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膜腔内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近期疗效观察论文_段永薇

段永薇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摘 要】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膜腔内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7 例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 组,热疗组29 例;热疗组采用体外热疗、胸膜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及腔内灌注顺铂局部化疗,对照组采用胸膜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及腔内灌注顺铂局部化疗。结果:热疗组治疗有效率(RR=CR+PR)89.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疗组不良反应中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R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45-0

2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加重了癌症的进展,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热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1]。现将我科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膜腔内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 年07 月至2015 年10 月我科的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共57 例,所有入组患者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随机分为热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热疗组29例,男18 例,女11 例;年龄26-72 岁,中位年龄51 岁;对照组28例,男18 例,女10 例,年龄30-69 岁,中位年龄49 岁。两组对象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符合以下条件:Karnofsky(KPS)评分≥60 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 个月;血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正常,胸腔B 超进行胸腔积液定位和胸腔积液量的评估;入组前胸腔内未注射任何药物,全身化疗患者最后1 次治疗结束时间距入组时大于4 周。热疗组采用胸膜腔穿刺,导丝引导、放置引流导管(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Fr-20)进行胸腔积液持续引流,直至引流彻底为止(一般引流时间为24-72h),并行胸部X 线透视及胸腔B 超检查,以确定是否彻底引流胸腔积液(以胸腔B 超探查小于等于10mm 无回声区、胸部X 线透视患侧肋膈角稍钝或锐利作为胸腔积液引流彻底的标准),如胸腔积液引流不彻底,可予调整引流管长度及位置,继续引流,直至积液引流彻底。患者胸腔积液引流彻底后予胸腔引流管注入0.9%生理盐水40ml+顺铂40mg 至患侧胸膜腔内,夹管24 小时,嘱患者定时变动体位,有利于药物在胸膜腔内分布,并予托烷司琼5mg 静滴Qd 预防化疗相关呕吐,复方氯化钠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气胸等相关并发症,最后将患者带至热疗室进行患侧胸部射频热治疗。体外高频热疗机采用HG-2000Ⅱ型(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频率40.68MHz,电极直径200-300mm,治疗入射功率550-1000w。反射功率控制在3%以内,治疗时间60-70min,以患侧胸部乳头区为治疗中心,电极板与表皮之间用水袋冷却降温及耦合,热敏电阻测温计测治疗部位表皮温度。1周后复查,如胸腔内无积液,表面一次治疗成功;如仍有积液,再上述治疗1 次,2 次治疗仍无效,则考虑考虑治疗失败。对照组治疗方案除未采用射频热治疗外,其他治疗均与热疗组相同。

1.3 排除标准:1.胸腔局部化疗及热疗禁忌者;2.局部胸壁皮肤疾患者;3.治疗前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4.治疗前服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5.心、肝肾功能合并严重异常;6.不能耐受治疗及中途退出研究者;7.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等影响研究结果。

1.4 观察指标:(1)治疗有效率:参照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疗效标准评定[2],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进展( PD )。治疗有效(RR)率=(CR+PR 例数)/各组总例数×100%;(2)不良反应分级WHO 统一标准分为0—Ⅳ级。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 建立数据库,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热疗组治疗有效率(RR)89.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热疗组的CR 率(79.31%)明显高于对照组(46.43%)(P<0.05)。(见表1)

3.讨论:胸腔积液常是肺癌或恶性间皮瘤的首发症状,也往往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体征[3]。目前,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目的主要为控制胸腔积液,缓解压迫症状,提高生存质量[4]。全身化疗由于胸腔内局部药物浓度低,疗效较差。胸腔化疗用药数小时内胸腔药物浓度是血浆浓度的3.5~7.0 倍,形成恒定、持久、较高浓度的抗癌药物环境,而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却很少。但单纯的胸内化疗疗效仍不能让人满意。

而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后联合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原理为:加温可破坏肿瘤细胞膜的稳定性,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化疗药物腔内灌注可形成局部高浓度,受热后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显著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加热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增强吞噬细胞能力,加速胸腔积液的有效吸收[5-6]。

加温对乏氧细胞敏感,而乏氧细胞对化疗耐受,所以热疗联合局部化疗可以克服热疗和化疗间的缺陷,起到优势互补、互相增敏的作用。

相关研究[7]表明了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并且其安全性可以接受。

本研究中热疗组治疗有效率(RR)89.65%,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热疗组的C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 vs 46.43%,P<0.05);在不良反应中,热疗组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体外热疗可能会较大发挥与化疗药物的协同或增效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印证了上述理论。

综上所述,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胸腔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与肿瘤治疗其他常规手段相比,热疗有其特殊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随着热疗技术的不断完善,热疗在恶性胸腔积液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通过与化、放疗,肿瘤基因及免疫治疗的有效联合。但尚需开展大样本及关注更多主要结局指标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1]马胜林. 肿瘤热化疗的研究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5):256-258.[2]陈振东,孙燕,王肇炎. 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8.[4]方剑,石峰. 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肿瘤杂志,2012,25(4):455-456.[5]童康尔,李志丹,朱伟伟,等. 鸦胆子油乳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 实用肿瘤杂志,2012,27(4):433-435.[6]Ried M,Potzger T,Braune N,et 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hyperthermic intrathoracic chemotherapy perfusion for malignant pleuraltumours: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J]. EurCardiothorac Surg,2013,43(4):801-807.[7]时红萍,张秋宁,刘国庆,等. 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系统评价[J]. 实用肿瘤杂志,2014,29(2):136-143.

论文作者:段永薇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膜腔内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近期疗效观察论文_段永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