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加针灸治疗风寒湿痹症的探讨论文_马霞

中药加针灸治疗风寒湿痹症的探讨论文_马霞

马霞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卫生院和平分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灸治疗风寒湿痹症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痹症的病因,结合痹症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探索中药加针灸治疗风寒湿痹症的方法。结果:通过对60例风寒湿痹症的辨证施治,治愈者36例,占60 %;有效者20例,占33.33% ;无效者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 结论:中药加针炙治疗风寒湿痹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针灸;风寒湿痹;祛风 ;散寒 ;除湿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34-02

痹症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属本病的范畴。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至2014年在我院门诊、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伴随着活动障碍、经中医诊断及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确诊为风寒湿痹症的患者60例,其中行痹21例,痛痹19例,着痹18例,风寒湿邪偏胜不显著者2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5至65岁,平均48岁;病程六个月至15年。对以上患者,运用中药加针灸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治,治愈者36例,占60 %;有效者20例,占33.33% ;无效者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

2.痹证的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首先要识病邪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风为主者为行痹;以寒为主者为痛痹;以湿为主者为着痹。其次要分新久虚实。新病多实,久病多虚。第三要辨患者体质。阳虚体质患者,多呈虚胖体型,病之多为风寒湿痹;阴血不足之体,多呈瘦削体型,病之多属风热湿痹。准确辨证后,可根据痹症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治疗。

2.1 行痹

行痹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不拘上、下、左、 右关节,痛无定处, 恶风或恶寒、舌苔薄白,脉浮或正常脉。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蠲痹汤加防风或防风汤。如防风汤加减:以肩臂肘腕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羌活、白芷、 威灵仙、姜黄、川芎、桑枝等以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若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松节等以通经活络,祛湿止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酌加杜仲、续断、寄生、淫羊藿、巴戟天、五加皮、金毛狗脊等以温补肾气。若关节肿大,苔薄黄,为邪郁化热之象,宜桂枝芍药知母汤寒热并用。本证亦可用宣痹达经汤 ,以蜂房、乌梢蛇、土鳖 虫、螳螂通经活络以宣痹;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豨签草、清风藤疏风祛邪;当归养血活血;穿山甲化瘀导滞。若疼痛久不止,日轻夜重,为久病入络,加姜黄、海桐皮、红花以通络定痛。

2.2 痛痹

痛痹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甚或屈伸不便;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局部无红肿灼热;苔薄白,脉多沉弦而紧,或沉迟而弦。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方药:蠲痹汤加麻黄、川乌或乌头汤。如乌头汤加减:若痛痹不愈再感风寒,皮肤麻木顽厚者,为皮痹,应加益气活血祛痰之品,如黄芪、当归、红花、茯苓、半夏等。本证亦可用温经通痹汤,该方主以附子、干姜、炒川椒温阳助脾以祛寒,乌蛇、蜂房、土鳖虫、羌活、螳螂活络通经,当归、丹参入血和营以活血化瘀,豨莶草疏风祛邪,共奏宣痹通络散寒之功。若关节疼痛剧烈,甚则卧床者,可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方中以制川乌、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

2.3 着痹

着痹常表现为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痛多有定处甚则关节肌肤肿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活动不便; 苔白腻、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蠲痹汤加苍术、薏苡或薏苡仁汤。如薏苡仁汤加减:若恶寒发热,身烦疼,为风湿在表,可去川乌、当归,加白芷、藿香解表化湿。关节肿胀者,为水湿内留,加萆薢、木通、姜黄以利水通络。湿痹日久不解,肌肤麻木不仁者,为湿阻经络,加海桐皮、豨莶草、路路通祛风湿、通经络。

痹症也可在中药治疗的同时辅以针灸治疗。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主穴:阿是穴。配穴:行痹,加膈俞、血海活血养血;痛痹,加肾俞、关元振奋阳气而祛寒邪;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3.典型病例

高××、女、43岁、农民,双膝、踝关节冷痛10年,痛处固定发凉,肤色不红,双下肢冰冷沉重,蹲下困难,舌质淡红胖大有瘀斑,苔自滑,脉濡细稍紧,诊为风寒湿痹证。由于患者惧针,只给寒湿痹汤口服,疗效甚微。再三劝说患者配以针灸治疗,并说明其优点。患者考虑后,答应适用。取膝眼、足三里、丰隆、承山、委中、昆仑等穴。其中足三里、丰隆、承山针刺用烧山火手法,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止,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治疗一次,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患者信心大增,连续治疗一个月,关节疼痛消失,四肢活动自如。

4.结语

各种类型痹病的病因有所不同,症状千变万化,患者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在临床治疗中,本人对于寒湿痹汤的使用随证加减,辩证施治。同时针刺取穴亦如此。因此,中药加针炙治疗风寒湿痹症,既能缩短疗程,又能祛除病邪,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探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中梓.《医宗必读·痹》[M].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

[2] 高学山.《高注金贵要略》[M]. 1版.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180.

[3] 程国彭.《医学心悟》[M].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

论文作者:马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中药加针灸治疗风寒湿痹症的探讨论文_马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