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策略研究论文_王琴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策略研究论文_王琴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就业办 四川 成都 611743

摘 要: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拓宽学生眼界,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偏向于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些技能,都是为了日后顺利进入社会,并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进行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1.帮助大学生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认识。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专业技能等,从而让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特征、优缺点,准确定位。当现实和自己的预期目标有差距时,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评估,然后从差距中找到合理有效的办法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科学地计划以后的工作路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个人爱好、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出发,通过设立“我是谁”、“我喜爱做哪些事情”、“我可以做哪些事情”、“我适合做哪些工作”等问题,帮助学生认清自己。

2.提升大学生的整体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许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这样大学生的整体能力就比较低。因此,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确保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在就业环节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融入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内容,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下来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掌握好就业的方法,对于有就业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帮助解决。

3.树立科学就业观,合理选择就业方向。目前,企业的岗位要求侧重于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因此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学生认识时代特点,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正确地选择就业方向。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从专业知识、动手操作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制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增加就业机会,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主要就是负责制定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学院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学校就业考评工作,负责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组织校内大型就业市场和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做好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专业调整工作。负责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负责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适用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且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同样适用。高校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正式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加,和以前的学校统一分配不同,现在都是大学生自主就业,而且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定义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老师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专业讲座、岗前实习以及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确保他们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主要策略

1.教会学生使用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测量工具,在职业规划中进行科学的自我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区别于日常生活,我们对个体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的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的评估有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职业规划中常用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的自我分析与评价的测评量表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锚测评》等。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亲自做一遍这些量表后普遍表示,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选择更加理性,对自我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确立更加自信,更加科学。特别是对缺乏职业经验的大学生,在专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帮助下,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从而避免在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MBTI职业性格测试这个职业测量工具已经在世界上运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有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招收新员工中应用到MBTI。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显示,有近20%的学生喜欢并成功运用了MBTI对自我职业性格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在众多的职业机会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提高就业和职业成功率。

2.建立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需要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老师和职业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目前,社会对理论和技术的标准要求更加严苛,现阶段,我国高校里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提升。高校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队伍,由专业老师来开展,给学生更好的职业规划建议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高质量的职业规划。老师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现在的就业形势,指导学生设计适合的职业规划。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就必须对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让老师熟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流程,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另外,还可以聘请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和心理学专家来充实队伍,从而提高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

3.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1)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校要和企业相互合作,制定可行的制度与稳定的关系。和企业确定关系后,学生就能够在里面进行实习,参与培训以及科学研究等。(2)加强开发就业市场,增加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高校通过开发就业市场,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从而增强个人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丰富社会经验。(3)积极开展就业经验交流会。高校要经常开展相关的讲座,可以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来给学生们讲解制作简历以及就业流程等内容,还可以让校友给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感受以及实践经验,并通过他们的教导来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

4.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达不到教学的需求,要积极创建计算机学习系统,通过引入互联网的各类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可以开设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来自主学习,实现一对一的专业培训。同时,还需要创建专业的辅导。从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就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信息资源库,并对每个学生的特征进行全程跟进,通过系统来进行分类和整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此大环境中,通过开展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明确未来的择业方向,并且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文华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6,1501:94-96+102。

[2]彭小萍 王嵩 白云 李林琳 大学生全过程职业规划的可量化模式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03:101-105+109。

[3]张艳花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5:252-254。

[4]李国章 鲍金勇 需求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6,20:61-63。

[5]夏正荣 基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6,333:54-55。

论文作者: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策略研究论文_王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