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童谣在维护幼儿安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杨晓玲

简论童谣在维护幼儿安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杨晓玲

(深圳市城建景东幼儿园)

摘要:幼儿具有安全意识弱,身体素质弱和危险处理能力弱的特点,且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能触碰一些危险物品,造成安全事故或者对自身带来伤害,家长作为其第一监护人和亲人,在幼儿成长阶段具有不可懈怠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其安全成长,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层次地论述如何通过童谣反复吟唱式的方法让幼儿具有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的同时可以减少危害的发生和伤害的降临,让他们在更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安全意识;童谣;教学和隐患

幼儿的童谣具有常识的知识,还可以作为安全意识的教材,是一种良好的科教材料,它通过反复吟唱来反复记忆,通过孩子的好奇心提问让其中的知识深入孩子的心底,让他们具有基础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点共同努力教育和协作,让幼儿具有一个安全和谐且稳定的成长环境。

一、通过童谣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危险防范意识

1.1幼儿的危险防范意识的特点

幼儿时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之一,它是婴儿过渡到儿童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具有极其鲜明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弱。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如果家长没有灌输相对应的保育经验,那么幼儿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在幼儿期间,简单短小,朗朗上口的有关自我保护的安全童谣就能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埋下自我防范与应对的措施,比如小朋友非常喜欢玩拍手歌的游戏,玩跳格子游戏,在游戏中,在散步环节或者是餐前餐后的环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进行一些安全童谣的互动,例如有关地铁公交安全的童谣:“小朋友,要记牢,上下车时队排好。上了车,不乱跑,准备零钱去买票。车厢里,不大叫,安安静静秩序好。有座位,不去抢,老人孩子照顾到。下车时,不拥挤,耽误时间易摔跤。讲文明,讲礼貌,开开心心上学校。”;通过近三年安全童谣的渗入与诵读、游戏,孩子们都知道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哪些危险的行为是不可以做得,看到其他小朋友做的时候要进行阻止或告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物品是危险的,哪些动作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危险,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点就是他们的危险防范意识弱。幼儿因为年龄小,身体结构弱,他们容易在相对性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受伤,而且他们对于危险的认知薄弱,没有危险防范意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也有很多的儿歌可以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同学们,认真听,安全知识要牢记,时刻注意言和行,父母老师才安心。过马路,仔细看,路队紧紧靠右行,车辆来了早躲避,举手敬礼有文明。吃零食,坏习惯,不分场合和时间,三心二意分精力,别人看了也觉厌。照明电,不要耍,千万不能摸电线,电线处处有危险,用电常识记心间。遇火灾,119,遇匪徒,110,速离险境求帮助,生命安全牢牢记。来客人,是陌生,千万不可随便接,诱你出门找爸妈,千万不能跟他走。小朋友,要牢记,遇事冷静细思量,摆脱困境快乐伴,平平安安健康长。”

最后一点就是幼儿的危险善后能力弱,对于危险伤害造成后,他们不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更多的是无措,这会让伤害严重化或者造成二次伤害。而这种二次伤害往往来得很快,紧随第一次伤害之后。比如有的小朋友会乱吃食物,那么我们有一首儿歌就很有趣:“先喝盐水一杯子,筷子手指抠嗓子。赃物吐了一池子,快去医院吊瓶子。”

在这三种特点之外,如果幼儿在造成伤害后身边没有家长陪伴,还会有其他的危险事故存在,所以家长不要让幼儿在公众场合落单,或者较长时间地单独待在家里,因为幼儿阶段的孩童还是其心理发展的阶段,长久地陪伴可以更好地构建其内心安全心理,让他们更具有安全意识,对幼儿日后的生活问题处理和日后的接人待物都有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童谣危险防范意识的教学价值

童谣的种类很多,学识性和常识性的较多,其中有部分是防范危险的童谣。如果说童谣对于危险防范意识具有教学价值的话,更多地是因为它的教学方法,童谣是通过重复和押韵的节奏式反复地阅读吟唱式重复性记忆来达到记忆效果的。这种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目前最好的。幼儿具有稚龄的特点,他们无法理解深刻的东西,反复性吟唱一方面帮助理解,因为反复的吟唱之后,孩子就会对反复吟唱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且会询问身边的大人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基础性的,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兴趣,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生活常识。另外通过反复吟唱可以帮助记忆,因为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很快,会随着新的事物而改变,吟唱帮助他们记忆童谣,通过重叠词语和押韵的方式改编的童谣是极具有音调性的,这样一来童谣的教学可以简单地规避一些幼儿身边的潜在危险。

二、通过主题活动和家长协作方式来构建和谐成长环境

然而教育不能只靠相对应的教育部门,它同时也需要家长方的配合协作。相对应的幼儿在幼儿园只有一部分的时间,他们在家的时间更长,并且家庭教育的分量大并且重要性作用更深刻。只有在家长的配合下,安全性教育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进行下去,家长是孩子的亲人,更是他们的监护人,家长应该不仅在孩子的课业问题上进行耐心指导和帮助,更应该在其童谣和相对的安全性教育上付出耐心和责任。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带来终生的危害,所以在童谣式吟唱教育中,要把危险防范的童谣作为重点,反复式地带入和记忆,让幼儿对这类童谣具有深刻记忆。

而幼儿园或者学校方必须组建相对应的教学活动让家长们参加,家长大都是社会人员,他们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有切身体会,可以提出相对有价值的建议和看法。而这种互动的活动可以在特定的日期里展开,让家长带着孩子进行相关的现场模拟,模拟真实的现场,给孩子真实地演示,让幼儿更加明白什么是危害,在危害发生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同时进行危害讨论,这不仅促进形成幼儿成长的和谐环境,更是促进了安全教育和发展了幼儿教育。

三、通过社会途径大力宣传童谣存在的必要性

上述中提到,幼儿的危险防范意识较弱,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弱,所以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协作来帮助构建他们的和谐成长环境,然而作为整个群体的大家庭,社会应该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让童谣在其成长环境中有着怎么样的积极影响呢?

社会作为众多家庭的集合体,它具有太多的资源,幼儿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地发布信息,进而得到国家和社会上的响应,让后者配合进行童谣教育。相对应的,社会办报有时会采取童谣的方式进行宣传,这也是一种积极响应,一种配合。而社会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专家来进行安全性童谣的培训,让安全走入千家万户,走进幼儿园,带入到幼儿身边,让大家感受到什么对于幼儿,这个具有脆弱性的群体切实地感受到身边的安全和和谐。家长作为接受的一方,也要积极和学校一起配合这种教育活动。

结束语:

本文通过幼儿教学中的童谣特点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浅谈童谣教学的可行途径和重要性,并且做出了解释。其中描写到的幼儿具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脆弱性,其实在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其生理脆弱性的同时,在这里希望大家还要更多地注重儿童的心理脆弱性,因为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少,他们会无意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时候家长请付出耐心来指导其改正,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更多地是心灵的工程,他们是家庭的希望,请付出爱来浇灌让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薇薇.简论童谣在维护幼儿安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幼教园地,2018,1(3):163.

[2]于曼.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幼教园地,2018,1(3):164.

论文作者:杨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简论童谣在维护幼儿安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杨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