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控制措施论文_赵宝柱

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控制措施论文_赵宝柱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恒诺房建生活段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发展也不断加快,对于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巩固路基设计对于铁路建设过程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在道路建设如此频繁的今天,加强对路基建设的技术分析和探索不仅能促进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更是对当代经济快速发展有力支持。所以,面对路基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和难点,我们要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铁路路基;沉降问题;控制措施

1铁路工程建设现状的简要阐明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的影响下,铁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可谓不迅速。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开办了铁路公司并修建了淞沪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开端。从这以后到建国时,我国由于内忧外患,铁路建设并不顺利,只有部分地区通有铁路,铁路的通车里程仅为21989km。1949年以后,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的大力推动扶持下,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0万km,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km,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铁路人破解了高原铁路建设一道道难题,青藏铁路、拉日铁路等一批批高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让世人刮目相看。铁路走向市场步伐加大,积极推进客货运输改革,努力增运增收,旅客年发送量突破20亿人,货物年发送量达到32亿t,多元化经营年收入突破1万亿元。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对于铁路工程中路基涵义的阐述

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交通的便捷程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国土面积广大的中国,铁路和公路修建工程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道路建设,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其中,路基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它的作用极为关键。路基的形状一般都为条状线型,它的位置同道路修建方向和桥梁走向相一致,与此同时,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性结构部分,它的建筑材料也必须十分坚固,它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它需要承受来自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对象目标的压力,是整个道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响我国铁路路基沉降的主要因素

3.1土质结构

在铁路工程修建过程中,往往因为施工规模较大,跨越区域较广、施工地质环境多变而引发了一些地质问题,其中土质结构问题就会影响到铁路路基的施工,并且在不同地质状态下土体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黄土区域的土质为例,其具有较强的湿陷性,在地基施工时往往会引发路基的变形,这会影响到路基的沉降。

3.2水分问题

水分问题主要指水分对路基的影响,在岩性的地质结构下,土壤的排水能力较好,地下水和降水不容易对铁路路基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当铁路路基建设在土质较为松散的土层中,或是建设上土壤结构湿陷较强的土层中,其水分会对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例如:在土质松散的土层施工,当降雨不断冲刷路基时,下层的土质结构会发生快速的沉降变形,同时土体的结构性也会发生变化,最终会引发路基的移位与塌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振动影响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而对于重量来说这种荷载较大,并且列车的行驶速度较快,引发的振动荷载强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路基所受的振动荷载往往要大于列车的静止荷载,这就造成列车路基也会产生沉降现象,同时在振动荷载下路基的沉降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3.4工程质量

铁路路基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到路基的沉降,这也是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之一。在路基施工时,往往因为路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填料选择、填筑厚度、压实度、沉降时间等环节不同,而影响到了路基的沉降系数,因此在具体施工组织和施工设计时,要严格的强化各环节的质量,准确的把握路基沉降的系数与标准,以此来提高铁路路基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4沉降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分析

在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施工地区的经济、文化、自然地理以及城镇村落人口分布等现实因素,我们还需要切实考虑路基建设技术层面的实质性的建设水平和能力。我将主要从如何让通过减少水分、加固以及替换材料等方面来阐述沉降路基的控制技术。

4.1浅层表面处理技术

浅层表面处理技术是建设过程中首先考虑也是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比较低的一种处理方法,适用于地表非常脆弱且便于施工的地区。这种技术通过排流地表水分、掺杂固体物质等方法,提高地表面抗压承重防腐蚀的能力,减小变形或者损坏的危害。包括表层排水法,石砂垫层排水法等。

(1)表层排水法:在一些靠近江河湖泊或者沿海地区,地表积水较多,我们可以在实际勘测检验土质之后,通过排水机或者抽水机对地表水进行初步抽取,也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将表层的部分水源引导出去,从而达到对软土路基的初步的简单处理,但这种方法局限性比较大,只能适用于部分地区,因此在施工时需要谨慎考虑分析。

(2)石砂垫层排水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路基高度较低,且软土层的表层部分具有不可渗透性的坚硬物质的地区。其基本的原理是通过在软土层铺设可促进积水流通的石砂物质,加快路基的排水凝固,提高路基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铺设物质,在铺垫工程中,对于石砂的厚度以及密度都要有严格的把控,厚度一般为0.6~1.1m。

4.2下层物质替换技术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软土层的下层部分通过置换或者说替换的方式,转移出去,从而将原来能吸附水源以及空气中水分的物质改变为具有坚固性和抗压性的抗侵蚀的物质。具体的步骤如下:通过对实地土质的勘测,选择适量的替换物质,如水泥混凝土、石灰土或者石块等;将软土部分较为软弱的区域用机器挖开并运输出去,然后将准备好的替换物质通过大型机械注入或者排入;然后在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加固,便可以达到替换的目的,从而使得原来脆弱的软土路基变得坚硬,更加坚固,为道路通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4.3边缘固化处理方法

由于部分类型的软土部分具有可流动性,所以在建设这种路基时,可以在适当改善软土部分的同时,对软土路基的边缘以及四周进行强有力的加固设计。例如在一些山地湖泊地区,在路基的两侧通过大型石块或者钢筋固体进行固定,使得路基在受到压力时能有效地得到缓冲。同时,边框固定也是常用的手段,对路基部分的软土体积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然后使用高强度高抗压力的物质进行边缘固定,使得软土部分在这一范围内有效的固定。

4.4路基沉降中的排水施工

排水施工对路基的沉降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路基施工中要通过表层的排水来减少沉降,一般以线间沟、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线等排水设施来进行排水,施工中要确保路面、基层、基底、坡面的紧密连接,并且要根据不同自然环境下路基的含水量来设置排水系统,调研路基所处区域一年的降水量,并考虑雨雪对沉降施工的影响,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

结束语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且人口分布地区较为分散,所以铁路在我国整体交通运输建设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为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路基的建设十分关键。在铁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同的路基状况总会给施工团队造成巨大的困扰,其中路基沉降便是十分特殊的一种路基现象。因此,一旦施工建设队伍遇到了类似的复杂地基,则需要团队认真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这种路基进行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威淇.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151.

[2]王振玖.铁路施工工程中的路基质量的控制方法及途径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52+154.

[3]张贵玖.铁路施工中路基沉降控制策略简述[J].居舍,2017(30):51+119.

[4]王亮.铁路路基沉降原因及处理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7(05):20-23.

论文作者:赵宝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控制措施论文_赵宝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