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3#183;人教版)各节知识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教版论文,新课标论文,体系论文,教材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建议,必修模块“地理3”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要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实例,理论联系实际,从中提炼出
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应用到同类问题。本文尝试将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各节的知识体系构建如下,并迁移应用于教材上的补充案例。
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见图1)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为例:
知识迁移: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见图2)
二、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见图3)
知识迁移: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
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见图5)
知识迁移:三江平原沼泽地开发(见图6)
四、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见图7)
知识迁移:内蒙古煤炭资源的开发(见图8)
五、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见图9)
知识迁移: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见图10)
图10
六、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见图11)
图11
知识迁移: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见图12)
图12
七、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见图13)
知识迁移: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见图14)
八、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见图15)
知识迁移:南水北调怎么调(见图16)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九、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见图17)
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