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大趋势_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大趋势_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当代国际贸易大趋势浅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国际贸易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50多年来,由于国际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大作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国际分工深化,世界市场扩大,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经济集团的出现,跨国公司的迅速壮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作用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在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研究战后国际贸易出现的这些趋势和特点,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高速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并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现也得到高速发展。体现在国际贸易额上从50年代的607亿美元到1996年的51000亿美元。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增长速度,而且也超过历史上国际贸易增长最快的19世纪“黄金时代”的1860—1870年间的增长速度,当然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不都是一帆风顺地直线上升,其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不是匀速发展,而呈现出以1973年为分水岭的阶段性。国际贸易高速发展,说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增强。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扩大、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减少;二战前,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比重大致是4∶6,从1953年开始,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而且逐步加大, 现在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比重大致是6∶4,和战前相比,比重发生了颠倒性的变化。

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总比重虽不断上升,但在各大类商品中增长最快的是机械产品、化工产品和电子产品,而一般轻工业、钢铁及有色金属等所占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令人瞩目的是高科技的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发展最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如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和电讯设备、个人和商用电脑及相关设备等。

另外,战后国际贸易中技术贸易发展很快,军火贸易也迅速增长,国际贸易日益与投资、知识产权密切结合。

各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出现了三国鼎立的经贸格局

二战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独占螯头,美国的对外贸易额约占世界出口贸易的30%,战后,由于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不断下降,1990年美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11.8%,德国11.2%,日本为8.4%,世界经贸中出现了美国、 德国、日本三国鼎立的格局。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发展中国家增加,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成立。但在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却呈下降趋势,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1950年的31.1%下降到1990年的21.6%。但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又急剧上升。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齐头并进

二战以后,经济回升贯穿世界经济的生产、投资、贸易和消费等主要领域,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国际化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基本面貌,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越来越有力地推动着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流,世界各国经济正从以贸易为主要纽带的松散性联合向更深层次的联合发展,冲破了现有国家的界限限制,实行超出国家范围的经济协调和合作,经济一体化最早是出现在50年代末,进入60年代以后就逐渐地发展起来,到了80年代就成了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的区域经济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促成其形成和发展。同一地区各国共建紧密的经济集团以求增进联合,形成一个个局部经济圈。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成长和壮大。

国际分工深化

二战后,50年代初期,整个世界兴起了第三次科技大革命,相继建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社会生产力产生了极大地飞跃,体现在国际分工上,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即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国与矿业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形成以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为主导的分工,各工业国之间实行生产专业化,把产业部门的分工深入到产业内部班组、车间之间。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同时,发达国家尽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工业产品的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出现了高、精、尖工业与一般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

战后以来的国际分工,实际上已经转入到生产领域内、跨国公司内、相互贸易与投资为特征的更高形态上的世界工业分工,使国际分工更具有世界性。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也是日益加强。

世界市场扩大

世界市场是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

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一体化的广泛发展,跨国公司成长壮大,世界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世界市场的容量扩大,不论是有形商品的贸易,还是无形商品的贸易增长迅速,商品结构明显改变,新产品、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在世界市场上,国家类型呈多样化,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国家都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参加世界市场。区域经济集团化使世界市场中的“自由市场”缩小,“封闭市场”扩大,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形成了,如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市场、国际博览会、国际贸易中心等,为国际贸易服务的航运、保险、商检、银行等各种专业机构不断完善,信息网络遍及全球,固定的航线、港口、码头、大陆桥建立、健全。这一切使世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扩大着世界市场的规模。

国际资本移动活跃

战后,国际资本的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可以从资本移动的规模、速度、方式、流向等方面体现。

从国际资本移动的流向上看,已从单向型转向对流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发展迅速,国际资本投资市场转移到以工业发达国家为主,从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正成为国际资本移动中的热流。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迅速、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工业部门。与此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将国际资本移动日益纳入各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既积极引进利用外资,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对外投资,国际资本移动的活跃促进了商品输出,是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跨国公司壮大

跨国公司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它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战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进一步集中和产业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壮大。它跨越行业、跨越国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建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形成了全球性的经营体系。对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跨国公司不仅数目不断增加,而且在当今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及其规模日益提高,跨国公司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制成品和原料贸易,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贸易逐渐转向公司间和公司内的贸易,因而进一步促进了中间产品的发展。跨国公司决定着资本主义世界商品流向、结构和价格,对世界经济贸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跨国公司的壮大,标志着资本主义的世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标志着资本国际化的进程获得了新的重大的进展,在新技术革命和国际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主要推动力量。

国际服务贸易方兴未艾

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非实物形式的各种服务的提供与接受。它是为有形商品贸易服务的,但随着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兴旺,随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的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产业部门转向第三产业部门的趋势,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地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速度。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也不断扩大,在当今的市场上,服务与生产的界限模糊不清,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

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受到抑制

从1947年以来,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持下,举行了8 轮多边贸易谈判,在100多个成员国范围内不断地降低进口关税, 各缔约国的平均进口最惠国待遇税率已从50%左右大幅度地下降到5%左右, 降低税率的范围达6万个税目以上,涉及的商品占世界贸易的一半以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欧洲经济共同体,其10多个成员国的出口额约占世界出口额的40%,然而其内部贸易额又约占其出口额的60%。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商品在其成员国内自由流通,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协议,并且统一关税,导致关税大幅度地下降。同时于1975年同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洛美协定》,根据该协定的规定,欧共体对来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的全部产品和96%的农产品进口给予免税输入的待遇,《洛美协定》成为当今国家贸易中的特惠税。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斗争于1968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获得了普惠制待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及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普惠制待遇中增加了外汇收入,加速经济增长。

在降低关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的趋势下,世界各国为了“奖出限入”,只能是更多地利用除关税以外的其它一切措施即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非关税壁垒以其灵活性高,针对性强,歧视性大,隐蔽性深,在一系列所谓安全标准、卫生检疫标准、技术标准、包装规定、标签规定等等名目繁多,花样百出,数不胜数的借口下限制进口,据统计,多达1200多种,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一个主要障碍, 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问题之一, 但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于1973年9月开始的为期长达6年的第7 轮多边贸易谈判——“东京回合”中,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上达成了某些协议,一定程度上减少、限制、抑制了非关税壁垒。

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美国的策动下,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临时适用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调整各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这是当代国际经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经贸关系的调节机制由国内法和双边条约扩展到了多边条约与协定。从而使国际经贸关系史进入了多边时代。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关贸总协定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国际组织,成为各缔约国处理贸易关系的法律体制,进行贸易谈判和运用其法律体制的场所,成为及时协调与解决缔约国贸易争端的机构,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柱石,它是国际上唯一权威的国际经济贸易多边协定,是各缔约国之间进行外贸,制定外贸政策的准绳,有全球“经济联合国”之称。

几十年来,关贸总协定共主持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 在国际贸易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95年1 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贸组织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各协议是正式的国际条约,世贸组织的成员已从1995年的113个增加到1998年5月的132个,还有34个观察员。 世贸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已经由类似于多边契约的形成发展到了目前的国际法形态,而且其法律性质比其它领域中的国际法更为鲜明,它对今后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转换周期缩短,发达国家在发展各种尖端工业方面需要大量的复杂技术和资本投资。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资金、技术、劳务和知识产权进行国际间的联合,共同开发某种市场。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大企业能够离开外部合作来单独承担众多耗资巨大、依靠各种新技术来研究和发展的项目,客观上迫使和促进各种类型的国家在投资、科研等方面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体现在劳务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在一些传统的贸易方式如易货贸易、协定贸易、商品交易所交易、包销、经销、代理、拍卖、寄售、展卖、招标、投标等继续运作的同时,国际商品交换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把销售与生产、信用相结合起来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越来越受到各国贸易商的重视。科技的高速发展,还使国际贸易从交易手段到结算手段发生着重大的变革,现在,无纸交易、无单贸易、电子数据交换、网上交易越来越多地被各国贸易商所采用,同时,为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一系列新的国际贸易法规、准则被制定和实施,成为规范国际贸易的准绳。

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而斗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迅猛崛起

尽管从当代世界各国的出口总额上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比重在整体上下降,但几十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为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新秩序联合起来,艰苦斗争,开展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增大的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改革开放20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197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排名第32位,到1997年已排名第10位。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00多亿美元,1997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000多亿美元。中国已经跳跃式地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中国对外贸易的飞跃发展对中国的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观当代国际贸易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风云的变幻。近2年来,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至今扑朔迷离,1999年1月1日欧元区的建立,欧元的启动给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对当代国际贸易的研究又带来了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标签:;  ;  ;  ;  ;  ;  ;  ;  ;  

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大趋势_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