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论文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论文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孙 兴 昌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 :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是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一带一路”建设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契机。五年来,中国抓住这一契机,向世界展示了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大国形象。当前,要深刻认识国家形象塑造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注重从多角度、多方面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努力以国家形象建设的新成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一带一路;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形象对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五年来一步步变成现实,不仅给沿线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成了展现中国大国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更加多元,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死体可燃物含水率(Y)与气温(X2)、相对湿度(X3)、连旱天数(X4)、风速(X5)、蒸发量(X6)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一、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依据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形象塑造,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向世人展现我国的良好形象。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扎根历史、立足现实,是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

(一)历史依据: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滋养和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遇。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先秦子学、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从老子、孔子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鲁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今天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加快了世界走向现代文明的脚步,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社会一盘散沙,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凌辱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实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塑造国家形象进行不懈探索,努力向世界展示一个爱好和平、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良好形象,为我国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注重发挥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努力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发展服务,为人类进步事业造福。

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日益提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不可忽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面形象。乔舒亚·库珀·雷默指出:“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1]8在经济形象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大幅增长,环境污染严重,“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甚嚣尘上。在文化形象上,我国文化产业大而不强,在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感召力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一些消极影视作品的传播,歪曲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在政府形象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一些领域消极腐败案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在公众形象上,一些同胞在涉外场合不讲公德,使民族和国家形象受损。在对外传播上,“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还有市场,我国的话语权依然有待提升。这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迫使中国深入思考,新时代必须更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二)现实依据: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低迷,各国竞争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抬头。不少国家眼红中国的快速发展,不断干涉、遏制中国,想方设法给我国制造麻烦,企图以此拖垮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广交朋友,紧紧抓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契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极塑造我国的良好形象,以此赢得更多域外国家的认同。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立足我国的历史和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进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为我国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也为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契机。五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二、“一带一路”实践彰显国家新形象

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要增强文化自信,要通过互办文化年、互派留学生等形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作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整合我国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更多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此外还要增进民族团结,筑牢共同体意识,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要坚持包容精神,尊重多样文明,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塑造我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228亿元,同比增长31.5%;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320亿元,同比增长33.2%。

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会使各参与方不能准确了解交易的进程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好协调、不能及时跟进处理,降低其运作效率。

独行快,众行远。“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关键要看其是否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是否能够对接各国发展战略,为本国、本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坚持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结合起来,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造各国共同受益的公共产品,推动区域合作再上新水平。五年来,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中国积极作为,展现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传递了和平发展的声音

五年来,中国切实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尊重各国社会制度和重大关切,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维护正义,化解矛盾,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深挖合作潜力,注重抓住一些大项目,帮助不发达国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等论调。如在肯尼亚,中国企业承建了该国一百年来第一条铁路——蒙内铁路(从蒙巴萨到内罗毕),并以“传帮带”的方式向当地传授铁路运营经验,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肯尼亚经济自主发展,得到当地民众对中国的普遍认同。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传递了中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成本的管理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很多行业大型公司对成本管理都很看重,负责成本企划的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因此成本管理人员能够很好的根据本行业的市场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成本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是物业管理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让一般的财务人员身兼两职,他们的专业素质与成本规划师相比相差甚远,并且还要负责日常的会计工作,对成本的管理就会疏忽,工作效率低。由于财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因此很难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

(二)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姿态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辐射超过全球64%的人口,覆盖面超过全球GDP的30%,域内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沿线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也空前加深。“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坚持双向开放,设立了11个自贸区,全面采用负面清单制度,这一举措鼓励中国企业去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勾画出中国升级版的开放版图。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积极拥抱国际化,海外并购更加频繁,演绎着“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精彩故事。北纬48度,多瑙河畔,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从连续亏损转变成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这一不平凡的转变。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经了贡献斯梅代雷沃市40%的财政收入,是当地的“巨无霸”,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钢厂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困境。2016年4月,河钢收购了斯梅代雷沃钢厂,并先后派遣近200人的技术团队赴塞尔维亚,在降低成本、完善工艺、优化配置全球资源中投入了巨大精力;在河钢的支持下,最终解决了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问题,并在2016年12月奇迹般地扭亏为盈,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这一成功案例折射出中国经济实力的巨大飞跃,履行了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诺言。几年来,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中演绎出精彩故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桥隧施工及养护》课程标准,应依据工作实际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学生零距离就业。

(三)延续了互学互鉴的传统

3.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一带一路”涵盖的地域广泛,沿线大多数地区都面临着诸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构成巨大挑战。传统安全对“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家形象塑造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带来的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国家公众情绪的对立,影响对中国的价值观认同。非传统安全对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恐怖极端势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用或破坏以及西方非政府组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众的诱导和煽动。

《成长的烦恼》该阅读材料分析讲解期间,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认识自我并正确面对成长中的烦恼。课前播放《小小少年》,让学生围绕主题尝试着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认识,经过仿写与指导训练,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激发。

今天,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域内国家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领域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2014年,我国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期间举办了150项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成功打造与东盟合作的“新引擎”;积极发挥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弘扬中国文化,传播和合理念,提升中国形象;利用海外文化中心,通过中华文化大讲堂、汉语教学与培训等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心灵契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地缘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文化、瓷器文化、丝绸文化等相继发掘,中国高铁、优质职业教育、电信企业等也走出国门,受到了沿线国家的青睐,与此同时艺术交流、青年沟通、智库研究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获得成功[2],这些都是丝路沿线国家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探寻“美美与共”文化密码的生动实例。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国的文明大国和东方大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初步展示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推进双边、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3]162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切实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让“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造福世界。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的盛况,“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借鉴历史的智慧,将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繁荣发展之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自2013年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向投资不断增长,众多经贸合作区相继建成,为东道国带来了大量税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However, past reports included benign diseases, and no report about long-term results. The authors analyzed for elderly colorectal cancer only and long-term outcomes.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城市,义乌对外贸易近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义新欧”班列开通,义乌批发的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不仅满足了沿线国家的需要,而且使义乌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互利共赢。此外,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土耳其的安伊高铁、埃塞俄比亚的国家体育场、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大桥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这一切不仅展示了中国促进共同发展、追求共同进步的决心和诚意,也在全世界树立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努力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大国形象。

三、“一带一路 ”视域下 国家形象塑造的机遇与挑战

丝绸之路原本是古代中国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业贸易线路,在推进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丝绸之路是和平、合作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时代光彩,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的新挑战。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形象塑造的机遇

1.继承和平友好的优良传统。古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亚欧非三大洲,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带给了世界,传递了和平友好的种子,推动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郑和率领船队多次远航,但从未在国外留下一艘船、一支部队,他率领的是一支和平的船队,这与其他西方航海家的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千百年来,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在当前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继承和发扬古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播撒和平的种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古丝绸之路展现的良好国家形象助力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再加上域外国家干涉,我国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且任重道远。

2.推动开放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建设为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了重要抓手。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总体框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扩大开放,寻求利益汇合点。“一带一路”连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同时也涉及很多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是中国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大机遇,也是展现我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推动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逐步深入人心的重要抓手。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积极向世界传递开放的理念、树立开放的形象,推动开放成为全球共识。

3.顺应相关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愿望。“一带一路”建设为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的提出,跳出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寻求双赢和共赢,展现了中国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也契合了相关国家对中国的利益期许。德国、法国、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等国领导人纷纷表态,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实施,不仅拓展了我国的发展空间,也为拉动当地发展与区域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形象塑造的挑战

从实例验证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到,对于频率为fc=|2ft-fj|的互调发射,文献[1]和文献[2]能够获得与本文方法一致的测量结果,但对于其它类型的互调发射,或者受限于测量设备的动态范围,无法获取测量数据,或者难以判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相较于文献[3]的方法,本文的方法增加了线缆长度调节和互耦项消除技术措施,使得测量方法更具广泛性,而且VHF/UHF频段的环形器的带外插入损耗随入射功率变化而变化,为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文献[3]的方法需对不同入射功率下的插入损耗进行标定,使得测试工作量非常大,本文的方法则有效避免了这一问题.

该类维修集约范式维修程式的核心理念为“分级+定期”,采用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开展大修、架修、年检、半年检、月检、日检等6个层级的维修活动,如表2所示。同时,根据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线路、车型差异,6个层级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别。该种维修集约范式存在维修工作时间确定及维修工作时间集中性明显等特点。

1.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矛盾复杂,在肯定中国发展成就和强大社会动员能力的同时,由于政治偏好、制度差异以及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对中国心存偏见,这成为制约“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例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他们把“一带一路”倡议看作中国经济的自我救赎;又如,由于中国近年来积极维护自身的领土与海洋权益,加剧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警觉,他们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的地缘扩张战略,这些偏见加剧了国家形象塑造的难度。

2.域外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欧亚大陆处于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是全球主要大国地缘博弈和较量的重点区域。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他们通过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手段对国内外公众施加影响,挑拨、煽动公众对“一带一路”的不满情绪,企图阻挠和牵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域外大国的干涉和影响歪曲了事实,误导了公众的认知,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严峻挑战。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向世界,佛教、伊斯兰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也传入中国,这种交流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国家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深刻地影响了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态度,这迫使中国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遇,切实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和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塑造国家形象的路径

(四)树立了互利共赢的标杆

(一)提升中华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塑造文明大国形象

现场检测单元各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包括微控制器、电力通信模块、复位电路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报警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等。其中为控制器选用STC89C52芯片,它的I/O接口与温湿度传感器的2线串行接口连接,不需要通过数模转换就可以实现数据读取功能。通常将SHT10芯片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优于传统检测电路,具有简单、经济、实用、可靠等特点。变电站环境温湿度通过布置在变电站的各个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参数值。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把古老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展现文明大国形象。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时代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的精神,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打开了我国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正一步步惠及各国人民,中国方案受到全球瞩目和称赞。

“农业为主”还是“工业为主”,两派观点各有其依据,前者强调中国“以农立国”,后者认为中国应顺应世界经济大势,发展工业迎头赶上。对于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后来论者试图调和二者,认为“大体上讲,主张以工业为主的,或有胜于主张农业为主的地方”,但两种观点各有偏颇,发展生产以兼顾农业与工业为宜[25]。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塑造东方大国形象,必须增强域内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而增进认同感的前提就是要办好自己的事、实现更好的发展。为此,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

新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要紧紧抓住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继续加强反腐败斗争,抓住惩治这一手不放松,锄奸惩恶,努力实现政治清明。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集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中国动力。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式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实现文化繁荣。必须凝聚十三亿中国人的力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新社会治理,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增进人民团结。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通过节能减排遏制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努力实现山河秀美。只有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壮大自身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才能增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认同感。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中国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和全球性问题的妥善解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它把中国发展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和各国的梦想连接起来,使域内各国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向世界传递中国追求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积极构建国际认同。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责任,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推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积极展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扩展外交影响力,积极运用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手段,与域内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塑造我国国家形象服务。新时代,要发挥公共外交在改善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公共外交资源,完善公共外交机制,大力传播和平、发展、共赢的理念,努力提升国家形象。民间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对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作用,要重视民间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努力通过国民间的友好交往和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认同。

针对这些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词汇知识与词汇应用能力熟练程度的关系,以了解他们所掌握的词汇知识是否能区分不同的熟练程度。

(四)推动开放包容发展,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除了音乐和对白,其余声音效果的总称就是动效。动效包括机械音响和动作音响。动效制作技术能够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对画面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动效制作技术能够优化细节处理,使作品更具趣味性与生动性。动效制作技术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环节设计,录音师要基于整体考虑,将各个动效环节设计好,进行精细的布局。录音师要对画面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其中融入自己的巧妙构思,提高作品的听觉艺术性。其次是过程控制,这一环节是动效制作真实性的保障,制作者要立足于生活,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和推敲,让作品更有画面感和层次感,使观众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4]276“一带一路”建设要同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形成东西部联结、南北方贯通的国内互联互通局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大流通,更好地推进区域开发开放。[5]要把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促进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努力向世界展现开放型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推动域内国家经贸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展现活力型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能源、资源、产品、货物、信息等自由流通,切实带动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中国动力。

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要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广阔、国家众多,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宗教信仰等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一些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缺乏共同的价值认同,不仅增加了对外宣传难度,也对域内国家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根据对象国的特点,增强传播对象和传播议题的针对性,增强亲和力,多从人类共性出发寻找普世价值观,把中国和平、包容、合作、共赢等的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增强域内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价值认同。国际话语权在国家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为改变国家话语权“西强东弱”局面,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一流的国际传媒;要提高我国学术研究水平,增强原创性和逻辑性,制造于我有利的新闻话语,同时要做好话语转换工作,增强中国话语的影响力;此外,要整合媒体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媒体,不断丰富表达形式,拓展表达渠道,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五、结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都需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时代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发展道路,而且正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良好形象,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形象根基。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得到了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国家分裂、遏制中国的图谋仍然存在,歪曲“一带一路”建设、丑化我国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进一步增强域外国家对我国的认同,以国家形象塑造的新成就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探寻“美美与共”的文化密码[N].光明日报,2017-05-14(0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5]石善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J].当代世界,2015,(5).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oad and Belt Initiative

SUN Xing-chang

(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image in the new era is an organic unity of historical logic and realistic logic.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In the past four years, China has seized this opportunity to show the world the image of a powerful country with peaceful development, openness and tolerance, mutual learning ,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At present, we should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image by taking th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as an opportunity,and focusing on constructing our national image from various angles to promote the new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Key words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ational image; proposal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957(2019)01-0013-06

收稿日期 :2018-11-1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7YZD07)

作者简介 :孙兴昌,男,山东滕州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签:;  ;  ;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