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促进初中电学问题解决论文_胡连钦

瑞安市陶山镇中学

摘 要:电学包含大量的概念、规律和实验,内容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微课视频的运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以“电路故障分析”为例,给出了具体的微课设计和制作方法,并探究微课在电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微课的自主学习,加深对电学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关键词:电学 微课 自主学习

一、研究的背景

从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路探索”开始,电学部分的内容较抽象,逻辑性较强,有大量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需要理解,大量的公式需要推导应用,大量的方法技巧需要熟练掌握,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有明显提升。不少学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学习困难、茫然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在教学领域,“微课”正在蓬勃兴起,因此,系统研究微课,并把微课实际应用到教学中,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二、微课视频制作及成果分析

微课定义很多,笔者比较认可:“微课”是一种特殊的,符合网络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规律,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进行教学设计,融情境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视化为一体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资源[1]。

基于上述的理解,并结合微课视频制作的经验,总结出一般的制作步骤,包括:制作工具的选择,选择素材、制作演示文稿,录制视频,编辑、完善视频四个步骤。

表1:微课视频制作步骤

(一)制作工具的选择

微课的制作工具很多,笔者习惯用PowerPoint和Camtasia Studio。

Camtasia Studio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的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视频剧场和视频播放功能等[2]。

因此,笔者选择Camtasia Studio为视频制作工具,版本为Camtasia Studio 7 中文破解版。

(二)选择微课的素材及制作ppt文稿

微课的制作部分非常关键,教学内容的选择、制作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微课资源要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达到学习的目的,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学领域中,电学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应用电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尽管学生能够看到实际电路及其实验现象,但对科学现象本质的理解还有很大出入,学生在电学问题中存在对抽象概念理解和以此为基础的逻辑推理的困难。

基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电学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3],因此微课内容的选择尤其要重视电学概念、实验的讲解和电学规律等理论研究:

1.电学中的基础概念:电流的概念、电压的概念等;

2.重要的电学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伏安法测电阻等;

3.要求掌握的重要方法: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方法;

4.简单电路中的计算问题和动态电路分析;

5.教材中不易理解的重难点内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等;

考虑到电学知识的实用性,再结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节“电路分析与应用”内容,选择课题“电路故障分析”制作微课视频,微课主要分为引入、知识回顾、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四个部分来设计。

表2:“电路故障分析”微课设计

(三)录制视频

为了微课视频录制过程的流畅,先准备好演讲稿,如果需要特殊的情景对话,也要事先编写好。待做好一切材料准备之后,开始微课视频的录制。

视频录制流程主要是对演示文稿的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可以同时实现对音频的录制,步骤 :开始→打开ppt演示文稿→启动录制软件→点击开始放映→点击开始录制(全屏幕、音频)→结合演讲稿,录制视频→点击停止键→结束,导出视频。

录制过程中难免会有口误或其他影响因素,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每次试讲都进行录制,还能作为后期剪辑的资源。

(四)修改完善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录制完成后,要在手机和电脑上进行反复、多次观看,避免不要的错误,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进行后期处理、修改和完善,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

关于视频的编辑,笔者推荐一款非常不错的软件——“狸窝超级全能视频转换器”。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有效自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现代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决定了自主学习模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自主化[4]。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重点之一。

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思路进行开拓,借助微课的优势和便捷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微课课前导学,复旧迎新

课前预习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应微课视频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知识点要单一,难度要小,时间要短。笔者选择电学知识中基本的基础电学概念、科学史实以及一些电学小实验:如奥斯特生平事迹、静电实验等。

学生课前预习的安排如下:预习教材→观看视频→完成一定量的检测,整个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实施监控。

(二)微课课后研学,内化升华

根据掌握学习理论,学习者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大,学习者之间的能力差异不能用于决定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质量的好坏,只决定着学习者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掌握所学习的内容[5]。

微课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掌握学习”的教育理念。保障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无论学生能力如何,都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掌握水平为止。

课堂教学后,将作业本中错误率较高,以及一些难理解的题目做成微课,让学生拿到初次批改的作业本后,先进行订正,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解决。除了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本的订正和补充外,还可以让家长及时获得孩子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四、总结与反思

在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知识内容,那么在课堂中,就有更多的讨论交流时间,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教师如何快速并准确地从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讨论中发现问题,同时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家长又是否具有引导、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微课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将继续进一步探讨,力求更好地将“微课”运用到初中科学一线教学中并使之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两门微课程为例

[D].广西师范学院.2014,6.

[2]王巧.基于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D].渤海大学.2016,6.

[3]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M].

[4]庞婧.微视频支持下的课前预习质量提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5.

[5]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论文作者:胡连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利用微课促进初中电学问题解决论文_胡连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