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20例临床分析论文_冯玲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20例临床分析论文_冯玲

冯玲

(内蒙古包头昆区包钢医院内分泌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菌、疗程、治疗方法、治愈率等进行总结。结果:多见于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居多,男性多见;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治愈率85%;平均住院时间(28±9)天。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超声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抽脓及置管引流术、全面营养支持,是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肝脓肿;临床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123-02

本文就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2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加深对该病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诊断:同期收治的肝脓肿总共有56例,本组20例,占35%,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22例,2型糖尿病患者19例,1型糖尿病1例。男17例,女3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6±10)岁,其中≥60岁者14 例(70%);入院前均有糖尿病史,病程半年~20年,平均(10±6)年。糖尿病符合WHO(1999 年)诊断标准。细菌性肝脓肿依据临床表现、B 超或CT 等影像学检查、血和脓液培养结果,结合诊断性穿刺并排除阿米巴及结核性肝脓肿综合判定。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100%),一般体温大于39℃,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低热,寒战13 例(54.2%),乏力20例(83.3%),纳差、恶心16例(66.7%),上腹痛或肝区叩痛18例(75%),尿急、尿痛3例(12.5%),咳嗽、咳痰7例(29.2%)。合并酮症6例,泌尿系感染4例,肺部感染7例,脓血症及肾脓肿1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3例。

1.3 辅助检查:入院时空腹血浆血糖10.8~18.6 mmol/L,平均(15.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4%~15.2%,平均(10.2±2.0)%;17例血白细胞>10.0×109/L;肝功能异常3例,20例均行血培养检查,6例阳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7例患者同时做脓液培养,10例阳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例,大肠埃希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B超确诊16例,CT确诊4例。

1.4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在确诊肝脓肿后即使用广谱抗生素,10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联用甲硝唑治疗,4例选用莫西沙星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治疗,3例选用万古霉素注射液治疗,3例选用辉瑞头孢哌酮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抗感染治疗,疗程2周~6周。同时进行积极的血糖控制,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并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每日监测三餐前及睡前的血糖浓度,根据血糖浓度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mmol/L,餐后2h控制在6.0~11.0mmol/L。17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抽脓,同时使用甲硝唑冲洗脓腔,根据病情发展可反复进行。1例患者行脓腔置管引流,3例据病情需要,予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患者住院14~42d,平均(28±9)d。

1.5 疗效判定标准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脓肿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脓肿缩小≥50%;③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脓肿缩小< 50%;④无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脓肿无缩小或扩大;⑤死亡:住院期间的死亡。

2.结果

2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14 例(70%),显效3例(15%),总有效率为85%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

3.讨论

2.1 临床特点: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有增多趋势,有必要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借鉴。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除具有一般细菌性肝脓肿的特点外,本组资料提示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老年患者,本组20例中有14例患者年龄>60岁,占70%,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男17例,女3例;②多发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 型糖尿病患者, 本组12例患者平时血糖控制均不理想;③病情复杂严重,易诱发多种合并症及并发症。本组合并酮症6例,泌尿系感染4例,肺部感染7例,脓血症及肾脓肿1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3例;④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等感染症状, 尤其是血糖水平控制欠佳者,要注意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存在的可能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经血管方面的病变,痛觉敏感性降低,因此发生肝脓肿等腹腔内感染时腹痛症状并不明显,但有明显的定位体征,临床有文献[1]报道合并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肝区叩击痛阳性率91.7%。且B超检查简便经济,可检出1~2cm的小脓肿病灶,但约60%的患者自从感染到脓肿形成需3周或更长时间,故在疾病早期B超阴性者不可轻易排除肝脓肿,应定时复查B超[2]。⑤本组血和穿刺脓液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居首位,与文献报道相似[3]。

总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由于腹部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漏诊和误诊,对持续发热久治不缓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应警惕细菌性肝脓肿,不可仅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忽略潜在的其他部位感染以至于加重患者病情。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患者治疗应有效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超声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抽脓及置管引流术、全面营养支持,是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庚善,贾辅忠.临床感染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4.

论文作者:冯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20例临床分析论文_冯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