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护理绩效管理的应用研究论文_彭小飞

彭小飞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6

摘要:目的:探究新形势下护理绩效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不同门诊部门的68位专业护理人员,随机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绩效护理管理,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为实验时间,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一年后水平提升情况、护理人员离职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员护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离职率(26.47%)明显高于观察组(11.76%),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3%),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离职率,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护理干预;应用研究

绩效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体系,是通过绩效考核和绩效结果来达到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可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人员业务水平,是医院常见的人员管理模式[1]。医院护理部门是整个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医疗质量,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有效实现管理目标,提升专业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通过选取我院不同门诊部门的68位专业护理人员,随机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一年后护理水平提升情况、护理人员离职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得出结论,采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减少离职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不同门诊部门的68位专业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男2例,女32例,年龄在28-50岁,平均年龄39岁,主任护师5人,副主任护师8人,主管护师10人,护师9人,观察组护理人员男1例,女33例,年龄在25-52岁,平均年龄38.5岁,主任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9人,主管护师13人,护师9人。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绩效护理管理。对照组人员管理措施包括:根据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反馈、护士层级系数、工作数量等综合资料列一个绩效奖金说明表;设立专业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表现严格把控奖金的发放;针对每月护理员工的考核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并公开示众,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每月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员工实际的业务能力总结月总绩效考核成绩,按照成绩发放相应的奖金;对员工的每月工作量以及护理患者的病情护理难度来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贡献值评价;对护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度,对服务态度好的护理人员实行奖励,对不服从命令或不按患者要求做事进行警告;月末对表现好、患者反馈好的护理人员进行表扬和嘉奖。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一年后护理水平提升情况、护理人员离职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

1.4判定标准

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种,,分值在0-10分,其中,9分<非常满意,7分<比较满意<9分,5分<基本满意<7分,不满意<5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进行信息资料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X2检验数据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一年后护理水平的提升情况、护理人员离职情况。观察组人员护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人员离职9人,观察组离职4人,对照组护理人员离职率(26.47%)明显高于观察组(11.76%),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3%),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绩效管理是对我国现有管理手段的补充,是医院为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实现组织目标所采用的重要管理手段[4]。绩效考核以奖金激励为基础,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人员专业业务水平,体现护理人员实际能力和自身价值,实现护理人员有效护理目标[5]。同时,绩效考核制度还能通过具体调研取证,提高考核公平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充分展示绩效的分配制原则[6]。

绩效管理可通过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离职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来对其进行技能考核,以绩效奖惩制度为标准,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目标性和服务意识[7]。同时,通过公平和公正性原则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单位的忠诚度,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率,这种良性的竞争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自身水平要求,加强对自我目标的完善,通过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改善自身工作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8]。

文章通过探究新形势下护理绩效管理的应用,通过随机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一年后护理水平的提升情况、护理人员离职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人员护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离职率(26.47%)明显高于观察组(11.76%),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3%),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采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离职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文双,杜文秀,陈然.绩效考核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30-132.

[2]陈坤荣.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模式的建立及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2):129-131.

[3]杨惠云,周西,王妮. 护理岗位、分层及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66-69.

[4]陆立岚.新的量化考核方法在手术室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76-78.

[5]侯杰.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3,27(5):1519-1520.

[6]宋敏,侯淑肖.国内外护理绩效管理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4-6.

[7]陈坤荣.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模式的建立及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2):129-131.

[8]王伟,刘茜茜,王彩云.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8-10.

论文作者:彭小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护理绩效管理的应用研究论文_彭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