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软岩隧洞围岩变形控制方法论文_林淑玲,陈义武

深埋软岩隧洞围岩变形控制方法论文_林淑玲,陈义武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省 350003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深埋软岩隧洞工程开挖过程中围岩响应以变形为主,变形发展阶段、变形程度及变形稳定性直接反映了隧洞围岩的稳定状态,故大部分软岩隧洞施工中均采用变形方法调控围岩稳定状态。现有文献给出的围岩稳定性变形监控指标主要为相对变形、变形速率和变形加速度。《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中规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同时按三项标准控制,即收敛速率、收敛速率变化趋势和变形完成比例。当然,同时还要看支护外力和内力大小及变化情况。《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和《TB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也与之类似。李国内外有关规范中,围岩稳定性判据均以变形值或变形速率为主,而用于软弱围岩往往效果不佳,围岩稳定判据应以变形加速度为主,辅以变形值(趋于常量)或变形速率(趋于零),进而提出了变形速率比值法。隧道围岩稳定监控指标除极限变形外,还应考虑变形速率和变形速率的变化率。这些指标本质上已经涵盖了现有文献所提出和应用的大部分变形指标,仅仅在表达方式上略有差异,且在不同工程中取值不同。然而,大部分指标系作为围岩稳定的判断标准使用,即判断围岩在什么条件下稳定,而非管理或调控标准,即估计围岩在何时可能或接近失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应用这些标准对围岩稳定状态进行实时判断与调控,原因是它们未与围岩实际开挖过程中的时空效应和支护情况联系起来,尚缺乏基于这些指标的围岩稳定性调控方法。

关键词:深埋软岩隧洞;围岩变形;控制方法

引言

变形控制是软岩隧洞稳定性调控的主要手段,规范和现有文献均给出了变形和变形速率控制指标或方法,但绝大部分成果是依据浅埋隧洞经验总结而得,不能很好地适用深埋隧洞围岩变形压力大的情况,且仅侧重变形收敛判断,无法据此起到施工过程及时调控或者将其作为调控依据的作用。文章针对此问题,在对深埋绿泥石片岩隧洞挤压变形洞段围岩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变形指标围岩稳定控制方法,并以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为主要指标,辅以变形和变形速率模式分析,可考虑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及时调控,避免了深埋软岩隧洞围岩挤压变形问题的出现。研究成果可为深埋软岩隧洞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调控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1、古田溪一级电站引水及发电系统改扩建工程是在现有古田溪一级电站库内取水,利用一级电站大坝,新建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竖井、高压平洞及地面发电厂房。工程总布置为在现有古田溪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进水口下游约135m 处设置进水口,往西南向布置引水隧洞至古田溪一级电站尾水上游约 150m 处的地面厂房。

2、地下洞室软弱围岩段开挖

对大型洞室围岩岩石破碎软弱地段(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顶拱、井筒部位),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采用短进尺和超前支护等措施进行施工,施工中加强围岩变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监理人并根据监理人指示组织应急处理。

在地下洞室软弱围岩和破碎洞段开挖期间,承包人应及时支护,并在现场配备可供随时投入使用的钢支撑及附件。备用数量应经监理人批准,即使这些备用钢支撑和附件最终未投入使用,发包人亦应支付全部钢支撑及其附件的费用,但这些未使用的钢支撑及其附件应属发包人的财产。

3、多变形指标围岩稳定控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提出了考虑深埋绿片岩洞段围岩开挖时空效应、基于多变形指标的围岩稳定控制方法。由于实测变形存在波动性,其每天变形速率波动性非常大,难以据此发出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经验,建议在连续3d最大变形速率超标的情况下发出预警,若监测频率超过3d直接取平均值。该控制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计算当天最大收敛速率(结合前两日的数值;若监测频率超过3d,直接取平均值),若连续3d超过8.82mm/d,发出预警。(2)区分变形曲线类型,确定是否为曲线L1或者L2。(3)若掌子面通过监测断面2倍洞径,且围岩已经及时进行系统支护,而收敛速率仍无递减趋势,则发出预警。(4)掌子面通过监测断面4倍洞径后,依据监测曲线拟合L1或L2曲线的参数,预测最终收敛量,即参数a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L2曲线无法较好地拟合监测数据,则采用L1曲线拟合1倍洞径之后的数据。若其未超过控制收敛量,且此时收敛速率递减,仅仅关注即可。(5)若监测收敛量超过控制值,即10cm,停止掘进,加固围岩。(6)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预估支护充分发挥作用时间,若此时监测收敛量未超过控制值,但收敛速率大于1mm/d,则停止掘进,加固围岩;若收敛速率小于1mm/d而大于0.1mm/d,且仍无明显衰减趋势,则加固围岩。(7)预测最终收敛量,若超过控制变形量,则加固围岩。(8)若收敛速率小于0.1mm/d,可认为围岩变形已经收敛,可施作衬砌混凝土。本文提出的方法主要依据的是收敛变形监测数据,在应用中可灵活扩展利用其他变形监测方式的数据,在此不再赘述。

4、现场后续开挖围岩变形曲线

古田溪一级水电站技改工程的引水系统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和高压管道等组成。进水口为隧洞竖井式;引水隧洞直径 6.4m(开挖洞径 7.6m),引用流量 112.4m3/s,引水隧洞长 1513.356m;隧洞沿线地表表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含碎石、孤滚石粘土层,出口处有人工堆碴。洞身岩体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岩石致密坚硬。

古田溪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从桩号引 1+500.000 至桩号引 1+505.506 段。引水隧洞开挖洞径为 7.60m,衬砌后洞径为 6.40m,圆形扩底断面,底宽为 4.00m。为便于施工引水隧洞纵向坡采用 0.6%,桩号引 1+505.056 至调压井中心桩号引 1+513.356 段纵坡为 0,洞中心高程为 344.242m。引水隧洞方位角为 S50°27′42″W。由于上节变形控制方法中的指标取值均是依据前期收敛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获得,为应用上述方法,本节将多点位移计洞壁测点的变形量转化为等效收敛量,即变形量乘以2。这两个典型洞段总收敛量均未超过控制值,开挖过程中最大收敛速率未超过控制值,略高于1mm/d,且开挖过后收敛速率迅速下降,短期收敛速率均小于1mm/d。除开挖期间收敛速率大于0.2mm/d外,几乎整个开挖过程围岩收敛速率均小于此值。若依据规范控制值则可作出围岩变形已经收敛的结论,但实际现场变形仍在不断增长。自监测开始213d后,此值稳定在0.1mm/d以下,判定围岩已经稳定,变形收敛,可进行衬砌支护。衬砌支护后一直到充水发电,围岩变形未继续发展。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本文建议的多变形指标围岩稳定控制方法符合现场围岩开挖力学响应特征,对现场开挖支护中围岩稳定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特别是,现场据此方法判定了衬砌施作时机,衬砌施工后一直到充水发电围岩均无变形发展。

5、围岩与支护结构特性曲线的确定

收敛约束法是以围岩特征曲线和支护特征曲线为基础,围岩特征曲线为收敛线,支护特征曲线为约束线。利用收敛约束法,得出了根据“收敛-约束”法确定的支护特性曲线,确定了支护结构设置时围岩洞壁处的初始位移值,并设计两种计算工况,计算工况1中考虑采取有、无充填材料的支护结构对于围岩的变形量的影响和二次衬砌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的影响,考虑采取无充填材料的支护结构对于围岩的变形量的影响和二次衬砌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在此不做赘述.基于此,本小节特对两种工况进行数值分析再现,以求得围岩总变形量、围岩稳定时支护应力、围岩自支护结构设置到稳定的变形量、混凝土衬砌变形和混凝土衬砌最大应力,定量分析有、无充填材料支护结构对围岩和二衬结构的影响。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深埋绿泥石片岩挤压变形洞段围岩变形特征,给出了收敛量、收敛速率、即时变形速率、变形模式和变形速率模式的控制指标值,建立了考虑围岩开挖时空效应、基于多变形指标的围岩稳定控制方法,并建议了具体操作步骤。该方法重视围岩变形发展与开挖支护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效应的关系,重视其与支护效果和围岩时效变形的关系。其操作方法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能够及时调控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有效避免挤压变形的产生。本研究成果应用于古田溪一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绿泥石片岩挤压洞段落底开挖过程中,对控制围岩变形、判定围岩稳定和衬砌施作时机起到了关键作用。且此方法可方便应用于类似工程围岩稳定调控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刘强,谭忠盛,李少孟.铁路隧洞复合式衬砌可靠度的分布规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1):20-25.

[2]王思敬,杨志法,刘竹华.地下工程岩体稳定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论文作者:林淑玲,陈义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深埋软岩隧洞围岩变形控制方法论文_林淑玲,陈义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