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视野中的世界--评第三次浪潮_民主制度论文

第三次浪潮视野中的世界--评第三次浪潮_民主制度论文

从“第三波”看世界——关于《第三波》引发的评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军宁:《第三波》这本书是关于民主实践的。

第一波民主化从上个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有更多的国家变成了民主国家。这是第二波,但二战后有些国家退回去了。第三波是从1974年葡萄牙军人政变开始的。第三波可能是个长波,至今没有结束。

可以说在20世纪里,最主要的潮流是民主化在世界上的普及,但这一最重要的潮流却又是人民谈论最少的。这是一个反差:重要现象,研究却非常少。这是我决定将此书翻译过来的原因。关于此书可以从三个角度探讨。

第一,对民主的认识。

《第三波》是从1974年葡萄牙军官造反开始写起的。亨廷顿认为世界有三波民主浪潮,现在2/3的国家都已是民主国家。 民主国家的标准是:公开、公平、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来产生政府,这样的政府是民主的政府。今天公开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越来越少,都打着民主的旗号,但由于对民主理解不同,实行民主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如平壤的民主不同于伦敦的民主,哈瓦那的民主不同于纽约。有个国家在组成新政权后,宣布取消反对党,理由是为了稳定。如果取消反对党,那么竞选的意义也就落空了。

选举民主是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如此,还包括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不保护公民权利的政府不是真正的民主政府。伊朗就是这样,选举总统时竞争特别激烈,议会的候选人有几百个,当选很难,由卫道会来决定谁有资格。但选举民主不是民主的全部。有人说民主是第五个现代化。今天民主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化的民主,自由民主,这是与古代民主的重要区别,自由民主才是现代政体。

在民主化问题上争论比较多的是关于民主的先决条件。在什么样的国家可以建立民主,什么样的国家不能建立民主?有人说在那些封建专制历史悠久的国家就很难建立。这些国家封建遗毒深重,怎么能实现民主呢。但有人反驳说,民主不需要先决条件,美国在1789年就实现了民主,贫穷落后的柬埔寨今天也实现了民主,中国为什么不行?

亨廷顿搞了个客观的尺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时,民主化开始起步。到4000美元时就可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民主政体。但事情也有例外。如前些年的东德,4000美元的水平早就达到了,但没有民主。那些穷国像印度和孟加拉,人均GDP连1000美元都没有, 但也都实行民主制,总起来说,民主化有如下几个类型:

1.强加型民主化,如德国和日本,其民主化都是在战败后被强加的。尽管这些国家的人民从未在民主制度下生活过,但由于战败,只有接受外来的民主,但最后也成功了。问题是历史上强加的情形并不经常出现。

2.崩溃型民主,旧统治维持不下去了,为新东西的长出提代了机会。像东欧国家。

3.内部滋生型的民主,如我国的台湾、菲律宾、韩国,民间有较大的追求民主的传统,经济较发达,中产阶级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讲,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的凝聚动力,没有发动的群体。但情形也不尽然,东欧是崩溃型民主,民间社会并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也实现了民主。

还有一个区分是民主发生与民主巩固的条件。在民主初步建立后,需要有法治,合理的制度,大家都愿意和向往的政治文化。但在那些突破式的地方要求就不高,像东欧,低于民主巩固的先决条件。

第二,民主制度的设计。

此书还涉及到一个重要课题,设计民主制度和政体,如制宪,制宪机构的产生。在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有许多经验教训。在制度设计上,争论比较多的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在第三波民主化国家里,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多于议会制的国家。总统制的好处是效率高。议会制代议制的好处是权力相对分散,首脑权力受制约和限制,缺点是政府不稳定,像意大利、印度,一两个议员席位的变化甚至都能影响到政府的改组。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但经济并不受影响。议会制的好处是政治家必须一级级选拔上来,通过竞争,争率,有一定的政治经验。但俄罗斯的情况就比较特殊,如果实行议会制,那么久加诺夫就可能上台,俄共回归的机会就比较多。可能就是这一原因,原苏联东欧国家今天没有一个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这反映了一种矛盾状况:既不能摆脱旧的传统,又不愿回到过去。中国有人反映说,苏联实行新的总统制,搞个人独裁,实际上是为了久加诺夫上台。

关于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到底哪个好,没有统一的答案。一时一个变,应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选择。还有一个问题,一院制还是两院制。但凡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都实行了两院制。这里有个代表名额的问题,人口多的省议员名额就要多,面积和人口都要考虑到。如果美国现在是一院制,克林顿恐怕早被弹劾了。两院制有个缓冲过程。那些领导色彩较强的国家,议案就较容通过。

政党政治不由宪法规定。宪法并不规定这个国家有几个政党。政党的多少是由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的,如选举制度,如果不利于小党,最后就只剩下几个大党。如果选举有利于小党,那么这个国家的党派就多。台湾有三合一选举,成本就被降低了。现代民主制度有违宪审查制度,在一些国家放在最高法院里。也许中国违宪较少,没设立。

军政关系,民主制度要求军队退出政党。如果只允许一个政党拥有军队,那对别的政党便不公平。军队是最强有力的力量,也是最危险的力量。所以必须找到一些最强有力的制度和锁链来约束它。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看,文官政府领导的国家反而打胜仗。

单一制还是联邦制问题。前些年有人写文章,说联邦制是自由化。今天随着台湾问题的出现,联邦制又不复杂了。日本一些地方都实行高度的自治。有人把社会分成两大块:国家与个人。但按民主逻辑讲不能把社会分成两块,不能让一部分人是绝对的统治者,另一部分人是被统治者。应按自组织原则办事。皇权时代帝王不受臣民的支配,但在民主制度下,最高领导人也是由自组织原则产生的,一级一级上来的,不存在国家与个人的分割。在联邦制社会里,社会机制是个自组织的产物。但在单一制社会,人民是被国家组织起来的,是由上而下的结构,并且上下无关联,一面是无权力的芸芸众生,一面是职业的终身统治者。总之,联邦制强调社会的自组织原则,实行以州、省为单位的高度自治。

第三,民主化的路径。

民主化的路径有多种。如三段论路径,像孙中山的军政、宪政、民政三阶段。这种思想是要先训练老百姓,拥有民主意识,再还政于民。这三个阶段,孙中山没有完成,蒋介石也没完成,最后由蒋经国完成了,提出目标的人往往是完不成目标的。在一个从来没有民主的国家,谁来训导谁?他也没有民主经验,怎么能训别人呢?

再一个路径是精英主导论。在民主制度的确立方面,第三波的国家有原苏联。这类国家原先国内并没有强大的反对党,也没有群众游行躁动,这些国家的改革是由一些政治精英主导走上国民主化路程的。精英模式要求精英们必须有改革要求,不能三心两意,否则就要走老路。这时,对精英的选择特别重要,如果大家选了没有要求民主化的精英,事情就很无奈。苏联最后时期的几个领导人一个比一个走得远,并不是在外力强大压迫下进行的改革,而是发自内部的要求。

还有由下而上论者。臂如中国,先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选举村民委员会,先让乡村民主化,再让城市民主化,这种做法也值得怀疑。按理说,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才容易出现民主,也就是说城市是最具备民主条件的地方。为什么要先从农村进行呢?这样做的后果是民主化时间特别长。一级一级,需要好几十年,而且村民自治并不是政权形式。

还有种民主化的路径是局部突破型,像葡萄牙的军官卫国运动,印度尼西亚学生,台湾反对党等。总起来看民主化的途径有许多种,各种选择都需要特殊的条件。

在一个大国搞直接民主,成本太高。天天投票,也可能投错票。有两起事件是直接民主的表现:一是法国的大革命,二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动不动就把人拉出去批斗,甚至处死。实际上参与决策的人越多,每人发言的机会就越少。要想使立法机关变得无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它的人数。所以,有些议会规定人数最多不能超过300人。

温元凯:大学毕业后有本书对我影响特别大,那就是《赫鲁晓夫回忆录》,看后吓了一跳,原来斯大林是那样!所以,我认为不要苍白地谈民主,像那本书就是最好的启蒙。我认为翻译《第三波》是大好事,可以在中国普及民主知识。不要太激进,要有理性,有力度地推进民主。经常有人问我,苏联政治改革先行,经济滞后,中国相反,哪个好?我认为中国高明些。邓小平高明。凡事有个过程。1992年以后,不讨论姓资姓社,是很明智的,压制了“左”派话柄。中国民主化的推进实际上很快,因为市场化为之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五大报告讲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说明有问题才要推进。今后我们要加入世界各个组织、公约,要搞全球化,要按国际规则办事,不前进是不行的。

我曾是人大代表,曾提出企业破产问题,当时有人疑问。现在才发现国企搞不好是与破不了产有关。我当时还鼓励过专利法,现在看很有用。我的体会是,当一个新事物出现不要急于给贴上标签,立刻断定好还是坏。

民主毕竟是一种制度,是有轨迹可循的。最近美国前方在打仗,后方在弹劾总统。这就是制度的稳定性。

我非常看好中国的民主化,例如国企厂长现在不能由上级随便任命了,要经过民意测验,市场竞选,这给国企带来希望。

郑也夫:我曾经做过仔细的准备,要围绕熊皮特的那本书写篇文章,但花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没有写。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民主问题我是不可知论者。我更有自信的是讨伐专制,对民主倒没进行多少辩护。在我的阅读中,最佩服的都是些老书,如乔治·布尔德的。人民利益是非常不一致的,民主制非常像市场制。乔治说过一句话:市场不是大众造成的,是供应造成的。市场是商人决定的,不是由顾客决定的。你喜欢我不推出,顾客也没办法。比如保龄球,既能赚钱又能满足娱乐需要,就有了。而有的东西,你需求也没人提供。谈到政治,人家给你提供方案,让你去选择,这是精英政治,民主制不过是精英政治的一种方式。我只有信心反专制,不对民主抱有信心。政治这东西要大多数人赞同,有些时尚最大众化,但不一定好。有本书叫《复杂》,里面提出了一个锁定概念。例如钟表为什么这样转,而不是倒着转,打字机键盘的字母为什么这样排列,都是由早先约定俗成形成的。有些事情一旦形成习惯,就会长期延续下去,不管它好不好。专制与民主是不一样的。有些事看它怎样衡量,例如中国人穿长袍大褂是很好看的,见面作揖,不握手,也讲卫生,不互相传染病。但现在都改过来了,都让西方的西装和握手给“锁定”了。

民主有时是令人存疑的。那些通过选举上台的政客,其竞选表演能力和实际统治能力存在着差别。肯尼迪与约翰逊竞争时,只是形象好一点而已,也与约翰逊讨厌电视竞选有关。科举八股考试与考生的行政能力有没有相关性?不一定,但赢者当选。人类是可怜的,有时很无奈,没有好的方式,只有嚷嚷。

仲大军: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民主,这对中国非常重要。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是以暴力形式、以流血和武力的形式实现的。每次社会都要经受一场物质上的大消耗,财富上的大破坏,代价非常大。但这种模式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人们的头脑中也不知不觉地延续着这种模式。这说明直接民主的思想或暴民模式在中国社会中根源十分深厚、怎样寻找一种代价小的实现民主的方法,以平稳过渡的方式达到民主化?看来只有在全社会中广泛普及民主的常识,全体民众和官员都变得理智和理性起来,社会民主就比较容易实现。

蔡德诚:人作为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民主机制就是保障高级动物的思维权利。民主是所有阶层参与的过程,尽管利益不一致,但民主的实质是相互妥协。这是符合大家利益的。

有记载的人类社会已经五六千年,民主化实际上是历史进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2/3 的国家实现了民主化,其他1/3的国家也要向这一目标演变的。 全球化就是看哪个国家最有理性,智性,符合人性。

标签:;  

第三次浪潮视野中的世界--评第三次浪潮_民主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