混凝土完成。其建筑模式的主要优势,便是可以节省施工的时间和消耗,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并且形成更为绿色环保的建筑质量,是现今较为新型却主要的建筑模式[1]。
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预制品相关重点
装配式混凝土的结构对于预制品的质量要求极高,因此在预制品部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标准要求。首先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选取和技术的运用必须依照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合格合理的科学手段将施工工艺的质量提升到最优化,严格控制并且实时检查模板的各类参数指标。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装配式住宅具有各种型号的预制配件,为了加快施工进程和速率,需要采用科学的运输计划确保每一个部件能够准确到达施工现场,并且不影响施工过程,并以不同的运输模式提高运输质量,确保每一个部件的质量不被损坏[2]。最后在预制品部件叠放的过程中,尤其是墙板部件的堆放,需要对于场地内部的安全范围进行检测,确保堆放过程中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保证实际的预制品部件质量。
2.2安装技术重点
装配式工程在安装技术上需要有严苛的标准,由于大部分配件是通过组装的形式构建为最终的建筑结构,安装质量便需要得到足够安全性能的保障。在装配过程中,所需要装配的设备较多,并且每一个设备的装配都需要专项性的技术支持,只有在细节和每个环节转配中做到技术保证,才能够组成整体高质量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例如,在飘窗的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螺丝螺母和各个链接栓之间的工作能够合理运作落实,才能够保证将来使用的安全质量[3]。
2.3灌注技术重点
灌注过程是对于预制墙体进行灌注施工,该过程直接影响了未来墙体的承重能力和导热系数等等性能。在灌注施工之前,需要工作人员首先对于墙体有一个预判和总结,判断该墙体的稳定性及各类可变因素。灌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墙板的承重和密封程度,同时对于墙板的硬度有相应的预判控制,从而保证墙板能够满足建筑模式的施工标准。若遇到墙板部件问题,需要在进行校正整改之后,再进行最终的灌注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浇筑技术要点
在该建筑模式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施工的部件主要是预制叠合阳台板、混凝土墙体和PC板三者。以PC板为例,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首先确认浇筑的高度和混凝土的配设比例,并且自始至终保证由上至下的浇筑顺序,以确保施工结束后可控的使用质量因素。浇筑技术作为强化性施工步骤,需要相关人员在浇筑前后对其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以确保浇筑质量。
3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质量管控
在对于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进行质量监管时,需要着重注意对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的管理和钢结构预制构件安装的管理。首先在各类预制品配件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需要提供具备合法合格因素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每一个部件细节上的质量问题,降低由于配件组装后形成装配施工事故的可能性。由于装配式建筑模式已经降低了时间成本,因此在每一个环节中应当适当放慢进程,将环节性质量因素的保障提升到最高,在每个配件装配结束后,可以通过人员专业性的排查,对于装配做出检测,若将每个环节的细节因素做到最为优质的可能,便能够基本避免安全施工事故[4]。混凝土预制构建安装需要通过浇灌材料、后浇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保障,确保其稳定性,通过一定的受力组装安排,将混凝土预制配件和钢结构结构预制配件有机结合,确保两者的相连性。同时,由于混凝土预制配件具有自身的防水性,而防水的性能极有可能因为各类原因遭到破坏,因此在各个环节装配之后,应当对于其防水性能做出一定的检测,确保该预制配件的质量未收到磨损和损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任何细节问题都需要进行实时的安排处理,通过对于工作人员的岗位安排,让每个施工人员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可用性和劳动力,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意识。最终,在施工过程结束之后,同样需要对于整体施工和细节施工有更深层的监管排查,对于细节和关节处进行安装检验和评分,得出有效的评分报告和建议,并且适当对于检测问题进行最后的有效整改,以确保能够迎合用户的需求和生活安全质量水平。
4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在其迅猛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并强调节能环保措施,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方式受到更多关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力需求,减少建筑工程中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升工程整体建设质量。要注意改善劳动工具、方式,推动机械化、自动化方式的普及,以便缩短工期、提升施工效率,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建筑模式。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就是当前较为优越的方式之一,虽然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克服,但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各类建筑模式越发广泛,形成了多样性的建筑构造,其中装配式混凝土作为新兴的主要住宅建筑施工模式,在发展中仍然可以不断加强其效率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于该类建筑模式的技术加强和质量管控,可以快速提升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规模上的更新,通过新兴模式强化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建筑行业缔造一个更为快速且效率化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喜恩.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信息记录材料,2018,v.19(1):24-25.
[2]钟志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14):152-154.
[3]佚名.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智能城市,2018,4(3).
[4]罗昊.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7(12).
[5]佚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四川水泥,2018,266(10):116.
论文作者:江云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住宅论文; 部件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