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高效率的利用土地资源,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城市化进程非常明显,导致市区人口急剧增加,显现出来土地资源匮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非常明显,因此建筑工程越来越往高层和地下发展趋势。目前,我们国家高层建筑非常多,但是由于地下水的包围,经常会导致出现渗水和漏水情况,因此控制好地下建筑物防水,加强在防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防水工程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后续使用效果,同时也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但是受到一些人为或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一旦出现水渗漏的情况就会对建筑物使用寿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建筑物防水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1地下建筑工程防水质量问题
1.1建筑防水材料质量问题
防水材料市场目前较为混乱,很多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材料也在市场上流通,这对于正规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冲击较大,很多以降低成本为借口使用劣质产品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使得防水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建筑防水工程的有效实施首先要通过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以保证防水抗渗效果,对于材料的要求较高,所以应对防水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要符合规定要求,进场后要妥善保管。检查材料的数据情况,可进行抽样复检,保证防水材料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材料的等级、功能、性质、特点等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
1.2建筑防水施工方面问题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施工质量管理的缺失。对于施工技术工艺应用、人员技术水平等管理缺失是造成建筑防水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以起到实际的管理作用或管理不当,致使防水构造层次受到破坏,使防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于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质量需要专业性强的施工队伍作为基础,施工企业要经过资质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人员要经过相应的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监理工程师也要配合进行质量监督,对工序检查、分项工程验收等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防水工程质量。
2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地下室防水设计
地下室不仅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还会受到地表水以及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其使用功能、防水等级、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现行规范要求,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根据工程的性质和实际应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来区分防水等级。在设计地下室防水之前应掌握工程的特征、勘察收集与工程相关的资料,主要资料为:工程所在地含水地层的情况、分布状况和渗透性能;地下室的分布和规模;填土层、湿陷性土和膨胀土层情况;当地降水量、地层冻结深度;工程所在地区地形、地貌、天然水流以及地表水、洪水和给排水系统的资料等。另外,还要借鉴与收集相邻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资料及其经验。
2.2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人员资质审查
严把图纸设计关,熟悉图纸设计对地下室防水、抗渗的等级、防水构造、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要求同相关专业设计人员一同探讨分析设计的可靠性问题,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选择专业防水施工队伍方面,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资格和质量保证体系,选择一家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队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施工,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做好施工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
2.3建筑防水工程材料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对建筑防水工程的材料进行细致严格的检查。在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相关人员必须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保障防水材料的质量。通过抽样检查能够对防水材料的整体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严禁入场,并及时补充新的材料。对防水材料检查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材料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对防水材料的可靠性进行考察。在材料检查的过程中,施工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由于采用的是抽样检查的方法,因此,抽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从而保障检查结果的有效性。此外,材料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抽样的标准来进行,对于不同的材料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检验标准。通过有效的进场前检查能够有效的保障防水材料的质量,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与控制。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防水工程的质量,想要保障材料的质量,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控制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其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通过对供应商的阶段性评价对供应商为材料的选购打下基础。其二,对供应商进行网络化管理,在对新的供应商进行认证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保障其材料质量能够充分的满足建筑防水工程的需求。
2.4细部构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中,对地下工程的细部构造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地下防水施工自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许多细部构造容易被忽略,例如施工缝、围护结构以及穿墙管区域的细部构造等,这些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施工缝留设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结构受力变形的特点,在受力变形程度最小的位置留设施工缝,同时施工缝的留设还要与沉降缝、后浇带等相结合,要避免在剪力最大的区域设置施工缝。防水工程围护结构的施工中,要注意做好穿墙螺栓部分的防水处理,施工者需要在螺栓的根部砸出大约20mm的漏洞,并用氧炔焰把暴露在空气里的部分切除,使用沥青料将防水砂浆的缺口进行密闭抹平操作,避免防水薄弱环节的出现。此外,还要注意电气、排水系统相关穿墙管道区域的防水处理,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必须要留有套管,并使用止水环来连接外部和混凝土的基础结构,还要使用膨胀止水带来对套管内部和管道实行处理。通过加强细部构造的处理,提高防水施工质量控制的效率,保障地下室的防水性能。
2.5穿墙螺栓的止水问题处理
地下建筑工程完成整个施工后,必须加强对螺栓处的防水处理,因为穿墙螺栓非常容易成为整个工程防水的最薄弱之处,以免其影响整个房建工程的防水质量。现场一般的做法是首先将螺栓处凿一个两厘米左右大小的缺口,把螺栓从根部进行切除,经过一段时间冷却后,再进行填补,填补主要采用防水砂浆,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除去墙体的防水薄弱环节部位,从而提高了整个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质量控制。
结束语
地下建筑工程防水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非常重要,地下建筑工程,增加了建筑的实际利用空间,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利用效率。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开展多个阶段的防水作业,对于保障建筑的防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防水质量的提高最终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宏涛,张江涛.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7).
[2]杜建江.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3]朱馥林主编.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验收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张宏涛,张江涛.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7).
论文作者:谷红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防水材料论文; 材料论文; 地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