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论文_高刚

加强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论文_高刚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四川甘孜州 626000

摘要:随着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这一战略方向的确定,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已逐渐成为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近些年来,各级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最后给出了几点加强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对策,以期推动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 灾害防御 对策 川西高原

引言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地域广袤,地形地势复杂,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山川雄奇壮美,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高原气候复杂多变,冬季主要受冷高压影响,天气晴朗,日照丰富,如果有较强暧湿气流到过会形成降水(降雪),否则多以晴天为主,总体气候呈现出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高发、突发、并发“五位一体”的主要特征。川西高原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建设,不断提升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能力,真正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1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现状

1.1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气象核心业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提升,气象预报预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能力明显增强。多普勒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进一步增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更加完善。国家级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实现业务运行。

1.2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内涵更加完备。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有下降的趋势,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增强,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5分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不断增强,作业效果明显。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防御和公众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3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更加科学,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进展。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为国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内政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

2加强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对策

2.1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增强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气象部门在提升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转折性或者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好自动站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气象观测资料可以正常传输。在社会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雷电灾害知识宣传,确保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知识在川西高原境内得到普及,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利用多种传播平台使公共气象服务进入到千家万户。只有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在获取地方政府部门支持和认可的同时,还能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在川西高原的持续发展。

2.2以公共气象服务为主题,推行公共关系战略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业之本,也是气象部门建设公共关系的主题,具有明显的长远性、谋略性、指导性以及全局性特征。在推行公共关系战略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质量。在气象部门内部尽快形成与公众沟通战略、形象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另外,气象部门还应根据川西高原发展形式以及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将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气象部门需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上来。

2.3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

应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部门联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建设川西高原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中小河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区域、重要输油管道沿线、大型水电输送通道和能源基地、川西高原和盆舟山地气象观测资料稀疏区域内,加大自动观测站网建设,不断降低川西高原气象灾害防御关键区内监测站点的平均间距。进一步推动甘孜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对川西高原雷电监测能力加强建设,以增强川西高原和盆舟山区域内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为了增强高空气象探测站密度,应加快建设风廓线雷达和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在盆地、高原牧区草地新增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不断增强农牧区对干旱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推动大气水汽含量遥感观测网共建。尽快在川西高原建立起可靠、稳定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实现气象部门对边远地区监测数据的稳定传输。为了提升气象部门对观测资料的处理能力,应在气象部门内部积极引入100万亿次/秒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同时还能为精细化监测预警提供硬件支撑。在气象部门内构建具有基础性和综合的数据系统以及海量气象信息储存系统,对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进行完善,不断实现气象、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文、电力、交通、环境保护等部门之间的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相关监测资料和服务产品的实时交换及高效共享。

2.4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

气象部门应将重点工作放在主要气象灾害临近监测预警上面,建立起实况监测、实时预警、短时临近预报和临近报警系统。进一步推动山洪灾害防治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对人口密集区及其上游高山峡谷地带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联合监测,同时还要在农村、林区以及高原雷电多发区加强雷电灾害监测,借助于卫星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做好森林草原等致灾因子的监测。

3结论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是气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开展气象工作时应始终将气象服务社会效益作为气象部门的主要发展目标,不断增强预测预报业务的精细化水平,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云.加强公共气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水平[J].农业与技术,2014(4).

[2]刘煜,卢美伟,冯振家.加强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2).

作者简介

高刚(1975-),男,藏族,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公共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高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加强川西高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论文_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